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
| 类型 | 动力 |
| 小推车 | 推力 |
| 马车 | 马拉 |
| 自行车 | 脚蹬 |
| 小轿车 | 汽油 |
| 高铁动车 | 电力 |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
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
小孩人滑梯上滑下
水往低处流
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 小 ),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 ),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 大 ),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 ),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
8、学生活动手册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
| 挂( 5 )个垫圈时,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 ||||
|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 实验 次数 |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 | 小车运动快慢 (慢速、中速、快速) | |
| 测量时间 | 平均时间 | |||
| 7 | 1 | 5 | 4.8 | 慢速 |
| 2 | 4.5 | |||
| 3 | 5 | |||
| 9 | 1 | 3.2 | 3.2 | 中速 |
| 2 | 3.5 | |||
| 3 | 3 | |||
| 11 | 1 | 2.1 | 2 | 快速 |
| 2 | 1.9 | |||
| 3 | 1.9 | |||
2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反冲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6、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方法一:可以利用更大的气球,把气球里的气打得更足一些,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一些。
方法二:可以利用细一些的喷管,使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的气流更强大。
方法三:可以使用两个气球同时喷气,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
7、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子弹炮弹出膛,由于反冲会产生后座力。
游泳、滑冰等一些运动,也是利用反冲力。
一种俗称“钻天猴”的烟花,点火后飞到空中,然后爆炸,飞到空中的过程就是利用反冲力。
8、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方向关系记录表
实验结论: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橡皮筋具有弹性,可以拉伸。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二步: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3、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4、在“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实验时,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不一样。橡皮筋缠绕一圈时,产生的力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
5、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不一样。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6、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于绕缠在车轴上上的橡皮筋的弹力。
7、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长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 大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远 )。
8、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9、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
| 挂( )个垫圈时,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 ||||
|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 实验 次数 |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 小车行驶距离 (远、中等、近) | |
| 测量距离 | 平均距离 | |||
| 10 | 1 | 50 | 52 | 近 |
| 2 | 55 | |||
| 3 | 53 | |||
| 15 | 1 | 70 | 70 | 中等 |
| 2 | 71 | |||
| 3 | 68 | |||
| 20 | 1 | 88 | 90 | 远 |
| 2 | 91 | |||
| 3 | 92 | |||
| 我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长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 大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远 )。 | ||||
1、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
2、弹簧测力计示意图
弹簧测力计是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五部分组成的。
提环——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
弹簧——测出力的大小
指针——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
刻度板——表示出刻度
挂钩——挂住被测量的物体
3、用力慢慢拉挂钩,发现弹簧会变长,指针会随着弹簧的变长而指向不同的刻度。
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5、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这一点跟橡皮筋的特点很像。
6、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7、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8、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受到重物的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样就产生了弹力。
9、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第一步: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第二步:在挂钩上挂上所测的重物,看一看指针所指的刻度。
第三步:读取指针所指的刻度,这个数字就是力的大小。
10、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
撑杆跳和海绵垫、健身球、跳板、蹦蹦床、弹簧、射箭、拍皮球、打羽毛球、打篮球、弹吉他、二胡等乐器、橡皮筋、松紧带、弹力袜、弹力棉、拉力器、弹弓等。
1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的大小记录表
| 物体名称 | 估测力的大小 | 实测力的大小 |
| 科学课本 | 4.5N | 3.5N |
| 笔袋 | 2N | 1.7N |
| 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 5N | 4.9N |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和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
3、在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轮子可以看作移动的滚木。
4、人类发现可以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5、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请写出几种方法,并说一说哪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小,最省力?
