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45:11
文档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
推荐度:
导读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

一、 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  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  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 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一)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 

原  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因果联系 

原  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  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 发展的观点 

原  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  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  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  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  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  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  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关系 

原  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 

原  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  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  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  理: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  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四、人生观、价值观(第六、七、八课) 

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原  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原  理: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2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23、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文档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