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 述 2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范围 2
(三)工程特点 3
(四)桥址概述 3
(五)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 4
二、编制依据 4
三、施工测量 5
(一)桩基施工测量 5
1、挖孔桩测量 5
2、钢板桩施工测量 6
3、钻孔桩施工测量 6
(二)承台施工测量 7
(三)墩台及台帽施工测量 7
(四)垫石挡块施工测量 7
(五)连续梁施工测量 8
1、施工测量的原理 8
2、连续梁施工测量作业方案 9
3、数据整理、分析 14
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4
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14
六、测量组织管理 15
(一)测量人员 15
(二)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制 15
(三、质量措施 15
工程概况
***铁路位于广东省***市境内,地跨***县和***、***两区。黄略~***西段为***铁路一标段范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西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线DHZQ—I标段管段内所有桥梁的施工测量。
(三)工程特点
线下工程共包含特大桥3座(跨黎湛铁路特大桥、跨渝湛高速公路特大桥、塘口南端疏解线特大桥)、大桥2座(湛海改建线合流水库大桥、黄湛线合流水库大桥)、中桥6座(白塘中桥、南畔中桥、改建线中桥、S374钢架中桥、柳坑河中桥及***西客站中桥)。
(四)桥址概述
新建铁路******线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位于广东省***市***县黄略镇附近,处于周屋村与坭洋村之间,主要跨越X688、既有黎湛铁路、茂湛线下行联络线、G325、雷州青年运河而设。桥址起讫里程为:DK78+461.18——DK81+720.32;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80+090.75,孔跨类型2【(2-32+3-24+48-32+3-24+4-32+3-24+1-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9-32+2-24+20-32)m预应力简支T梁】,桥全长:3529.14m。
该桥在DK78+520附近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X688,与公路夹角46°,既有X688为双向2车道沥青路面,宽6.0m,桥下净空不小于5.5m;在DK79+970附近采用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黎湛铁路,与铁路夹角67°,黎湛线为双线,线间距为5.0m,此处为矮路基,并且黎湛线正在电气改造,梁底距既有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271.3处跨越茂湛上行联络线,夹角73°,茂湛上行联络线此处为单线电气化铁路,以32m简支梁通过,且正在修建,梁底距茂湛上行联络线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600附近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G325、雷州青年运河,与公路和雷州青年运河夹角均为°,G325为双向6车道混凝土路面,全宽23m,规划全宽38m,雷州青年运河主要为***市供水运河,河道宽8m,每天供***市用水20万吨,规划供水每天70万吨。
(五)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
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7-2006)
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2009)
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1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11、新建******铁路设计文件
12、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
三、施工测量
(一)桩基施工测量
对于临近既有线、运河及公路处须进行挖孔桩或钢板桩防护,防护工程应在钻孔桩施工前完成。
1、挖孔桩测量
利用全站仪放样桩位中心坐标,并放样轴线定位桩,定位桩与中心桩位于同一线上,与中心桩间隔2m对称布置,挖孔工程中要确保定位桩的稳定,不定时用全站校核定位桩位,随时根据定位桩校核桩位中心,并用锤球校正桩垂直度,水准仪测量原地面高程,确定挖孔深度,待挖到设计深度后,检测桩位桩深后,达到要求后申请测量监理报验,同意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挖孔桩应符合如下要求: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 挖孔桩 | 孔位中心 | 50mm | 测量检查 |
| 倾斜度 | 0.50% |
利用全站仪根据开挖截面宽度放样钢板桩四角处,打桩机根据放样桩位打入钢板桩,打入过程中全站校正桩垂直度,打入完毕后复核桩位及标高,然后将镭射仪(施工队自行配备)架于一角,瞄准另一角定位,根据镭射红外线依次打入桩身,要确保桩顶高程与轴线一致,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进行下一步工序。
钢板桩应符合如下要求: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 钢板桩 | 合拢时楔形桩上下口宽度差 | <2%桩长 | 测量检查 |
| 倾斜度 | 1% |
