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1:30
文档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姓名:阮氏陲玲学号:**********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一些同学在经过高考的紧张冲击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慵惰怠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无聊,没劲,泛味,郁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
推荐度:
导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姓名:阮氏陲玲学号:**********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一些同学在经过高考的紧张冲击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慵惰怠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无聊,没劲,泛味,郁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生活中的心理学        

论文题目: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                 

姓    名:         阮氏陲玲                  

学    号:       **********                  

成    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一些同学在经过高考的紧张冲击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慵惰怠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无聊,没劲,泛味,郁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人格障碍也困扰着大学生的生活,自杀现象或暴力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所谓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这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致使个体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密切接触的人才能领教他的怪癖,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而且行为明显表现于外,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格障碍者无认知障碍,能正确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后果与法律责任,也能理解社会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评价标准,因此人格障碍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其行为要负全部责任。值得重视的是人格与精神病是相互转化的,严格的人格障碍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可能会转化成精神病人。

   人格障碍常常分为偏执型,情感型,表演型,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型等。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有四种:偏执型,强迫型,情感型,型。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看问题带有严重的偏见,且固执己见;喜欢议论他人的短处,吹毛求疵,挑剔他人的毛病,注意事物的消极面,不愿意夸奖他人的长处和肯定他人的成绩,看不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总认为他人不如自己;当他人尤其是周边的人受到重视,得到好评时,会产生强烈的妒忌心和严重的紧张不安感,心神不定,似乎浑身上下都不舒服。这种人已形成的偏见难以改变。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认知体系,这个认知体系在逻辑上并不荒谬,给人的印象是“爱钻牛角尖”, 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和思维模式持否认态度,拒不承认自己的偏执。

  解决方法:

  1.认知疗法:

   有这种人格的大学生思想易偏激,遇事好走极端,头脑中有许多非理性观念,又从不做自我批评。首先将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列出。例如:①我总是怀疑别人的友谊,尤其当别人热情主动时,我更加怀疑其背后的动机;②我要求别人对我绝对尊重。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我自己;③对别人的轻蔑和攻击,必须给予坚决的反击好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让别人觉得我软弱可欺。

   这类大学生应该冷静下来,看看自己有多少偏激、荒谬的地方,设想一下别人如此做,自己受得了吗?由此反观自己的行为,把这些非理性观念加以批评,改造成我不敢表示的真实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把这些写下来,贴在床头,时刻提醒自己。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会自我批评,如果能够自我反省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制止自己的偏激行为。如果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偏激行为,事后一定要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理性观念加以改造,牢记在心,以防下次再犯。

  2.行为禁止法:

   这类大学生在自己受到刺激要发作之前,可用行为禁止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认为受到别人的污辱或攻击发作时,对自己默念以下指令:“我必须克制住反击行为,我至少要忍10分钟,因为以往我的行为是过分的,在这10分钟内,我要分析一下是否是非理性观念在作怪”。在受到别人含沙射影的嘲讽之后,不妨暂压怒气:“我必须10分钟以后再说,我要先分析一下他是否在说我,屋内有许多人,他并未点名说我,我为什么要有所反应呢?这是不恰当的,如果真的影射我,到时再与他论理也不迟”。的一位作家教给人一个制怒的方法:“当你忍不住要说的时候,舌头先要在口里绕十圈,这时发现刚才非说不可的话,已变得没那么迫切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你怒不可遏就要发作时,要忍让一小会儿,用理性加以分析,怒气就会随之削减,从而避免因过激反应造成不良后果。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它是指因刻意追求完美而过分自我关注,带有不完善感的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也称为强迫固执性格,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7%。道德观念强的人较之温和, 灵活性强的人易于发生,男大学生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主要表现在:

 (a)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忧虑重重,谨小慎微,拘泥于烦琐细节之中。

 (b)做是要求十全十美,追求完美无缺,反复检查,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否则会感到焦虑,紧张。

 (c)过于严格较真,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对自己过于克制与关注,责任感过强,怕犯错误,思想得不到放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妨碍他人自由。

 (d)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思变通,遇到新情况不能灵活处理,显得束手无策,呆板,缺乏兴趣爱好和幽默感,没有创新精神。

 (e)心里总是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平时焦虑,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总之,这类患者的个性常常表现为刻板,固执,拘谨,单调,惰性,犹豫,克制,易发展为强迫型神经症。

  解决方法:

   对于强迫型人格障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矫正。

  1.认知疗法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他们常常觉得事情做得不够好,所以往往反复地重复某项工作,以达到自己的要求,有很强烈的不完美感。还有的患者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怕肮脏、怕疾病等都是因为这些让他们感觉很不安全,这种表现往往是内心深处严重的不安全感以这些小事为借口的表现。

   要明白同样情况下其他人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依靠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顺其自然,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减少不确定的感觉。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就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他们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内心的不完美感和不安全感还没有达到极致,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会逐步建立自信,强迫的症状是会消除的。

