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编制依据....................................................................................................................................................1
2. 编制范围....................................................................................................................................................1
3. 工程概况....................................................................................................................................................1
4. 资源配置....................................................................................................................................................1
4.1主要人员配置.......................................................................................................................................14.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2
5. 施工工艺及方法........................................................................................................................................3
5.1支承垫石施工.......................................................................................................................................3
5.1.2 清理...............................................................................................................................................4
5.1.3 定位测量.......................................................................................................................................4
5.1.4 钢筋加工.......................................................................................................................................4
5.1.5 模板工程.......................................................................................................................................4
5.1.6 混凝土工程...................................................................................................................................5
5.1.7混凝土养护....................................................................................................................................6
6. 质量保证措施............................................................................................................................................6
7. 安全保证措施............................................................................................................................................6
8. 环境保护措施............................................................................................................................................7
9. 验收标准....................................................................................................................................................7
9.1、基本要求............................................................................................................................................79.2、实测项目............................................................................................................................................79.3、外观鉴定............................................................................................................................................8支承垫石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 杭长客运专线施工图;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 国家有关方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等。
2. 编制范围
适用新建铁路杭长铁路客运专线HCZJⅤ标段全标段桥梁墩身工程的支承垫石施工。
3. 工程概况
我分部,起讫桩号为DK163+638.35~DK190+000,总长26.36千米,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镜内。本合同段特大桥线大桥3座,中桥1座。其下部结构支承垫石均采用C50混凝土浇筑。
4. 资源配置
4.1 主要人员配置主要人员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施工负责人 人 1
2技术负责人 人 1
3技术员 人 1
4质检员 人 1
5试验员 人 1
6安全员 人 1
7电 工 人 1
8电焊工 人 4
9驾驶员 人 3
10起重机械操作员 人 2
11钢筋班 人 20
12模板班 人 20
13混凝土班 人 10
14吊装班 人 5
4.2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单位 数量 备 注
1 汽车泵台 1
2 全液压随车起重机SQ16台 1
3 汽车起重机25t台 14 电焊机BX1-400台 6
5 砼运输车8m3台 2
6 插入式振捣器台 4
5. 施工工艺及方法
5.1 支承垫石施工
桥梁支承垫石按设计图根据不同类型墩身分别进行施工作业。支承垫石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在施工现场进行绑扎。垫石混凝土采用集中在拌和站拌制,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5.1.1 施工工艺流程
图5-1 支承垫石施工工艺流程图5.1.2 清理
人工凿除支承垫石预埋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并把钢筋上沾结的混凝土浮浆清理干净,用空压机吹干净。
5.1.3 定位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及坐标精确推算出支承垫石平面位置,然后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支承垫石的位置,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进行钢筋绑扎。
5.1.4 钢筋工程
1.钢筋下料长度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构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2.钢筋在施工现场进行绑扎,绑扎钢筋用的扎丝要向内弯曲,不得伸向保护层内。在钢筋交叉点处,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3.钢筋成品,半成品存放在钢筋棚内,按照不同的规格型号分开堆放,并且标识清楚。
5.1.5 模板工程
支垫模板采用木模,木模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滑并涂刷脱模剂,如重复使用在木模内侧加钉薄铁皮并应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模板安装时,顶面可比支承垫石顶面设计标高约低5mm, 便垫石顶面抹平。模板安装完成后,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必须由测量人员检测复核后,方可进行砼施工。
5.1.6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配合比
支承垫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除了满足设计强度的同时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及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外,还要考虑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初凝时间等。混凝土要经过试验适配,确定最佳配合比后投入使用。
2.混凝土运输
支承垫石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夏季施工时,应将运输混凝土容器加上遮盖物或保温隔热材料或经常在容器外表淋水降温。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避免日晒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灌注采用一次性连续灌注。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操作振动棒时应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每点振动时间约10~20s,振动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灌注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散落、剩余的混凝土。
4.拆模
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且混凝土与外界温度差不大于20℃后开始拆除非承重模板。拆除模板后,立即对垫石表面进行整修,凿除多余的混凝土,对磕损严重的地方用专门的修补砂浆进行修补。
5.1.7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表面覆盖一层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期为14天。浇筑完后24h 后可拆除侧模和端模,并对气泡处及时修补,继续覆盖洒水养护。
6. 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要工程材料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合格者才允许使用。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分项工程各道工序结束后必须经过内部经 过内部检查验收,并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模板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保证模板强度和刚度满足施工要求。安装时模板接缝要密实,保证不漏浆。
4.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理解设计图意,准确进行施工。
5. 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并付诸实施。施工中抽调专人具体监督计划实施情况,做到科学地使用人力、材料和机械设备,配备有经验的试验人员和质检人员,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6.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质量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
7.安排专人养护,覆盖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8. 采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7. 安全保证措施
1. 项目经理部设立在项目经理直接领导下的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管理,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安全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制定安全规划,搞好安全教育,消除事故隐患,把不安全
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3.起重、焊接等特殊工种作业需持证上岗,运输车辆的驾驶员必须
有驾驶证,各类特种设备由专业人员操作,不能随意更改。
4.用电设备应按规定接地,接零,安装漏电保护器,达到一机一闸
一箱保护。
5.高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安全防护用
具,各种车辆设备相互交叉作业时必须由专人负责车辆设备周围的安全,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8. 环境保护措施
1.钢筋接头、砂浆等要及时清理干净,保持现场整洁。
2.在居民区施工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作业场地、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9. 验收标准
9.1、基本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
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9.2、实测项目支承垫石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1 轴线全方位 ±1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相邻模板错台 1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2
5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5
测量检查
6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支承垫石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1 轴线全方位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10
测量检查
5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9.3、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平整、整洁,棱角线平直。
2.尽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否则必须进行修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