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驳岸的分类。
驳岸一般分为钢筋混凝土驳岸和浆砌块(料)石驳岸。
2.钢筋混凝土驳岸
2.1.钢筋混凝土驳岸施工工艺流程
2.2.施工要点
2.2.1.基槽开挖
2.2.1.1.驳岸基槽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如有超挖,应回填原状土,并按道路击实标准夯实。
2.2.1.2.确保基槽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2.2.1.3.对坑穴、树坑应回填砂石、石灰土,夯实处理,以免基底不均匀沉陷。
2.2.1.4.做到排降水措施,保持基底干槽施工。
2.2.1.5.对基底淤泥、腐植土应清理干净,回填好土或石灰土夯实。
2.2.2.基础模板
2.2.2.1.在垫层(找平层)上支安模板必须牢固,不得松动、跑模、下沉。
2.2.2.2.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模内保持清洁。
2.2.2.3.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2.2.3.基础钢筋成型
2.2.3.1.钢筋表面应洁净,不得有锈皮、油渍、油漆等污垢。
2.2.3.2.钢筋必须调直,调直后钢筋表面不得有使钢筋截面积减小的伤痕。
2.2.3.3.钢筋弯曲成型后,表面不得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等现象。
2.2.3.4.钢筋的品种、等级、规格、直径、各部尺寸经抽样检验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5.绑扎成型时,绑扎必须扎紧,不得有松动、折断、位移等情况;绑丝头必须弯曲背向模板。
2.2.3.6.焊接成型时,焊前不得有水锈、油渍,焊缝处不得咬肉、裂纹、夹硅,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2.2.4.基础混凝土浇筑
2.2.4.1.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2.2.4.2.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杯槽部位要加强细振捣,以防露筋和蜂窝。
2.2.5.墙身模板和混凝土浇筑
2.2.5.1.模板支安牢固,两侧设对拉螺栓和水平撑斜撑,并加方木内撑,以防模板在浇注混凝土时松动、跑模、下沉。
2.2.5.2.钢、木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模内不得有杂物。
2.2.5.3.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2.2.5.4.混凝土按规范规定,应分层浇注,振捣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2.2.5.主要工序的允许偏差
2.5.1.基础模板允许偏差表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1 |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 刨光模板 | 2 | 20m | 2 | 用塞尺检测 | |
| 不刨光模板 | 4 | ||||||
| 钢模板 | 2 | ||||||
2 | 表面平整度 | 刨光模板 | 3 | 20m | 2 | 用2m直尺和塞尺检测 | |
| 不刨光模板 | 5 | ||||||
| 钢模板 | 3 | ||||||
3 | 断面尺寸 | 宽度 | -10,+10 | 20m | 2 | 用尺量 | |
| 高度 | -10,+10 | ||||||
| 杯槽宽度 | +20,0 | ||||||
| 4 | 轴线位移 | 杯槽中心线 | 10 | 20m | 1 | 用经纬仪测量 | |
| 5 | 杯槽底面高程(支撑面) | +5,-10 | 20m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
| 6 | 预埋件 | 高程 | -5,+5 | 每个 | 1 | 用水准仪测高程,用尺量位移 | |
| 位移 | -15,+15 | ||||||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混凝土抗压强度 | 必须符合GBJ107-87 | GBJ107-87规定 | |||
2 | 断面尺寸 | 宽 | -10,+10 | 20m | 1 | 用尺量各一点 |
| 高 | -10,+10 | |||||
| 杯口宽 | 0,+20 | |||||
| 3 | 杯槽轴线位移 | 10 | 20m | 2 | 用经纬仪测量 | |
| 4 | 杯槽底面高程 | -10,+5 | 20m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
| 5 | 蜂窝麻面 | 不大于模板接触面1% | 20m | 1 | 用尺量 | |
2.5.3.墙身模板允许偏差表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查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 | 刨光模板钢模板 | 2 | 每 20 延 米 | 4 | 用钢尺量 |
| 不刨光模板 | 4 | |||||
| 2 | 表面平整度 | 刨光模板钢模板 | 3 | 4 | 用2m直尺量 | |
| 不刨光模板 | 5 | |||||
| 3 | 垂直度 | 0.1%H且 不大于6 | 2 | 用垂线或经纬仪检测 | ||
| 4 | 模内尺寸 | +3,-5 | 3 | 用钢尺量长宽高各一点 | ||
| 5 | 轴线位移 | 10 | 2 | 用经纬仪测量 | ||
| 6 | 顶面高程 | +2,-5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
2.5.4.现浇混凝土驳岸墙身允许偏差表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测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符合GBJ107-87 | 见GBJ107-87 | |||
| 2 | 断 面 | 厚度 | -5,+5 | 每 20 延 米 | 1 | 用钢尺量 |
| 高度 | -5,+5 | 1 | ||||
| 3 | 垂直度 | 0.15H且<10 | 1 | 用经纬仪垂线检验 | ||
| 4 | 长度 | -20,+20 | 1 | 用钢尺量 | ||
| 5 | 外露面平整度 | 5 | 2 | 用直尺量取最大值 | ||
| 6 | 顶面高程 | -5,+5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
| 7 | 麻面 | 小于墙面面积1% | 1 | 用尺量麻面面积 | ||