全站仪放样钻孔桩位坐标,平整场地后实测地面高程确定钻孔深度,埋设护筒(护筒高出原地面0.2——0.3m),钻杆初定位,提升钻杆,复核放样桩位,钻杆精确就位,钻孔,全站仪全程检测钻杆垂直度,钻至设计深度捞出沉渣后采用测锤测量孔深,停留30分钟,再用测锤测量深度,比较两次深度,检验沉淀厚度,合格后上报监理进行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吊装检查合格报验后进行导管埋设,水准仪复测原地面高程,同时测量最后地面上一节导管顶部高程,利用导管长度、节数及高程差值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符合要求后开始灌注混凝土,用测绳+重锤测量混凝土顶面高程,灌注全过程持续监控导管底部高程及混凝土顶面高程以防止导管拔出,确保导管底部位于灌注混凝土顶面以下,直至灌注顶面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m,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后进行桩位及桩顶标高复测及其他检测项目。过程中验收标准或检测指标见下表: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方法 | |
| 护筒 | 顶面位置 | 50mm | 测量 |
| 倾斜度 | 1% | ||
| 孔位中心 | 20mm | ||
| 倾斜度 | 1% | ||
| 沉淀层厚度 | 不大于300mm | ||
全站仪放样承台顶面高程控制在低于设计高程一下1-2cm,砂浆找平,经监理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混凝土浇筑,承台验收标准如下: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方法 |
| 尺寸 | ±30 | 尺量长、宽、高各2点 |
| 顶面高程 | ±20 | 测量5点 |
| 轴线偏位 | 15 | 测量纵横各2点 |
|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 ±50 | 尺量各边2处 |
使用全站仪精确定出墩中心及两轴线点,桥台放样桥台边角,水准仪复测承台顶面高程,于承台中心及边缘处做至少两处高程标记,支立模板,墩(台)身和台帽一体施工,模板组装完后放样顶部轴线点及标高,校正模板,绑扎钢筋,报验监理,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
(四)垫石挡块施工测量
在墩帽绑扎钢筋至墩帽顶部时采用全站放样墩帽中心点及轴线前后控制点,该点可通过焊铁板的方式固定于钢筋骨架面上,根据上述控制点分出各垫石和挡块位置进行钢筋预埋。待墩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墩帽混凝土顶面放样垫石四角、锚栓孔及挡块中心,锚栓孔预埋件及钢筋修整后进行模板安装,在模板顶部设置垫石标高签,进行混凝土浇筑,各工序均在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同意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全桥垫石施工完成后,应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墩台中心、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墩台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方法 | |
|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 ±20mm | 尺量长、宽、高各2点 | |
| 表面平整度 | 5mm | 测量5点 | |
| 垫石 | 高程 | 0 | |
| -15mm | 测量纵横各2点 | ||
| 中心位置 | 15mm | 尺量各边2处 | |
| 每片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 3mm | 测量检查 | |
| 每孔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 5mm | ||
| 无支座垫石顶面高程 | 5mm | ||
| 预埋件、预留孔位置 | 5mm | ||
通过对连续梁体块段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施工测量,计算出悬挂施工各块段的变形值,以确定下个施工块段的预拱度,确保全桥合拢后的线型与设计线型保持一致。
1、施工测量的原理
1)水平位置的控制
根据连续梁顶板和底版的各断面尺寸计算顶板和底板边缘点的坐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点位。在块段立模前后、混凝土灌注后及预应力张拉后、合拢段合拢前后均须对梁体轴线进行放样、复核,确保桥中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所有的坐标计算值须经第二人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放样。
由桥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每个T构的0#块浇筑后,在墩中心位置上埋设测量标志,待0#块张拉完毕后,将三维坐标投到该点上,作为本T构各块段的测量控制点。梁顶测量控制点应经常与岸上测量控制点进行联测,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
2)标高的控制
连续梁施工中的标高控制关键在于施工挠度的计算和预留拱度值的控制,这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桥梁外观线型。在施工中应随时进行控制和调整,保证结构的各种控制变量的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根据测量及计算提供的梁体各截面最终挠度变化值(即竖向变形)来设置施工预留拱度,据此调整每段模板安装时的前缘标高。
2、连续梁施工测量作业方案
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2)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
①测量控制点
该标段范围内CPI、CPII及加密控制点的北京54椭球空间直角坐标及高斯投影网格坐标成果。
在跨黎湛铁路特大桥连续梁处有控制点 CPII6018、CPII1102、JM-02、JM-03、JM-03-1101,此五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点号 | X坐标(m) | Y坐标(m) | Z坐标(m) |
| 1 | CPII6018 | 2361412.0710 | 467676.5950 | 24.135 |
| 2 | CPII1102 | 2361000.4684 | 467374.7821 | |
| 3 | JM-02 | 2361143.3376 | 467957.3673 | |
| 4 | JM-03 | 2360927.9791 | 467718.4125 | 28.515 |
| 5 | JM-03-1101 | 2360658.7833 | 467810.36 | 21.956 |
②梁体测点布置与埋设