方法一:在平整的道路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大,最不省力。
方法二:把巨石放在滚木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小,比较省力。
方法三:把巨石放在轮子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小,最省力。
6、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 增大摩擦力 | 减小摩擦力 |
| 1、鞋底的花纹 2、道路结冰时,给车子轮胎加上防滑链 3、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 4、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 5、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粗糙 | 1、车子轴承上加上润滑油 2、气垫船 3、磁悬浮列车 4、行李箱下装有轮子,拖著走既方便又省力 5、轴内安装滚珠 |
| 搬运重物(纸盒)的方式 | 拉力的大小(填垫圈个数) |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
| 直接滑动 | 10 | 11 | 13 | 11 |
| 使用“滚木” | 8 | 7 | 8 | 8 |
| 使用轮子 | 5 | 4 | 5 | 5 |
6运动的小车
1、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2、在敲击实验中,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小,用手触摸音叉,感觉音叉振动不剧烈。
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大,用手触摸音叉,感觉音叉振动剧烈。
3、在撞击实验中,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要注意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4、在撞击实验中,坡度越大,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
5、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6、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橡皮槌和小车在运动的情况下具有能量。因为橡皮槌落下后可以使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小车从高处释放后,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能够使其向前滑动。
7、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慢,具有的能量越小。
8、撞击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 快 ),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 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 大 )。
7设计制作小车(一)
1、人们根据需要会设计各种动力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2、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任务: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抉橡皮运输1米远。
3、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具体要求:
(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
(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
(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4、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
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5、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
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
制订方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
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6、制订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
第二步: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7、绘制小车的设计图时,要求:
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更全面地反映它的结构。
标注一下主要部分的尺寸。
还需要介绍一下小车的动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等。
8、学生活动手册
制作小车所需材料:
| 动力方式 | 气 球( ) |
| 橡皮筋( ) | |
| 材料 | 数量 |
| 硬纸盒 | 2个 |
| 气球 | 3个 |
| 橡皮筋 | 5根 |
| 轮子 | 4个 |
| 连接轴 | 2个 |
| 吸管 | 2根 |
| 胶带 | 1卷 |
| 胶水 | 1瓶 |
| 剪刀 | 1把 |
| 姓名 | 任务 |
| 赵佳佳 | 准备材料 |
| 庄嘉玲 | 绘制设计图 |
| 马涛 | 组装小车、调试小车 |
| 周一航 | 组装小车、调试小车 |
| 徐媛媛 | 介绍交流小车 |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8设计制作小车(二)
1、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
2、制作小车的程序: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
3、汇报、测试的内容包括: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4、测试并改进小车
| 发现的问题 | 可能的原因 | 解决方案 |
| 不能走直线 | 车轴不正 | 调整车轴 |
| 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 |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 加橡皮筋 |
|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 气球气不足、气球太小 | 打足气体、用大气球 |
| 橡皮筋打滑 | 橡皮筋太滑 | 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 |
6、根据评估的情况,各小组要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制作的小车。
7、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声音
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强与弱、高和低与什么有关? |
| 自然界的声音 | 风声——呼呼 雨声——哗哗、沙沙、噼噼啪啪、淅淅沥沥 雷声——轰隆隆 流水声——哗哗、哗啦啦 泉水——叮咚、叮咚 树叶——沙沙 |
| 动物的声音 | 青蛙——呱呱呱呱 蜜蜂——嗡嗡嗡嗡 小鸟——唧唧喳喳 马蹄——嗒嗒嗒嗒 小鸡——叽叽 |
|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 说话的声音、敲打声、噪声 音乐声、歌声、读书声 机器的轰鸣声 |
| 听到的声音 |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
| 鸟叫声 | 鸟的喉咙 |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
| 汽车喇叭声 | 司机按汽车喇叭 | 很响(强),比较刺耳 |
| 狗叫声 | 狗的喉咙 | 比较响(强) |
| 咳嗽声 | 人的喉咙 | 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
| 雷声 | 云层的碰撞产生 | 响(强),低,比较刺耳 |
| 下雨声 | 雨滴撞击物体 | 比较轻(弱),悦耳 |
| 溪水声 | 溪水撞击物体 | 比下雨声响,悦耳 |
| 马蹄声 | 马蹄撞击地面 | 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
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 发声物体 | 我看到的现象 | 我听到的 | 我的想法 |
| 弹拨橡皮筋 | 橡皮筋在振动 | 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拨动钢尺 | 钢尺在振动 | 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 |
| 轻击鼓面 | 鼓面在振动 | 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 |
| 敲击音叉 | 音叉在振动 | 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
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8、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9、声音的传播记录表
| 听到的声音 | 传播声音的物质 |
| 鼓声 | 空气(气体) |
| 抓挠桌面的声音 | 桌面(固体) |
| 土电话的声音 | 线绳(固体) |
| 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 | 水(液体) |
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
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4、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7、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
