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推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子女留在家里,由此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重庆市彭水县部分乡缜留守儿童的调查表:
| 留守儿童人数 | 在寄宿学校就读人数 | 寄养在第二监护人家里人数 | 辍学人数 | 建立代理家长学校人数 | 建立心理资洵室学校人数 | |
| 小学 | 1400 | 120 | 1300 | 150 | 无 | 无 |
| 初中 | 2300 | 1500 | 1100 | 250 | 无 | 1 |
| 合计 | 3700 | 1620 | 2400 | 400 | 无 | 1 |
一、留守儿童的状况不容乐观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及留守儿童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儿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严重的影响。调查显示,重庆市彭水县太原乡中心校568人在校学生,有310多个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55%,从(图二)可以看出幼儿班到小学六年级,各级留守儿童百分比是呈逐级递增现象。
| 幼儿班 | 学前班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12% | 22% | 32% | 39% | 45% | 51% | 61% | 83% |
留守儿童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监管上存在误区,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留守儿童的一切教育责任,从而导致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监护人把孩子出现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力。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讲,老师拿的工资是孩子们的学费中得来的,理应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一切责任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承担。正是这种思想上的误区,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的失职,导致孩子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监护人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隔膜,给自己的监管造成很大压力。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大约有6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照顾,而仅有35%的留守儿童是由其它亲戚照顾。这样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对儿童成长有很大影响。
4.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注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辈又很难承担起对他们的教育责任,所以留守儿童应该受到学校的特别关爱。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从调查中了解到, 69%的监护人希望由学校主办培训班或家长学校;%的监护人希望老师和学校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57%的监护人希望老师要加强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50%的监护人希望学校要多组织孩子们一起活动。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从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查看,学校老师经常家访的为零,有时候家访的占14%,很少家访的占29%,从来不家访的占57%,这与监护人的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普方镇的一个留守儿童说:“奶奶身体很不好,一家三口的饭基本是我做,还有其他家务也要做,所以我做功课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因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他们参加不了学校的家长会,老师也从来不对我进行家访。”由于老师极少或者从来不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没法向监护人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其它方面。
5.留守儿童问题还未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明显滞后于对城市流动儿童的研究,后者起步早,部分地区有国家项目的推动,现已日渐成熟,有关问题的研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出台了因地制宜的措施,来有效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及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匮乏,由此导致社会关注不够,相应地也就阻碍了相关的出台,未能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早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二、建议和对策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日渐扩大,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献策,提供了不少的解决方案。除了要下大力气关注留守儿童自身问题心外,还应该关注其周围生存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以期找到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
1.应对留守儿童给予高度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它有着范围广、影响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各级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强领导,整合资源,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并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着力推进法律的完善和有关的调整,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相关。加快推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立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另外,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来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发展“代理家长”和各种服务性机构,动员社会组织及各界人士开展救助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和管理
教育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制定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和规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农村中小学校应切实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坚持以德育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各中小学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时应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记录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情况。学校通过向监护人打电话、写联系卡、家访、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公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电话,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监护人和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
3.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有一方留在家里承担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人都无法取代的。如果双方都外出务工,家长至少应一周与子女通一次电话或每两周写一次信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外务工期间,父母应至少每个月主动与老师沟通一次,尽可能多的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在家庭、学校的表现情况。祖辈要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让孩子吃饱穿暖,也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鼓励留守儿童多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同时注意参加一些家教讲座,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先进的家教知识。
4.社会各界要各尽其责,多方协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的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典型事迹,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如门要研究如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卫生部门要研究如何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卫生保健服务,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帮扶力度,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财政部门在其他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工作上应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妇联组织应利用村庄“父母学堂”,举办家教讲座,组织开展“代理家长”结对活动,倡议和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要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两月到留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