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学 分:2 学 时: 36 开课学期:5
预修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掌握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运用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儿童学科学,以促进其整体性发展。
2.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主要教育观点,运用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设计和分析及评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能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科学的环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实践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和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价值以及儿童学科学的特点,从而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一概括的了解。
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概念;儿童的科学特点;儿童学科学的方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念。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内容,认识预设目标与活动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儿童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学科特点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第二节 以探究为中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科学探究的态度。
第三节 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生成。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及其分析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掌握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学会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探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见方法和途径,并能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学设备与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技制作;信息交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三节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
家庭科学教育的特点;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和科学游戏。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特点,掌握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要求,培养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指导技能。
第一节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观察认识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实验操作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科学讨论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技术制作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 区角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科学区角材料的提供;科学区角心理环境的创设。
第四节 生活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儿童生活中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种植、饲养、散步和采集。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学习目的与要求:
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资源,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将教育新理念应用于实践中。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策略
将科学教育内容渗透于其它学科领域中;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整合性的主题活动和项目活动。
第七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学习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及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标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
教学方法:我们针对科学学习的特点,强调其探究性,努力尝试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师用多媒体讲授基本的目标、原理、内容、步骤等相关知识,重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多采用案例解析、研讨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通过全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科学教育活动,并以此反思自己的学习,提出问题,大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建立师生互动系统,通过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同时由任课教师提供网址、QQ等,让学生随时登录、联系,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科网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习题、资料库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安排
| 章 次 | 内 容 | 授课时数 | 课堂作业 |
| 第一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 2 | |
| 第二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 4 | |
| 第三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6 | 观看教育活动 |
| 第四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8 | 纪录活动过程 |
| 第五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设计和指导 | 10 | 设计每类教育活动方案各一份 |
| 第六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 4 | 试教 |
| 第七章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 2 | 观看活动纪录并评析 |
教材:
张俊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参考资料:
图书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王志明、张俊编著,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
《幼儿科学教育》 刘占兰 著,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科学教育概论》 顾志跃 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施燕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国际科技教育进展》 常初芳 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戢守志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
《科学学习心理学》 樊琪 著
《科学课程论》 余自强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报刊类: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及相关网站
六、考核与评价(建议适当考虑教考分离的方式)
平时作业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过程,重在实践考核,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方法和策略。教学期间安排若干课程作业(1.设计制订教学计划;2.做实验或制作科技小作品;3.分析评价并修订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计划;另阅读相关资料,关注周围世界(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酌情增加平时分));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以闭卷形式考核,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实践环节考核通过实践操作形式开展,主要包括活动设计、活动组织、说课三方面内容。同时结合教育技能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撰写人: 赵一仑 审定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项目
一、 实践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理解掌握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区别儿童或教师的某个活动更多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活动,而不是其他领域活动?或常识教育活动?),并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园的实践活动显得极其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消化理性知识,构建其与所学所思的桥梁。同时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 实践内容与要求
1.幼儿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2.幼儿园区角及日常随机教育活动;
注: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一般包括四类:观察认识类、操作实验类、设计制作类、
谈话讨论类;
区角及日常随机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区角设计、指导;儿童科学学习问题的对策;
具体的实践内容包含:上述两类科学教育活动计划制定、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制定、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说课”技能训练等。
三、 实践方法与步骤
1.由指导教师实践前按计划与有关全实践幼儿园联系,确定好实践目标和内容;
2.学生按计划来到全实践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指导教师与幼儿园原任老师对学生的设计与组织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4.学生进行说课并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反思,写出实践报告。
四、 实践报告要求及考核评价要求
实践报告必须包括:1、实践目的;2、实践对象及时间;3、实践过程;
4、分析讨论。
实践报告评分:主要评判实践的设计与组织过程。
五、 场地、设备与器材
在学院周边设立全实践幼儿园,每周安排半天学生下园实践,相关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此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指导教师必须下园指导,并与幼儿园原任老师一道对学生开展说课和评价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项目一览表
| 序号 | 名称 | 每组 人数 | 实践 时数 | 实践类型 | 必做∕选做 |
| 1 | 幼儿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 2-4 | 4 | 验证 实践 | 必做 |
| 2 | 幼儿园区角及日常随机教育活动 | 2-4 | 3 | 验证 实践 | 必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