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隧道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隧道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光面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采用凿岩台车钻孔;采用模板台车衬砌,混凝土必须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拌合站,按骨料大小区分入口处,按照拌合设计,通过计算机自动生产管理进行拌合生产,并明确混凝土生产所采取的施工措施,混凝土浇筑必须采用泵送混凝土。
对不良地质隧道必须设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方法、设备、工艺组织管理)及监控量测系统,并纳入施工工序。
按规范要求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满足一级防水要求,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
隧道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工艺标准及措施见下表。
隧道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工艺标准及措施表
| 工序 | 工艺标准 | 工艺措施 |
|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 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等综合探测手段,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定地质变化。 | 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分析处理预测数据,指导施工。 |
| 预防地质灾害 | 对于不良地质地段可能产生的涌水突泥,断层地段坍方、冒顶、偏压、滑坡、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处理预案。 | 制订预案,自查、自控。并将预案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 |
| 洞门 | 隧道开挖必须作好边仰坡的防护排水以及洞口加固工程。 | 按要求实施,全部检查 |
| 洞门按路基支挡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检验 | ||
| 洞身 开挖 | 1.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开挖成型,拱墙光面爆破炮眼残留率:硬岩80%,中硬岩60%。 2.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及检验数量方法:III~IV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5cm,最大超挖值25cm,边墙平均10cm;V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0cm,最大超挖值15cm,边墙平均10cm。 3.拱脚和墙脚以上1.0m以内严禁欠挖。 | 每开挖循环全部检查 |
| 边墙基础、有仰拱隧道底部地质情况应与设计相符,必要时探测基底岩溶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解决。基底内无积水浮碴。隧底最大超挖值10cm。 | 采取观察复核地质,必要时采用其它勘探方法检查,隧底、边墙底超、欠挖每循环全检。 | |
| 监控量测的测点、测频、量测方法参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并按设计执行 | 实行专人专管,及时分析所测资料,用于指导施工 | |
| 监控量测主要资料:实际测点布置;监控量测记录汇总及变形时态曲线;根据监控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或改变开挖方式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 按要求收集、整理,计算机管理 | |
| 初期 支护 | 隧道开挖后必须进行施作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必须采用湿喷技术和砼喷射机器人(自动喷浆手)操作,喷混凝土厚度应预埋标尺控制。 | 碱骨料检验,具备湿喷机,按设计厚度制作、预埋标尺。喷混凝土厚度全部检查 |
| 喷射混凝土表面不得有显著凸凹不平(系指矢高与弦长之比超过1/10的部位)。外露锚杆头应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 | 全部检查,1m直尺配合钢卷尺 | |
| 喷混凝土厚度用钻孔或取芯检验,隧道每20m至少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起,每间隔2m布设一个检查点,实际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点数不大于检查点数的40%,平均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1/2,且不小于3cm。 | 全部检查 | |
| 普通砂浆锚杆必须根据设计预先加工,外露端丝扣长度不得大于锚杆长度的5%,每根锚杆至少配套一个螺母、一块垫板,垫板尺寸不低于150mm×150mm×6mm的要求。 | 尺量,全部检查,确定合理储量 | |
| 锚杆钻孔施工采用三角、菱形(根据设计间距)测尺放样,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50mm,钻孔的方向、深度、直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 自制锚杆孔距放样尺,全部检查 | |
| 锚杆插入钻孔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尾端必须加垫板,垫板应与喷层面紧贴,拧紧螺母。 | 尺量出露端,自查垫板、螺母状态。全部检查 | |
| 钢拱架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前先清除底部虚碴及其它杂物,超挖部分用混凝土填充,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均为±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纵向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00mm。 | 每榀均检,使用仪器、尺量 | |
| 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漏喷、离鼓现象;不应有尚在扩展或危及安全的裂缝;锚杆头、钢拱架不得侵入二次衬砌净空,喷砼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 | 使用断面仪按单线5m长测一个断面,与设计断面比较;目测,锤击、尺量 | |
| 防 排 水 | 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初期支护不平整地段必须补喷平整,无漏水现象;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孤形。矢高与弦长之比不得超过1/10。 | 全部检查,1m直尺配合钢卷尺 |
| 防水板应与基层固定牢固,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不得有破损。采用无钉铺设工艺,接缝采用双焊缝自动热合技术,双轮自动爬焊机焊接。 | 防水板铺设全部检查;采用双焊缝间充气检查,一般地段抽查焊缝数量的5%,并不得少于3条焊缝; | |
| 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cm,允许偏差为.10mm,每个焊缝宽度不应小于1cm,应无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 ||
| 橡胶止水条(带)、衬砌背后的纵横向渗透水盲管(沟)按设计施工,裂隙水发育地段应加密设置。 | 全部检查,适时加密 | |
| 防水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工地材料试验、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必须齐全。 | 各项资料齐全 |
| 衬砌 | 采用模板衬砌台车衬砌,不同断面型式须外挂新模板,混凝土施工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泵送灌注,机械振捣。 | 按设计要求施做 |
|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且周边位移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后方可施做。即:拱即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在特殊条件下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一般地段衬砌不应落后于开挖掌子面150m。特殊地段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有仰拱段先施工仰拱,采用栈桥确保仰拱质量。 | 严格按要求施做,加强对监控量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 |
| 混凝土脱模后洒水养护不得少于14天。 | 设专人进行养生 | |
| 隧道贯通前衬砌距贯通面最小距离应根据横向、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计算,并不得小于300m。 | 自检、自控 | |
| 隧道净空测量: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测量一个断面。 | 使用断面仪按要求进行 | |
| 衬砌厚度检查:衬砌未施工完毕可直接尺量端面厚度,已衬砌地段可采用净空测量断面图与初期支护断面图相比较确定,参考无损检测报告(地质雷达法、声波法红外线法、瑞雷波法)。 | 全部检查、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