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课题 | 12 夜晚的实验 |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文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 ||
| 教学重点 | 斯帕拉捷蝙蝠实验的经过。 | ||
| 教学难点 |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并从能中受到启发。 | ||
| 教学课时 | 3课时 | ||
| 教具准备 | 小黑板 | ||
| 教学法指导 |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 ||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课时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 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4、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三、课堂目标检测。 1、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⑴蒙:① mēnɡ ② ménɡ ③ měnɡ 启蒙( ) 蒙骗( ) 蒙古( ) 蒙眬( ) ⑵薄:① báo ② bó ③ bò 薄饼( ) 薄田( ) 单薄( ) 薄荷( ) 2、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灵活 灵巧 ⑴野兔听觉( ),一有风吹草动,它就( )地逃走。 ⑵机器人的手脚( ),能表演许多高难度的( )动作。 四、课后作业 抄生字词语及形近字:编蝙遍篇骗偏 福副幅 得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弄清斯帕拉捷蝙蝠实验的经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文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课时重点:斯帕拉捷蝙蝠实验的经过。 课时难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听写生词。 2、复习课文结构和脉络。 二、精读实验的过程。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读文后,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
| 实验结论 | |||
4、哪次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总”、“轻盈敏捷”、“不由得惊叫”、“啊”等词。指导有感情的读文。
5、这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
6、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三、精读第一段。
过渡:斯帕拉捷为什么能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呢?请在第一段中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讨论。
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 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
2、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好奇 仔细观察
四、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斯帕拉捷的这一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恩惠?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
2、指名回答。
五、总结提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2、思考: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3、全班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七、作业。
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述课文,完成练习。
一、复述课文。
1、 能不能按照上节课所填写的图表说一说斯帕拉捷实验的过程。
2、 小组合作,练说。
3、 班级展示。
二、拓展资料:
这里也有一篇揭示蝙蝠飞行秘密的文章,读一读,看看跟《夜晚的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完成练习
课后有这样一个习题,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好吗?(出示课后练第4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 |||
| 板书设计 | 12、夜晚的实验 蒙眼睛 好奇 猜想 实验 堵鼻子 超声波 巨大恩惠 涂满油漆 堵耳朵 细心观察 大胆实验 潜心研究 造福人类 | ||
| 教学反思 | |||
| 教学课题 |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 ||
| 教学重点 | 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 ||
|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
| 教学课时 | 2课时 | ||
| 教具准备 | 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 | ||
| 教学法指导 |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1、板书课题,读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4、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三、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再读第一段: 引导学生 “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五、作业。 1、抄生字词语。 2、形近字组词:孟猛锰 流硫统充慌谎荒 协为办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复习课文结构及第一段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1、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组织学习交流。 (1)从这段文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抓住“由于”,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并用换词的方式进行言语表述。 2、默读课文5-8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自然段 | 面临现状 | 开发利用 | 条件 |
| 5 | |||
| 6 | |||
| 7 | |||
| 8 | |||
⑵集体交流。
⑶想一想: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⑷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与观察,谈谈我们还能怎样去开发、利用海洋呢?
学习第三段:
1、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她能否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呢?面对人类大肆开发的现状,科学家向人类发出了警告——齐读第九自然段。
2、听了科学家的警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作业:课后练习
|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 |||
| 板书设计 |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矿产资源 高蛋白食物 保护海洋 开发利用 海水发电 淡化海水 珍惜海洋资源 建设海底城市 | ||
| 教学反思 | |||
| 教学课题 | 14 学会合作 |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 ||
| 教学重点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 ||
|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 ||
| 教学课时 | 2课时 | ||
| 教具准备 | 小黑板 | ||
| 教学法指导 |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 ||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脉络。 课时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及结构。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渡船 ⑴游戏要求: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哪一组愿意试一试? ⑵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参与游戏。 ⑶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 2、揭示课题 ⑴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板书课题:学会合作) ⑵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4、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分成哪几部分?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课堂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卓有成效(zhuō zhuó) 钥匙(chí shi) 即将(jí jì) 情不自禁(jīn jìn) 一幢(dònɡ zhuànɡ) 瓶子(pín pínɡ) 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成词。 ⑴谐 协 : 和( ) ( )调 ( )音 ( )作 ⑵优 悠 : ( )久 ( )秀 ( )闲 ( )扬 四、作业。 1、抄生字词语。 2、形近字组词:幢憧瞳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理解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感受,明白“只有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 课时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课时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及结构。 二、精读探究课文。 ㈠探究“离不开合作”。 1、什么事合作?为什么离不开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自读课文第1——3节,边读边画找出相关部分。 2、指名回答交流。 ⑴学生、工人、军人作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离不开合作的原因。 ⑵对于以上观点你是否认同?你能举出反例吗? ⑶出示齐读句子“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3、师小结:看来社会上的确离不开合作,那么“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指名说,出示“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⑵齐读句子,指名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过渡:我们认识了合作的重要和必要性,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呢? ㈡学习探究“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 2、学习“交响乐团的演奏”。 ⑴指名说说第一个事例的内容。 ⑵谈谈你对交响乐团的认识。 ⑶那么多人一起演奏,他们演奏的乐曲如何呢? ⑷他们为什么能合作的这样完美呢?读读课文找一找,说一说。 ⑸出示句子并齐读“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㈢学习“外国教育家的实验”。 1、读读,想想,议议: ⑴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⑵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⑶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2、集体交流。 3、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㈣理解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3、师小结:可见,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但要协作精神,还应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4、读读,想想: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㈤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课文,出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请同学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感受,集体交流。 三、课堂目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人们常说:小合作有 ,大合作有 ,不合作就很有 。 ⑵课文为了说明 ,列举了 和 两个事例,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 , 要 ,而且还要 。 2、写几句你知道的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四、作业: 合作“演讲”,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做好一次演讲。 | |||