  2.自我反省法

   具有这种性格的大学生,往往把自己束缚在人为的条条框框中,使活生生的生命变成一架冷冰冰的机器,既让别人感到死气沉沉,自己也深受其害。患者应好好地反省一下人生的意义, 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较客观的评判。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到禅师那里寻求解脱烦恼的方法,他问:“大师,如何才能获得解脱?”禅师反问道:“谁在束缚着你?”这句话问得好,请患者也问一下自己,为什么给自己定下如此多的清规戒律?为什么做事一定要求十全十美?同这种人格特点作斗争,可采用行为阻断法和思维停顿法。练习对一件事迅速做出决定,然后先从小事做起,体会做事的快乐,而不后悔为什么没做另一种选择。慢慢地就能从犹豫不决, 迟疑踌躇, 患得患失中摆脱出来,使自己的心智得到。

  3.理性观念疗法

   强迫型人格的大学生大多存在许多非理性观念。这种非理性观念多数来自早年的不良教育。如回忆童年时父母对自己的教育:①你要听话,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②你必须表现得比谁都好,成绩要门门一百分;③你要做小朋友的头,要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不许和坏孩子交朋友。这种早期教育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套非理性的观念,例如: ①我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②我必须是最优秀的,班里或学校里的好事必须有我的份儿;③做人要讲规矩,没有规矩寸步难行。 这样就不知不觉地成了非理性观念的奴隶,带着众多条条框框生活,背负的担子重,设置的障碍多,因而觉得活得很累,情绪很坏,精神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之中。对这种非理性观念,应逐条地加以改造。如:①我应争取得到重要人物的赏识,但不是为了献媚, 讨好,那样将是可悲的;②表现好一些是应该的,要所有方面都出人头地也太过分了,更不能嫉妒他人的成绩;③规矩是人定出来的,不合社会潮流的旧规矩应该抛弃,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灵活机动更为重要。

   改变这些观念可用强制式的方法硬性执行,也可就这些非理性观念与他人讨论,进行争辩,然后反省,通过批判加以破除。理性观念疗法要求他们分析自己每一次不良情绪背后的非理性观念,充分认识到它的害处。然后通过交友等方式改变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有许多强迫型人格的人,从小生活在较为严肃的环境中,只会用愤怒和不满表达自己的不高兴。这些人应选择一些幽默、豁达的人做朋友,看看他们是如何为人处世的,遇到不满意是如何用幽默来化解的。通过接触、模仿,他们会看到一种与自己原来极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并学会渐渐地用表达代替压抑。

三.情感型人格障碍

   它是指以情绪始终高涨,或始终低落,或时而高涨时而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可以分为三种:

 (a)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喜好交往,善于谈笑,给人乐观,诙谐的感觉,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周围环境的困难估计太低,做事常有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缺乏深思熟虑,不够实际,有始无终,有时有明显的躁狂表现,因而又称为躁狂型人格障碍。

 (b)抑郁性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精力不济,精神不振,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是内疚自责,对一切不感兴趣,对生活充满悲观色彩,总是抱怨命运不好等。

 (c)双向(或称环性)情绪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变化不稳定,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在一定时期内交替出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两极性。情绪高涨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情绪低落时则表现为抑郁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解决方法:

   通过“自我暗示法” 用创设足以引起积极情绪的情景的办法对自己进行暗示。例如抑郁性人格障碍的人或环性情绪人格障碍的人在情绪低落抑郁期,在出现精神萎靡不振, 悲观愁情时,就可以立即去回忆或设想有趣的情景或活动,或暗示自己:优美的风景、空气清新的环境一定能陶冶自己的心情,或设法去游览,以此来改变恶劣的心境,从而引起良好的情绪。对于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的人或环性情绪人格障碍的人在情绪高涨期,则应该通过学会冷静思考, 随时总结自己的言行和学习他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在必要时控制激惹性情绪等办法来逐渐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

四。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表现为退缩,孤僻,胆怯,情绪冷淡,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怀,体贴或愤怒,对赞扬或批评无动于衷;常做白日梦,沉迷于幻想中;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解决方法:

  1.舞蹈疗法。独自一人在家,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让自己随着节奏随意地动起来。当舞跳得有点入门的时候,可参加小型舞会,与别人尽情地跳舞,达到提高自信、同外界交往的目的。

  2.绘画疗法。可买一些纸和笔,最初只需要学炭笔画,用炭笔在白纸上把头脑中现出的图像画下来。在学画过程中,可经常参观一些画展,找一些画友或画师交流心得体会,既找到了与现实交流的途径,又寻得表现内心感受的方法。

  3.雕塑疗法。包括雕刻和泥塑,刻章时必须全神贯注,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生命能量,充分发挥想象力,泥塑可塑性大,能充分反映人的情感和想象力,所以是治疗训练的好方式。

  4.音乐疗法。当出现异常知觉体验时,可采用音乐疗法。听了节奏明快、曲调昂扬的乐曲后,能产生双重兴奋而相互抑制,即音乐的兴奋点能抑制原先胡思乱想的兴奋点。除了音乐之外,还可以唱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5.家庭支持疗法。对于人格,由于其与精神症相关,仅凭自我疗法是不够的,家属必须给予必要的关怀,帮助和支持培养其交往习惯,鼓励其表达情感和要求,多参加集体活动。

文档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姓名:阮氏陲玲学号:**********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一些同学在经过高考的紧张冲击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慵惰怠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无聊,没劲,泛味,郁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