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管好自己的课堂。就每一堂课而言,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证,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管教结合、以管促教。那种只教不管的课堂往往是沉闷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这种教而不管的教学常常是低效的教学、老师劳而无功的教学。一个优秀老师的特点往往是首先善于管理课堂、其次善于传递知识的老师,一个有效课堂的特点往往是首先做到有序、然后实现高效学习的课堂。所以,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管好自己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好课堂,进而提高教学效能呢?
一、要讲原则:对原则性的纪律一定要从严要求,对无视校纪班规、屡教不改的学生务必要从严管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直面学生和所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反躬自省、敢于管理学生,也许难以管教的学生只是少数、或者个别,但是如果老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有效处理的话,其负面的影响作用是会蔓延与扩散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切记“管而不严、等于不管”的道理,不可稍事懈怠和放纵。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者学生偶然的犯错,老师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给予点到为止的提醒或者心照不宣的暗示即可。
二、要讲方法:老师把握好教学管理的原则和限度,是课堂秩序始终处在老师的有效范围之内,对必须遵守或者明令禁止的课堂行为必须不折不扣、有错必纠。在此基础上,则应体现管理的弹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严而有度、活而不乱。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第一次课开始抓起,将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初发阶段,做到防微杜渐;把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推广扩散,使之发扬光大。
三、要有耐心:优良的班风、学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学生的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不要期待一两次的教育或者惩戒就能完全解决问题,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假以时日,总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另外老师上课是出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要依赖于班主任,更不要送到政教处一交了之。这样做,一不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二树立不起个人的形象,三也不利于同事关系的提高。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对待课堂偶发事件,有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有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