(1)在连续梁0#段的顶板和底板在浇筑砼之前要设定沉降变形监控点。
高程控制观测点设在墩顶0#块上,设2个点。从附近的水准点上引上高程,测出控制点的绝对高程,控制点的高程需每月复测一次。
高程观测点0#块上设 8 个(包括 2 个控制点),其余各块每块设 3 个,如下图所示。
(2)挂篮的沉降变形观测点设在底板上,每块 3 个点,中线上 1 个、离腹板内侧边线 20 cm各1个,如下图所示。
③测量方法与控制过程
(1)观测方法。
放样前应详细阅读设计图纸,校核各梁段长度,顶板、底板、翼板宽度,截面高度,顶板、底板、腹板厚度,计算连续梁各块段的中、边线的坐标和底板、顶板横断面处标高(注意横坡和纵坡),经复核无误报监理审核后,方可用于施工。
定人、定仪器进行观测,日出前和日出后为最佳观测时间,对测量误差影响最小。满足连续梁梁体外形尺寸施工主要精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检验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1 | 梁全长 | ±20mm | 尺量检查中心及两侧 |
| 2 | 边孔梁长 | ±10mm | |
| 3 | 各变高梁段长度 | ±10 mm | |
| 4 | 边孔跨度 | ±20mm | 尺量检查支座中心对中心 |
| 5 | 梁底宽度 | +10 ,-5mm | 尺量检查没孔1/4、跨中和3/4截面 |
| 6 | 梁面中心位置 | -10mm | 由梁体中心线拉线检查1/4、跨中和3/4截面及最大偏差处 |
| 7 | 梁高 | +10 ,-5mm |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
| 8 | 梁上拱度与设计值比 | ±L/1800 | 测量检查跨中(终张拉30d) |
A、待墩顶平面位置和高程精确测定之后,浇筑墩顶垫石砼,并精确确定预留孔位置。垫石正确浇筑之后,在垫石顶部精确定出支座位置,并进行复核、报验,然后正确安装支座。
B、支座安装之后安装 0#段底板,正确调整好底板位置和高程之后进行预压,并同时进行沉降观测,在预压前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和沉降资料,并及时上报。
预压完成之后要复核一下模板位置,再进行下 一步的腹板和翼缘板的模板安装。在模板安装期间要经常的校核平面位置和高程,直到模板全部完成并准备浇筑 0#段砼。
在浇筑 0#段砼之前要再次校正平面和高程位置,确认无误之后再报验,经过测量监理复核后才可以进行砼浇筑施工。砼浇筑前后要进行墩身沉降观测,并比较沉降值。
C、在0#段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挂篮施工前,要再次准确定位并且不间断进行监控测量,每一次挂篮施工中都要严密注意变形观测,每次安装完模板之后都要进行复核、报验。
挂篮的沉降变形观测点测量时间:首次测量在模板调好后测,第二次测量在浇筑砼后二天测,两次高差就是模板的变形值。从1#块开始测,以后每块都要测。每块测完后在调模板前将数据报监控单位,经监控单位分析后,下发立模标高通知单。
D、挂篮的立模标高以监控单位提供的立模标高通知单为准,调模标高误差小于±3mm,特别注意挂篮底模四个角的标高要调平,施工调好后通知监控单位和监理单位验收。轴线定位误差小于 10mm,轴线偏位小于 10mm,每浇完一块要测一次。如有超出允许值要及时通知监控单位分析原因。
3、数据整理、分析
数据的整理分析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环节。监测数据是梁体变化的真实反映,科学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可靠结论为下一步的施工做出有效的指导。
数据处理方法:
原始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整理→建立数据资料→计算理论预拱度→确定立模标高→梁段施工→施工观测记录→数据对比、分析反馈→计算下一块段预拱度→每天记录好标高,温度,时间及天气变化情况。
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连续梁各块段线型控制平面和高程数据进行认真核算,确认无误后方可采用。
2)铺设0#、1#块底模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消除支架及基础变形对梁体线型的影响。
3)对块段的模板高程必须严格控制,中线里程和标高应勤测量、勤复核。
4)连续梁监控点要按照要求布设,不要过于随意。
5)所有的控制点位要注意保护。
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本段施工段投入莱卡全站仪1台,中纬水准仪1台,普通光学水准仪1台。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仪器设备 | 精度 | 数量(台) |
| 1 | 莱卡TS02 | 2” | 1 |
| 2 | 中纬电子水准仪 | ±0.7mm/km | 1 |
| 3 | 水准仪DSZ2 | 1 mm | 1 |
(1)测量仪器要送检,经检定合格的方可投入施工测量中使用。
(2)测量仪器要进行定期校核,并做好记录。
(3)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晒、防潮、防尘,要有专人看护仪器,避免仪器被人为碰坏。
(4)仪器在使用时应当撑伞,避免日晒、雨淋,影响仪器的使用精度,每台仪器由专人负责。
六、测量组织管理
(一)测量人员
本段施工测量人员4人,小组长1人,测量员2人。
|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 1 | *** | 助理工程师 | 组长 |
| 2 | ***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 3 | ***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施工放样测量前,应换手或换方法求算放样数据,并相互校核,确保放样数据无误。放样时要进行换手测量,放样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几何检查,复核相对关系,确保放样点位无误。
(三)安全、质量措施
1、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安全和质量,首先对已使用仪器进行严格标定,以使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
2、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
3、严格按照施测规程进行仪器操作,加强完善测量的复测制度,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