| 板书设计 | 14、学会合作 统一目标 协作精神 取得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 ||
| 教学反思 | |||
| 教学课题 | 习作四 | ||
|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或自己做一次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初步感知在实验中如何留心观察、随机记录、积累素材。 2、能将自己观察实验的情况说一说,并在习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3、通过做实验、观察、记录,促进学生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逐步养成“ 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 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 ||
| 教学重点 | 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或自己做一次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并在习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 ||
| 教学难点 | 通过做实验、观察、记录,促进学生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逐步养成“ 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 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 ||
| 教学课时 | 3课时 | ||
| 教具准备 | 课外完成《习作4》中关于“小蚂蚁”的实验,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记录,记下实验经过及结果。 | ||
| 教学法指导 |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 ||
| 第一课时 一、明确要求,回忆实验。 1、同学们,课前大家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还记下了观察和体会,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实验发现,分享你们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再现科学实验,把这次实验写成一篇文章,看看谁的实验最有趣,谁的收获最大。 2、请大家打开自己的实验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简单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教师巡视,参加小组的讨论。) 3、再一次明确习作要求。 二、下笔成文,再现实验。 1、现在我们就下笔成文,再现我们的实验。可以先结合实验记录,以及刚才所说的,用几句简单的话或词语写下习作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不要影响全文的思路。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修改习作,完善实验。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声把习作读给自己听,自评习作,自主修改。 2、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交流,合作互改。(看是否写清了过程及结果) 自己朗读习作,其他同学评议。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评议。 3、读给所有同学听,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教师随机引导同学点评(按照实验的顺序,写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对过程写得具体、写出感受和收获的习作要相机表扬。) 4、“文章不厌百回改”,再次读给自己听,补充修改。 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习作,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一、誉写习作,要求:书写工整、美观,格式正确,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板书设计: 习作4 ——记一次实验 猜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 限时习作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与修改 一、定评价标准:1、中心突出,抓住重点——实验经过2、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细致。 3、书写工整,错别字少4、写出真情实感。 二、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习作。 三、全班相互借鉴学习。 四、习作修改。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 教学课题 | 练习四 | ||
| 教学目标 |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3、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能勇敢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医”“匪”。 | ||
| 教学重点 |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 ||
| 教学难点 |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 ||
| 教学课时 | 3课时 | ||
| 教具准备 | 小黑板 | ||
| 教学法指导 |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 ||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 ||
|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课时目标: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课时重点:语文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向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现在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甚至可以不查字典,直接联系课文内容就可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更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语文与生活。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为“鉴往知来”中的“鉴”选择合适的解释。 ⑴引导学生通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这段文字的意思。 ⑵品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同桌互相讨论,师引导学生理解。 ⑶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中“鉴”的解释,联系上面句子的内容理解“鉴”的意思,选择自己所要选的义项。 ⑷交流:指名说出选择,并说明选择该义项的理由。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款款、徐、拂、隅、鲜。 ⑴要求学生先默读这几句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标出音节,再读一读加以理解。 ⑵讨论对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并能结合字典中对这个字的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加以选择。 ⑶交流:师引导学生先读句子,再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⑷师及时予以补充。 ⑸生齐读句子,进行巩固性理解。 3、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三、诵读与欣赏 1、自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并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即时正音。 3、生再读文章,进行讨论文章的意思。 4、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理解,师可适当予以补充,并再次朗读文章。 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快速记忆。 6、指导背诵全文。 四、课堂目标检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还”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④回家。 返老还童( ) 物归原主(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⑵“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果实等完全长成;②熟练;③程度深。 熟读成诵( ) 熟睡( ) 成熟( ) 2、用《古今贤文(真理篇)》中的句子填空。 当你的同学因取得成绩而骄傲时,你会用 来劝告他; 当他不听劝告时,你会说 ;当有人遇事只听一面之词时,你会说 ;当你看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时,你会想到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2、学写毛笔字:“医”“匪”。 课时重点: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行款布局。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学生自由读《学会合作》这段话。 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⑶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⑷以“满”,“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2、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学写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医”“匪”。 ⑴字形特点。 ⑵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三、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并表扬写的好的同学,鼓励一些写得不够好的同学。 四、作业: 预习口语交际:漫画奇思妙想。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奇思妙想,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同学们,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过许多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指导。 1、教师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其余学生评议。 2、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里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每组派代表上台讲。 4、全班同学评议:谁想得奇妙,讲得精彩。 三、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奇思妙想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总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通过努力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四、作业。 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在日记上。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