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校直各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经2007年10月29日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农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
二○○七年十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学 质量 评价 暂行办法 通知
安徽农业大学办公室 2007年10月30日
(共印70份)
附件:
安徽农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
为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形成努力进取、精益求精、相互合作、有序竞争的教学风气,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评价目的
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校级评价与学院(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要求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应有不同的评价办法。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尤其是学生评教制度。
3、各学院(部)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统一思想,正确对待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4、参加评价的人员要认真严谨,以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违反教学质量评价纪律的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取消其评价结果,可重新组织评价。
5、凡我校从事全日制本科(专)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都必须参加教学质量评价。
四、评价标准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围绕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毕业实习(设计)等重要教学环节进行。
2、学生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方面制订评价标准。(见附件表1-4)。
3、同行评价从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及教学态度与效果等方面制订评价标准。(见附件表4-7)。
五、评价实施
1、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负责总体实施、评价认定以及教师申诉。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部)为实施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形式。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行等级评价制,并进行比例控制;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3、2007-2008学年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评价为辅,具体比例:学生评价为60%、同行评价40%。根据评价试行情况,以后再作调整。
4、学生评价由校教学督导室负责实施,按照学生评教标准开展网上评教;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计算实验教学中心、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各学院公用计算机房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平台。
5、同行评价由学院(部)按照同行评价标准负责实施。各教学单位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负责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六、评价办法
1、学生评价。每门理论课程必须进行学生评价,在考试前由网上进行评教。对提前进行考试的课程应在考前完成学生集中评教工作。
2、同行评价。参照教师教学质量同行评价标准,依据教师本学期所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3、评价等级。教学质量评价等级分为优(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其中A级比例不得超过学院评价教师人数的20%,C级和D级比例不得低于学院评价教师人数的15%
4、评价审定。每学期评教结束,校教学督导室及时汇总全校教师的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进行抽查、核定并提交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审定。
七、附则
1、本暂行办法自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2、本暂行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表一、 安徽农业大学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课程名称 | 上课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按A B C D E五个等级,每位 学生网评) | ||
| 说明:好为A,较好为B,一般为C,较差为D;差为E。 | ||||
| 教 学 态 度 | 1、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 [A] [B] [C] [D] [E] | ||
| 2、备课充分,讲课熟练。 | [A] [B] [C] [D] E] | |||
| 3、作业适量,批阅认真。 | [A] [B] [C] [D] E] | |||
| 4、教学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 | [A] [B] [C] [D] [E] | |||
|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 5、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 [A] [B] [C] [D] E] | ||
| 6、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 [A] [B] [C] [D] E] | |||
| 7、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板书有条理。 | [A] [B] [C] [D] E] | |||
| 8、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贴切,因材施教。 | [A] [B] [C] [D] E] | |||
| 9、重视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 [A] [B] [C] [D] E] | |||
| 教 学 效 果 | 10、课堂效果好,我喜欢听这门课。 | [A] [B] [C] [D] E] | ||
您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签名: | ||||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实验课名称 | 实验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按A B C D E五个等级,每位 学生网评) | ||
| 说明:好为A,较好为B,一般为C,较差为D;差为E。 | ||||
| 教 学 态 度 | 1、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 [A] [B] [C] [D] [E] | ||
| 2、实验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实验规范。 | [A] [B] [C] [D] E] | |||
| 3、积极指导学生,及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 | [A] [B] [C] [D] E] | |||
| 4、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科学作风培养。 | [A] [B] [C] [D] [E] | |||
|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 5、实验按计划开出,内容充实。 | [A] [B] [C] [D] E] | ||
| 6、教师熟悉实验内容及仪器设备,演示操作规范。 | [A] [B] [C] [D] E] | |||
| 7、教师讲解清楚、注重技能培养。 | [A] [B] [C] [D] E] | |||
| 8、注意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 | [A] [B] [C] [D] E] | |||
| 9、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项目。 | [A] [B] [C] [D] E] | |||
| 教 学 效 果 | 10、实验效果好,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 [A] [B] [C] [D] E] | ||
您对本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签名: | ||||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课程名称 | 上课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按A B C D E五个等级,每位 学生网评) | ||
| 说明:好为A,较好为B,一般为C,较差为D;差为E。 | ||||
| 教 学 态 度 | 1、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 [A] [B] [C] [D] [E] | ||