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中间有橡胶管与听筒相连,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声波从头端薄膜处出入,经橡胶管传到耳朵,并且声音衰减较少。
9、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元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
| 物体发出的声音 | “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 |
| 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 | 声音较强时 | “鼓膜“振动剧烈 |
| 声音较弱时 | “鼓膜“振动平缓 | |
| 声音的强弱不变 | 声音较远时 | “鼓膜“振动平缓 |
| 声音较近时 | “鼓膜“振动剧烈 | |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2、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弱,钢尺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3、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4、轻轻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你能说一说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弹钢琴、敲击音叉、
调节家中音响的音量旋钮,使音响的声音变响,这时用手探测到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幅度变大,这表明声音振动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8、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 振动物体 | 振幅大小 | 声音强弱 | |
| 钢尺 | 轻轻拨动 | 振幅小 | 声音弱 |
| 用力拨动 | 振幅大 | 声音强 | |
| 橡皮筋 | 轻轻拨动 | 振幅小 | 声音弱 |
| 用力拨动 | 振幅大 | 声音强 | |
| 鼓面 | 轻轻击鼓 | 振幅小 | 声音弱 |
| 用力击鼓 | 振幅大 | 声音强 | |
1、声音有高有低。
2、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发现铝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发现簧片越长越厚,发出的音调越低,音簧越短越薄,发出的音调越高。
4、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通过本课的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有关。比较长的、粗的、厚的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比较短的、细的、薄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观察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一说理由。
第一幅图中的钢管粗细不同,钢管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钢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第二幅图中的音叉长短不同,音叉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第三幅图中的编钟大小不同,编钟越大,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编钟越小,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理由: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有关。比较长的、粗的、厚的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比较短的、细的、薄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8、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9、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 声音高低 | 振动快慢 |
| 5-6厘米 | 声音高 | 振动快 |
| 10-11厘米 | 声音较高 | 振动较快 |
| 15-16厘米 | 声音较低 | 振动较慢 |
| 20-21厘米 | 声音低 | 振动慢 |
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弦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弦的振幅越小,声音就越低。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发现长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调节乐器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发现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松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5、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
| 影响因素 | 音高变化预测 | 试弹结果 | |
| 粗细 | 粗 | 声音低 | 声音低 |
| 细 | 声音高 | 声音高 | |
| 松紧 | 松 | 声音低 | 声音低 |
| 紧 | 声音高 | 声音高 | |
| 长短 | 长 | 声音低 | 声音低 |
| 短 | 声音高 | 声音高 | |
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越细、越紧、越短,弦的振幅就越大,声音就越响;越粗、越松、越长,弦的振幅就越小,声音就越低。
8制作我的小乐器
1、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
有的乐器(如吉他、钢琴、竖琴)是靠琴弦振动发声的;还有些乐器(如笛子、管风琴等)则是通过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还有些乐器如鼓和电子琴,是通过敲击绷紧的皮革或金属条发声的。总之,乐器是靠振动发出声音的。
2、制作小乐器的步骤:
第一步: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
第三步:制作完成后,试一试自己的小乐器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3、我制作的小乐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基础知识梳理
1听听声音
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2.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我们可以用纸喇叭模拟耳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
3.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4.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一→大脑。
5.听诊器上的头可以感受振动;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5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不同称为声音的强弱。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
4.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小球被弹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弹得越近,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小。
6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我们可以用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3次,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长度有关。比较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铁钉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4.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通常琴弦的粗细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移动时,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8制作我的小乐器
1.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2.水瓶琴的制作:选择七个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便制成了一个水瓶琴。
3.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水决定,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4.吹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里面的空气柱,所以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5.像鼓、锣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振动发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