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各郊区县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上半年,天津市已先后批准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总规划建设面积4000万平方米,总投资1750亿元左右, 受益农民达79万。12年年内预计新开工农民住房1400万平方米,让10万农民迁入新居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84%。与此同时,天津市将于近期甄选第五批示范小城镇以加快城镇一体化的目标实现。
一、典型案例:东丽区华明示范小镇
天津华明示范小城镇总建筑面积13.22万m²,总用地面积15.44公顷,总人口4.2万人,是天津市第一批“宅基地换房”试点。该镇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中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对面,包括5.6平方公里项目区土地一级开发及总建筑面积95.4万m²的农民安置住宅及配套公建工程。小城镇建设时充分考虑保障、就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设有商业商务区、周边有工业园为小城镇提供就业,实现了居住社区化,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设施化。
工程于2006年4月动工兴建,到2007年9月完工。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荣膺“全国十大和谐宜居乡镇”称号、2008年度中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广厦奖及2009年度世界不动产联盟FIABCI优秀奖、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高标准规划
科学规划是华明示范镇建设品质的保证,规划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使华明新市镇的建设规划特色鲜明。
1、以宅基地换房操作模式
即在国家现行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市镇。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标准置换新市镇住宅并迁入居住。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市镇除农民住宅区外,另规划出土地开发出让,用土地出让收入平衡新市镇建设资金。
2、规划设计
(1)、选址。从农民长远利益着想,华明示范镇选址在空港物流区对面,高速公路与津汉公路的相交处,区位优势明显。域内划分居住、服务、就业的区域功能布局。
(2)、住宅。顺应农民住房习惯,还迁住宅分布多为五层建筑,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群众需要,设计了带电梯的小高层。
(3)、建筑。在建筑风格上,结合华明湿地文化特色,设计了街心公园和湖面,并保留了原来田埂上的旱柳、果树1000余株,突出田园特色,塑造风情小镇。在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上,每条主干街区都建有公共服务设施。
(4)、社区。结合还迁农民喜欢户外活动的生活习惯,依居民下楼不出三百米的原则,规划了社区服务中心和休闲广场。还迁区域6个社区均规划出服务和休闲活动场地。
3、区域分布
华明新市镇整体区域分为①居民住宅区,②工业和商务区,③农业产业区。目前已形成“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格局。到2014年,计划实施1万亩的农业设施园区,2万亩的城镇居住社区,3万亩的高新工业园区。
(1)、居民住宅区。占地3.8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20万平米,主要用于还迁居民安置和商品房开发。
(2)、工业和商务区。规划占地面积7.33平方公里的华明工业区,目前已完成整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华明商务区规划占地1.738平方公里,策划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商业商务设施。
(3)、农业产业区。在复耕土地上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农业高效集约化生产。
(二)、高水平建设
华明示范镇紧扣全国示范小城镇的发展目标,构筑高标准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现代服务功能完备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镇。突出四个特色:
1、农城特色
强调民风、民习、民俗,科学划分居住、服务、产业设施的功能布局。
2、生态特色
保留原有树木,同时选植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和花草,形成特色田园。日照系数达到1.6,绿地率超过40%。
3、建筑特色
住宅公建等建筑物体现先进设计理念,造型外沿风格新颖、美观、协调、统一,成为风情小镇、旅游一景。
4、环保特色
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燃气能源,扩大雨水、中水利用,实施垃圾不落地管理,采用地热温泉集中供热。开辟清洁能源使用渠道,推广节能环保型建材。
(三)、高效能运作
1、住宅建设
2006年4月规划实施华明示范镇建设,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5.618平方公里区域的基础配套工程,目前已建设农民还迁住宅162.54万平方米。建设公建房屋20多万平方米。
2、集中搬迁
2007年9月启动村民搬迁,目前胡张庄、永和等12个自然村的1.2万户4万人已入住华明示范镇,享受到了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3、土地复垦
目前已平整土地493.3公顷,连片复耕446.6公顷,超额完成了426.3公顷的周转指标的复耕任务。
(四)、高质量管理
1、创新管理方式
(1)、管理。建立了“华明示范镇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域管理,下设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区事务和城区管理4个办公室。以3000户左右为一个社区,建立6个居民委员会和相应的社区警务站。逐步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居民代表会议为权利中枢,居民委员会和邻里、以及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
(2)、管理方式。市环卫、园林绿化等管理实行管干分离,通过社会招、投标方式,选定三家养管队伍,进行市场化运作。
(3)、综合执法。组建华明综合执法大队,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负责新市镇行政执法,借鉴一个管到底的做法,实行一支队伍管全部。
2、完善便民措施
(1)、补贴惠民。为减轻村民居住成本,实行了一系列降、减、免、补,面向还迁村民,提供太阳能及中水设施补贴、楼层差价补贴、租房费等21项资金补贴。
(2)、服务措施亲民。一是按期搬迁的村民免交半年物业费和一年供热费。二是实行物业费用补贴,以二级服务标准为基础,居民第一年物业费每平方米只需要交1毛钱,5年内不超过3毛钱。三是购置便民电瓶车,免费提供居民乘坐。四是建设了大型机动车停车场和农用车停车场。五是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健全了村、居协调管理的农民就业服务机制。
(3)、六个效果,即: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共享城市生活方式、逐步缩小了城乡差别。
(4)、八个创新。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管理、管理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建设投融资方式、综合执法、社会保障制度、小城镇扶持等8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些都为全市示范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天津多项财税扶持示范小城镇:
1、税收返还:对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新建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收入,自市批准基本建成时起,5年内返还给小城镇,专项用于示范小城镇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管理支出,提高示范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镇公共管理能力。
2、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额返还:自2009年起,对市批准建设的示范小城镇,将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额返还,用于示范小城镇滚动开发建设,促进示范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3、减免土地出让费用:自2009年起,对市批准建设的示范小城镇,经营性土地出让成本中增列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市容环境管理维护费、平衡费、铁路建设费四项费用不再征收,支持城乡统筹发展。
上述的制定与实施,减轻了示范小城镇内新建企业的负担,促进镇属企业快速发展,搞活镇内经济,实现示范小城镇良性发展。市级返还收入用于小城镇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管理支出,增强了镇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了镇内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示范小城镇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
| 表1: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各批示范区统计 | |||||
| 批次 | 挂钩周转指标 | 指标下达时间 | 涉及乡镇和行政村 | 农村人口 | 目前状况 |
| 一 | 12405亩 | 2006.4 | 3镇42村 | 8.6万人 | 农户全部入住 完成复垦 |
| 二 | 9075亩 | 2008.6 | 9镇80村 | 11万人 | 农户全部入住 正在复垦 |
| 三 | 19995亩 | 2009.7 | 11镇132村 | 22万人 | 新居正在建设 |
| 四 | 10600亩 | 2010.8 | 9镇98村 | 19.9万人 | 前期规划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