| 2、教学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 | [A] [B] [C] [D] E] | |||
| 3、教师平易近人,尊重学生。 | [A] [B] [C] [D] E] | |||
|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 4、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 [A] [B] [C] [D] E] | ||
| 5、讲解清楚,示范正确。 | [A] [B] [C] [D] E] | |||
| 6、精讲多练,因材施教。 | [A] [B] [C] [D] E] | |||
| 7、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训练效果。 | [A] [B] [C] [D] E] | |||
| 8、重视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A] [B] [C] [D] E] | |||
| 教 学 效 果 | 9、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10、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得到增强。 | [A] [B] [C] [D] E] [A] [B] [C] [D] E] | ||
您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签名: | ||||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课程名称 | 上课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按A B C D E五个等级,每位 学生网评) | ||
| 说明:好为A,较好为B,一般为C,较差为D;差为E。 | ||||
| 教 学 态 度 | 1、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 [A] [B] [C] [D] [E] | ||
| 2、备课充分,讲课熟练。 | [A] [B] [C] [D] E] | |||
| 3、作业适量,批阅认真。 | [A] [B] [C] [D] E] | |||
| 4、教学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 | [A] [B] [C] [D] [E] | |||
|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 5、讲课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 [A] [B] [C] [D] E] | ||
| 6、教师语音、语调正确,流畅自然。 | [A] [B] [C] [D] E] | |||
| 7、注意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 [A] [B] [C] [D] E] | |||
| 8、注意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 | [A] [B] [C] [D] E] | |||
| 9、重视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主动性。 | [A] [B] [C] [D] E] | |||
| 教 学 效 果 | 10、学习外语的兴趣与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 [A] [B] [C] [D] E] | ||
您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签名: | ||||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课程名称 | 教室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 每条按A B C D 分为四等) | ||
| 说明:完全同意为A,同意为B,一般为C,不同意D | ||||
| 教 学 规 范 | 1、教学大纲、进程、教案完备规范,讲稿质量较高。 | |||
| 2、备课充分,授课认真,按时上下课。 | ||||
| 3、教学任务明确,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 [A] [B] [C] [D] | |||
| 4、进行堂课纪律管理,批阅作业认真负责。 | ||||
| 5、试卷质量评价好,成绩评定公正合理。 | ||||
教 学 方 法 内 容 | 1、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合理。 | |||
| 2、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 | [A] [B] [C] [D] | |||
| 3、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板书有条理。 | ||||
| 4、采用合适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 ||||
| 5注重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 ||||
| 教 学 态 度 效 果 | 1、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 | |||
| 2、教学精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 [A] [B] [C] [D] | |||
| 3、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好。 | ||||
| 备 注 | 优 : 最低指标能有1B; 良 :最低指标能有1C; 合格: 最低指标能有1D; 不合格:最低指标能有2D | |||
| 总 评 |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 |||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上课时间 | |||
| 实验课名称 | 实验地点 | |||
| 任课教师 | 教师职称 |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 每条按A B C D 分为四等) | ||
| 说明:完全同意为A,同意为B,一般为C,不同意D | ||||
| 教 学 规 范 | 1、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符合课程目标。 | |||
| 2、实验仪器设备完好,实验教学档案齐备。 | ||||
| 3、进行实验纪律管理,认真检查学生实验情况。 | [A] [B] [C] [D] | |||
|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 ||||
| 5、批阅实验报告认真负责,成绩评定公正合理。 | ||||
|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交待清楚。 | |||
| 2、实验准备充分,实验规范,组织有序。 | ||||
| 3、实验教学进度、内容与理论教学衔接紧密。 | [A] [B] [C] [D] | |||
| 4、注重培养学生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 ||||
| 5、积极指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 ||||
| 教 学 态 度 效 果 | 1、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 | [A] [B] [C] [D] | ||
| 2、教学精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实验目的。 | ||||
| 3、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好。 | ||||
| 备 注 | 优 : 最低指标能有1B; 良 :最低指标能有1C; 合格: 最低指标能有1D; 不合格:最低指标能有2D | |||
| 总 评 |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 |||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年学期 | 实习时间 | |||
| 专业 | 实习地点 | |||
| 指导教师 | 教师职称 | |||
指 标 | 指标内涵 | 分项评价 ( 每条按A B C D 分为四等) | ||
| 说明:完全同意为A,同意为B,一般为C,不同意D | ||||
| 教 学 规 范 | 1、实习目的明确,有完整的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 | |||
| 2、实验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实习规范。 | [A] [B] [C] [D] | |||
| 3、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 ||||
| 4、进行实习纪律管理,认真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 ||||
| 5、指导实习、毕业论文认真负责,成绩评定合理。 | ||||
| 教 学 内 容方 法 | 1、实习内容紧密结合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 | |||
| 2、毕业论文、设计难易度符合实际情况,工作量适当。 | [A] [B] [C] [D] | |||
| 3、积极指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的问题。 | ||||
| 4、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 | ||||
| 4、注重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设计。 | ||||
| 教 学态度 效 果 | 1、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 | |||
| 2、教学精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实习目的。 | [A] [B] [C] [D] | |||
| 3、该毕业实习整体教学质量好。 | ||||
| 备注 | 优 : 最低指标能有1B; 良 :最低指标能有1C; 合格: 最低指标能有1D; 不合格:最低指标能有2D | |||
| 总 评 |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