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子沟特大桥测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0:30
文档

李子沟特大桥测量

技术集团公司标段内江方向接十四局李子沟中桥和站场,昆明向方与二十局共分朱嘎隧道。李子沟特大桥距朱嘎隧道进口仅有47m,李子沟特大桥主桥由第二工程公司组织施工,引桥由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为保证桥梁顺利合龙和隧道精确贯通,总公司内昆指要求集团公司内昆指,集团公司内昆指要求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复测工作。(一)李子沟特大桥平面及高程控制1.平面控制(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由于三家单位管段线路较长,山高沟深,且设计院所给的定测控制点部分有被破坏的痕迹,为保证桥隧的精度,特选定十四局(内江相临标段)与二十局(昆明
推荐度:
导读技术集团公司标段内江方向接十四局李子沟中桥和站场,昆明向方与二十局共分朱嘎隧道。李子沟特大桥距朱嘎隧道进口仅有47m,李子沟特大桥主桥由第二工程公司组织施工,引桥由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为保证桥梁顺利合龙和隧道精确贯通,总公司内昆指要求集团公司内昆指,集团公司内昆指要求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复测工作。(一)李子沟特大桥平面及高程控制1.平面控制(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由于三家单位管段线路较长,山高沟深,且设计院所给的定测控制点部分有被破坏的痕迹,为保证桥隧的精度,特选定十四局(内江相临标段)与二十局(昆明
技术

集团公司标段内江方向接十四局李子沟中桥和站场,昆明向方与二十局共分朱嘎隧

道。李子沟特大桥距朱嘎隧道进口仅有47m,李子沟特大桥主桥由第二工程公司组织施

工,引桥由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为保证桥梁顺利合龙和隧道精确贯通,总公司内昆指要

求集团公司内昆指,集团公司内昆指要求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复测工作。(一)李子沟特大桥平面及高程控制

1.平面控制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由于三家单位管段线路较长,山高沟深,且设计院所给的定测控制点部分有被破坏

的痕迹,为保证桥隧的精度,特选定十四局(内江相临标段)与二十局(昆明端相临标

段)管段内的ZD424-2.JD432-1.ZD433-12 和DZD434 四个定测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中间联测ZD432-2,形成导线环。

(2)施测采用仪器及要求精度

复测线路长约 6Km,按《新建铁路测量规范》要求,复测选用三等导线,测角精度

为1.8″,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0000。施测采用仪器为瑞士产徕

卡TC905L 型全站仪,

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为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2ppm。

(3)控制网施测

水平角观测采用 8 个测回,分别观测其左角和右角各4 各测回后取平均值;导线边

采用对向观测各3 个测回,按规定改正后取平均值。

复测网分为主副两条导线,且相应主副点距离较近,约为 3~6m,观测时仪器支立

在主副点时,前后视的反光镜也相应的立在主副点上,减少测量时间。水平角测量时,

由于观测点仅为两个,测回法无须归零;测距时正镜和倒镜为一测回。当方向超过3 个

时,例如在副导7 时,就需要归零。控制网观测时,仪器由专人观测,前后视的反光镜也由专人负责,有阳光时支立遮阳伞,读数和记录人员及时进行口核,防止出现错误数据,这样可认为观测是同精度的,利于平差。

(4)平差计算

1)控制网平差。导线测量计算坐标假定以定测点JD432 之HZ 点为X=1000m,

Y=5000m,以该点和定测点ZD432-1ˊ为0°00′00.0″方向。

导线环各点计算采用 PC-E500 机,全国优秀测量严密平差程序计算,其精度评定为:

导线闭和环限差为:

W 允=±2×1.8√13 =13″>9.5″(合格)

导线环测角中误差:

2)墩台线路中心放样坐标计算。按复测成果计算各个墩台线路中心坐标,见表

2-1-4-2。施工时墩台按极坐标法放样。在现场,根据控制点坐标,利用卡西欧4500P 或

4800P 计算器编制的程序现场计算,方向均按坐标方位角对点和放样。

由于墩台定位准

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墩台放样之后,仪器转立线路点上,

进行墩位距离复合,见表2-1-4-3,以及进行曲线上墩台基础实际中心的测设。曲线墩台

实际中心见表2-1-4-4。

6 号、

7 号、

8 号、

9 号、10 号、11 号各墩的放样数据见表2-1-4-5。

2.高程控制测量

由于复测线路长,且山高沟深,几何水准测量难以实施,所以考虑采用三角高程测

量。在施测之前,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度。选取相距约500m 的两个点,用DS3 水平仪进

行几何水准测量往返三次,取平均值作为两个点高差的真值,然后采

用TC905L 全站仪

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观测三组,每组六个测回,对向观测,距离加气象、气压、地球曲

率改正,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各观测一组,观测成果列于表2-1-4-6。从表中可以看