2.5.5.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查频率 | 检查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 +5,-10 | 每根(每一类型10%且不少于10根) | 1 | 用尺量 |
| 2 | 箍筋尺寸 | 0,-3 | 2 | 用尺量 | |
| 3 | 弯起筋尺寸 | -20,+20 | 2 | 用尺量弯起点 | |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配置两排以上受力筋时钢筋排距 | -5,+5 | 每 10 延 米 | 2 | 用尺量较大偏差值 |
| 2 | 受力筋间距 | -10,+10 | 2 | 用尺量较大偏差值 | |
| 3 | 箍筋间距边线平行位置 | -20,+20 | 2 | 五个箍筋间距量一尺取较大偏差值 | |
| 4 | 保护层厚度 | -5,+5 | 2 | 用尺量较大偏差值 | |
3.1.浆砌块(片)石驳岸对材料的要求
3.1.1.块石砌体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3.1.2.石料
3.1.2.1.石料应符合设计的类别和标号,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
3.1.2.2.片石一般指用爆破或槭劈法开采的石块,厚度不应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3.1.2.3.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作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后部可不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分。
3.1.3.砂浆
3.1.3.1.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质量标准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砂浆中所用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当缺乏中砂及粗砂时,在适当增加水泥用量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如砂的含泥量达不到混凝土用砂的标准,当砂浆强度大于或等于5MPa时,可不超过5%,小于5MPa时可不超过7%。
3.1.3.2.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小时内使用完毕;当气温超过30C时,宜在2-3小时内使用完毕;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2.浆砌块(片)石驳岸施工工艺流程
3.3.一般要求
3.3.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理干净。
3.3.2.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3.3.3.砌体应分层砌筑,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相邻两工作段的高差一般不宜超过1.2m,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3.3.4.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砌体外露面镶面种类应符合设计规定。
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应先铺一层适当厚度的砂浆再安放砌块和填塞砌缝。
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cm的空缝备作勾缝之用;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3.3.5.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贴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用小石子混凝土填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
3.3.6.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3.4.浆砌片石
3.4.1.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3.4.2.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形状较为方正及尺寸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间的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可为3-7cm。
3.4.3.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与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3.5.浆砌块石
3.5.1.石块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一律。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3.5.2.砌体里层平缝宽度不应大于3cm,竖缝宽度不应大于4c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不应大于5cm。
3.6.浆砌块(片)石驳岸的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3.6.1.质量要求
3.6.1.1.砌体所用各项材料类别、规格及质量符合要求。
3.6.1.2.砌缝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铺填饱满,强度符合要求。
3.6.1.3.砌缝宽度、错缝距离符合规定,勾缝坚固、整齐,深度和形式符合要求。
3.6.1.4.砌筑方法正确。
3.6.1.5.砌体位置、尺寸不超过允许偏差。
3.6.1.6.预埋件、泄水孔、滤层、防水设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6.2.浆砌片石、块石驳岸允许偏差
| 项次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1 | 平面位置 | 50 |
| 2 | 顶面边棱直顺度 | 30 |
| 3 | 竖直度或坡度 | 0.5%H |
| 4 | 顶面高程 | -20,+20 |
| 5 | 断面尺寸 | 不小于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