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店联校 刘春梅
教学内容:
教材10——11页:信息窗3,三个红点问题。
教材分析:
情景图呈现的是两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习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解决连除运算;第二个红点部分解决先加再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第三个红点解决除减。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图片(情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记者参观果品包装车间的情景图片。我们来看一下工人叔叔是如何对果冻进行包装的。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让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所提问题。
预设问题:
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包?
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让生根据问题,找出所需信息,把题完整地叙述出来(指名生说)。
2、让生解决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包?然后汇报。
3.、解决问题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1)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分析果冻包装中的单位“个”“包”“盒”的关系:个2个→包4包→盒;或直接找“个”与“盒”之间的关系:一盒有4×2=8(个)
(2)让生根据题意,各自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方法一:
(1)先求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包?
960÷2=480(包)
(2)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480÷4=120(盒)
根据分步计算理解运算顺序后写成综合算式:
960÷2÷4
=480÷4
=120(盒)
同时提示学生: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方法二:
(1)先算一盒要装多少个果冻?
4×2=8(个)
(2)再算960个装多少盒?
960÷8=120(盒)
根据分步的思路列出综合算式;
960÷(4×2)
=960÷8
=120(盒)
同时教师追问:在算式里你用到了小括号,能说说它起的作用吗?
预设生: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时需要先算乘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师说:(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3)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1)电池厂生产了48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做、个别说想法。
2、提高练习: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你有什么新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
1. 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以前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 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4、谈话:同学们我们刚才复习了一下,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关于梨糕的问题。
出示信息窗3中情景图二,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生找信息。
2、让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汇报。
预设:
(1)两堆梨糕一共有多少片?
(2)第一堆梨糕可以装多少包?
(3)第二堆梨糕可以装多少包?
(4)两堆梨糕可以装多少包?
3、让生解决前三个问题。
4、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5、师生共同解决红点问题:
两堆梨糕可以装多少包?
(1)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可以把2堆梨糕合成一堆进行包装,也可以2堆分别进行包装。
(2)让生根据题意,各自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方法一:先求出一共有多少片梨糕,再求出可以装多少包。
320+520=840(片)
840÷4=210(包)
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320+520)÷4
=840÷4
=210(包)
同时教师追问,为什么用括号?(预设:因为要先求一共有多少片,所以用括号,这样才能先算加法。)
方法二:先求出320片梨糕和520片梨糕各能装多少包,再合起来就是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320÷4=80(包)
520÷4=130(包)
80+130=210(包)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320÷4+520÷4
=80+130
=210(包)
同时让生总结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二)学习红点问题三。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142-125÷5 84÷(52-48)
1、讨论运算顺序。
预设生1: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说:针对这两道题,再具体想一想运算顺序。
预设生2:前一题先除后加,后一题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
2、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再指名生展示计算过程。
三、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10÷5÷2 639÷3+48 (910-485)÷5 436-360÷4
2、学校原有36袋大米,又运来90袋同样的大米。如果每周吃6袋,那么这些大米够吃多少周?
四、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