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人口问题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要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同样也会导致环境问题。如何正确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学习的难点。
●难点磁场
1.★★★★★读图29—1,并分析:
图29—1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
2.★★★★★读图29—2中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图29—2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 。
●案例探究
[案例1]★★★★读“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图29—3)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图29—4),回答:
(1)从“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看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水域受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 排出的废弃物,它们集中在 和 附近。
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 渤海湾水域污染指数年度变化
图29—3 图29—4
(2)从“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看出,1997年各项污染物指标超标63%以上,受污染水域面积占整个海域60%以上,渤海面临“死海”危机。这对环渤海经济带将产生什么影响?
(3)针对渤海污染情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进行治理?
命题意图:通过渤海海洋环境污染保护及资源状况分析,让学生在分析其原因、寻找措施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重在依托渤海区域的地理状况知识,在了解海洋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对策。
错解分析:对渤海地区的经济地理状况了解较少,缺乏读图、析图的能力是错误的重要原因。对海洋、特别是海洋污染、资源状况了解甚少,不仅在分析问题上无从入手,而且在处理措施上更是缺乏明确的见解
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图和分析材料,在此基础上联想、类比,结合所学海洋环境的相关知识处理习题,效果更好。
答案:(1)陆地上工业生产 大型港口 工业大城市(2)将会重蹈欧洲北海污染的覆辙,海底已没有生物,成了海底沙漠;最终将制约环渤海经济带的持续发展。
(3)①必须善待“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在我国环境治理“三河”“三湖”规划中再加上“一海”即渤海,把渤海资源开发纳入跨世纪绿色工程中去。②要以法治海,尽快制定“渤海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治理的硬约束。并以此为契机,为全面防治我国沿海海域创出一条新路。③渤海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对陆地污染总量的控制,采取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
[案例2]★★★★下列行为中,属于促进清洁生产的措施有
A.治理“三废”污染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 C.用保温材料建筑厂房 D.绿化工厂环境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针对环境问题的清洁生产的内涵。
知识依托:清洁生产的内涵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错解分析:清洁生产强调整体过程的清洁,是从进入原料——产品生产——产品使用的连续性清洁,而不是终端治理,易错选A;工厂生产可能产生的污染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依靠某一方面的手段治理某一方面的污染,只是治标不治本,易错选C;绿化工厂能消除一些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而不能杜绝整个生产过程乃至终端污染、消费过程污染的严重后果,故易错选D。
解题方法与技巧:考查学生对清洁生产的内涵的了解。
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既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又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在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损害,从而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
答案:B
●锦囊妙计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人口、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重。这部分知识要充分利用已有图像教材,图文知识结合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B.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不断蔓延
C.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D.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越境污染
2.★★★★下列现象: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放到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②工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③黄河三角洲地区,经农民辛勤劳动,将红壤等改为肥沃的水稻土,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④珠江三角洲农耕制度一年三熟。其中属于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4.★★★属于当今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和臭氧层被破坏 C.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D.水污染和湖面缩小
5.★★★★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①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
②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供应能力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6.★★★★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8.★★★★★读图29—5并分析:
(1)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请判断下列选项的内容哪些属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并将其数字代号填入图中适当的圆圈内。
图29—5
①水旱灾害;②海啸;③滥垦草原;④火山地震;⑤任意排放工厂废液;⑥过度抽取地下水;⑦泥石流;⑧土壤盐渍化;⑨台风;⑩城市人口膨胀。
(2)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上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①自然方面 ;②人为方面 。
附:参
难点磁场
1.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知识,包括沙漠化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1)图中所示地区土地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采伐以及过度放牧。
(2)该地区处在蒙古、内蒙古沙漠附近,在强大的冬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答案:(1)过度采伐、垦殖和放牧 (2)此地区冬季有强大的西北风
2.解析:该题要求学生读图并回答出重污染工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的地理转移方向,并通过分析在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区别,导出制定环境保规的作用的正确结论。
通过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把重污染工业指向发展中国家,在图b中,首先通过判读等高线,识别图例,也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由城市指向农村,动态的箭头逼真地反映出了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的地域性特点。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污染赔款费用、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等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和技术,忽视了环境保护,以牺牲自身的环境效益为代价,或允许污染重的工厂搬迁至国内,或接受发达国家“出口”的废料。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结果,严重污染了接受国的环境,损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然而,人类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现象只能发生在一段时期内,一旦发展中国家及其农村健全了环境保规,这种地理转移现象便会消失。
答案:(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指向农村
(3)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目前美国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问题自古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环境问题更突出。固体废弃物可以借助物理的乃至人为的力量进行扩散。
答案:B
2.解析:②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④是自然条件对植物生长、人们生产的影响。
答案:B
3.解析:根据人为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和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对森林草原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能力降低,最终引起生态失调。
答案:A
4.解析:环境问题的愈加严重性使之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共同认识的环境问题。
答案:C
5.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口、资源利用和追求发展不当导致的,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同样是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而产生的过量开采资源和随意过量排放废弃物所致。
答案:C
6.解析:从环境问题在影响范围的分布特点来看,分为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如CO2温室效应等。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等,但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时受自然界各因素的影响、渗透、循环运动扩展为全球性问题。
答案:A
7.解析: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使藏羚羊种群数目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使物种减少,生态破坏。
答案:D
8.解析:根据自然环境问题和人为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具体分析每一个选项,然后填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要联系中国地理有关内容,结合环境问题的概念,完成要求。
答案:(1)自然原因:①②④⑦⑨;人为原因:③⑤⑥⑧⑩
(2)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夏季降雨多以暴雨形式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滥伐森林,乱铲草皮,使黄土高原的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