出,几何水准与三角高程成果接近,故采用三角高程进行高程控制是可行的。

表 2-1-4-6 几何水准与三角高程比较

三角高程高差 备注

次序 几何水准高差(m)

高差(m) 差值(mm) 平均高差

1 78.251 -4

2 78.265 10

378.255

78.263 8

78.259

12L

=8.5>4

定测所给高程控制点有大桥附近的BM12-1.BM12-2 及朱嘎隧道出口端的

BM12-8.BM12-8-1。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过程中,注意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视距

在300-700m 之间,随时防止阳光直射仪器,及时注意温度、气压变化,观测倾角及斜

距,输入仪器进行改正,三角测量成果见表2-1-4-7。

(二)施工过程测量控制

1.基坑开挖及孔桩施工测量

该桥主桥基础承台较大,其中 7 号、12 号墩为14.1m×14.1m×5m,8号、9 号墩

为33.6m×18.1m×5m,10 号、11 号墩为37.6m×18.1m×5m,且埋深最深的10 号墩基

坑达17m。主桥6 各墩共有222 根钻孔桩,其中7 号墩16 根,8 号墩45根,9 号墩45

根,10 号墩50 根,11 号墩50 根,12 号墩16 根,这种群桩扩大基础的开挖工作比较烦

琐,且要保证每一个孔位准确,就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测量。(1)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由于扩大基础覆盖层深,又受地形,设在基坑四周的基坑开挖控制点容易移位,

现以10 号墩为例具体说明基坑开挖测量。

10 号墩基础承台为37.6m×18.1m,基坑深17m,桩深40m,周边土质松软极易坍

塌,设在基坑周边的基坑控制点容易滑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基坑四

角定位,仪器置在11 号上,后视其他线路中心点,测出每个点的三维坐标,同时利用

计算器程序,结合测得的数据放出边坡外缘

10 号墩承台四角放样数据见表2-1-4-8(坐标系)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开挖情况,包括承台尺寸、边坡位置、开挖深度等。

由于基坑开挖精度要求较低,无须正倒镜观测,但要保证操作正确。基坑开挖的深度直

接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碎部利用水平仪配合。

(2)桩孔定位测量

由于主桥 6 个墩均属于群桩基础,虽桩孔定位及孔护桩测设无较高的技术,但测量

过程较为繁琐,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错。首先定出各排孔桩的线路中心点,然后仪器分

别架设在各个中心点上,拨转90 度,定出各排桩位。

由于各孔桩开挖先后顺序不同,对于各个孔的第一板护壁混凝土利用极坐标法检查

- 32 -

护壁模板,当混凝土凝固后,再在护壁上定出护桩。定护桩与定孔位方法相同。

2.墩身施工测量

薄壁空心高墩的线形控制是很重要的。为保证墩身的垂直度,不偏不扭,现在比较

先进的方法是使用激光铅直仪,但其他常规或非常规的方法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在承台

灌注完混凝土后,及时利用控制点恢复墩中心,并检查墩距。在未购买激光铅直仪的情

况下,决定利用十字形护桩来控制墩身的线形。利用测设的墩中心前视线路方向,正到

镜拨转90 度先定出线左线右各一个护桩,然后利用压点方法向两边延伸,每边2-4 个

护桩。

此方法虽然是常规的方法,但比较实用。

(1)人员使用少。在墩身灌注几板之后把后视方向做在墩身上,这样一个人负责

一台仪器即可。

(2)占用时间少。由于有经纬仪和全站仪两套仪器,分别由一个人负责,加上墩

身上一个人做点,三个人最快用半个小时即可做好点调模工作。

(3)不占用工作时间。墩上四边模板分别调模,用仪器直接调模时不耽误其他人

员工作,在李子沟特大桥工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这种方法受地形、气候及日照的影响,一般在早 10 点以前做好此

项工作。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当倾角较大时,视准轴的旋转平面不一定在同一个竖

直面上。针对于此,必须精确调平仪器,并且调好模板后利用倒镜再检查一次。经过多

次检查,在300m 附近正倒镜偏差不超过3mm。

墩身的高程利用三角高程控制。

纵观几个墩身的实际误差,最大为 5mm,小于设计要求。

3.梁部施工测量控制

李子沟特大桥主桥六墩五孔共计 141 个梁段,除已灌注完混凝土的0 号段外,其他

各段均需要调整中线和标高,即进行梁部线形控制。梁部线形施工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

的不可逆过程,如果测控工作不及时、不准确,或数据丢失、失效,将无法进行下步施

工,因此在梁段施工之前,与设计、监理研究制定测控方案,包括测量精度要求、方法、

时间、布点数量、测点位置、观测次数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做法是:

1)由测量人员负责组织施测,各队有关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配合,按要求做好测

点的定点定位工作;

2)灌注混凝土前精调模板,灌注混凝土后及在张拉后和移出挂篮后三次观测线控

点,并提供给设计院现场代表,由其提供标高修正值,指导下一梁段施工;

3) 观测过程要注意观测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观测时间在每天上午10 点以前。

(1)中线控制

梁体中线控制对梁体外形质量及合龙误差影响极大。为保证梁体线形不偏不扭,在

首先完成的7 号墩上利用控制点恢复墩中心,并利用护桩检查,确认无误后,作为中线

控制点。由于0 号台至13 号墩各墩台在一直线上,对于其他墩上的中线控制点,利用7

- 33 -

号墩上点与 0 号台上的中心点向前延伸,并且每个墩上0 号段中心利用护桩符合,保证

墩距。随着梁段向前延伸,每隔20~30m 定出一个里程控制中线点,可以控制各种预埋

件位置及梁段端头里程。具体操作时,仪器支立在墩上,后视本墩上的点,进行本墩的

调模工作,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由于墩身受日照影响偏位致使线形偏扭。如果后视另一个墩上的点,当墩身温度较高时,梁部变化不一致影响梁部线形。但为保证连续梁的顺直,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中线联测,联测时间均在上午8 点以前,这时候的墩身基本没有变形,能反映中线控制点的真实位置。

(2)梁部高程测量

主桥各墩较高,几何水准测量难以实施,针对于此,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把标高引测到各个墩的0 号段上,把该点作为线形控制的基准标高点。该点会受到两个T 构墩身压缩下沉的影响,但下沉的值一般都很小,在操作时注意及时加以修正,可以保证高程点的绝对值。

高程引测时,由于受地形,仪器未架立在已知点上,而是支立在适合的任意点

上,分别观测已知点和待测点的高差,最后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观测时,仪器保持不

动,已知点和待测点上的反光镜统一高度,并且每一方向均观测1.3m

和2.15m 两个高

度反光镜的高差,用来自检,这样可以消除量仪高和镜高的误差

按设计院现场代表的要求,把线控点布设在每一梁段端头距中心1.95m 的挡碴槽处。

测点用钢筋加工,在灌注混凝土之前焊接在顶板钢筋上,测点顶部用砂轮机打磨平滑。

具体观测时,把仪器置于梁上,后视0 号段的高程点进行控制。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不受地形,在任何条件下均可采用,但要注意的是观测必须在上午10 点以前进行。

如果采用其他方法,将仪器置于梁上或地面,一般来说墩距地面较高,难以实施,另外,

地面点虽不动而墩是变化的,当仪器置于梁上,用不变的点为准来测定变化的梁部,是

无法准确得出梁部相对变化的,所以采用第一种方法,实际证明也是可行的。

二、高墩变形、日照变形及合龙段施工变形观测为积累资料,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很多项目进行了测量监控或加密测量,

例如墩身沉降、墩身徐变、日照温度对墩身的影响、合龙段加密测量等。

(一)墩身沉降与徐变观测

主桥墩身高,自重大,在墩身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自重墩身会有所沉降,为监

测墩身沉降量及判定墩身是否达到稳定,在8 号、9 号、10 号、11 号四个墩承台四角或墩身的线左线右方向做沉降观测点,间隔10d 到30d 进行一次观测。观测仪器为DS3

水平仪,区格式5m 铝合金塔尺。观测用水准点用全站仪测设到各墩附近的稳定岩石上。

墩身的徐变主要是由于梁部混凝土的重量及墩身自重的影响,徐变观测点利用各个

墩0 号段上的基准点,利用三角高程观测。结果见附表2-1-4-9。(二)梁体受日照影响监测

梁体未合龙前是刚构体,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日光照射面墩身温度高于未被照射

面,墩身倾斜,从而使梁体倾斜。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用于以指导施工及总结经验,在李

子沟特大桥10 号墩进行连续监测。首先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及稳定的后视方向,由于只

要相对值,没有于控制网联测。其次是布点,在0 号段中心、内方昆方的7 号段中心及

线左线右各3.8m 处共定出7 个点作为观测点。

选择日照条件充足的一天,从早晨6 点开始,一直观测到晚上8 点,两个小时观测

一次,观测内容包括水平角、斜距、平距、倾角,每次每个方向观测3个测回,观测时

进行斜距加气压、温度改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三)合龙段施工变形观测

详见本部分第三节“主桥梁部施工技术”之“二、梁部施工技术”。

文档

李子沟特大桥测量

技术集团公司标段内江方向接十四局李子沟中桥和站场,昆明向方与二十局共分朱嘎隧道。李子沟特大桥距朱嘎隧道进口仅有47m,李子沟特大桥主桥由第二工程公司组织施工,引桥由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为保证桥梁顺利合龙和隧道精确贯通,总公司内昆指要求集团公司内昆指,集团公司内昆指要求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复测工作。(一)李子沟特大桥平面及高程控制1.平面控制(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由于三家单位管段线路较长,山高沟深,且设计院所给的定测控制点部分有被破坏的痕迹,为保证桥隧的精度,特选定十四局(内江相临标段)与二十局(昆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