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教学的首位。要求低年级学生写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的话 “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目标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大胆写,写出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做到“我手写我心”尤为重要。关于写话教学,我认为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如何真正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会写话,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一)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
说话,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极其容易的事,在上学前,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但并不一定规范,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1.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比如:老师说出一句话:“小鸟在树上叫”,让学生找出“什么”“怎么样”这两部分。
2.判断句子的完整性。如出示以下内容:
“(1)下雪 (2)春风吹醒了笋芽儿(3)我的妈妈 ”让学生判断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两方面的训练并不是只靠这些题目就够了,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二)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娃娃哭了。”再写“娃娃( )地哭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任意挑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内容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这样他们写起来特别来劲。
二、循序渐进,指导模仿迁移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一开始就能写出什么“出色”的文章,有什么美词佳句。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应该从模仿开始掌握写话方法。如句子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常用关联词的使用等等.这些,都需要模仿。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是孩子们写话积累的好材料。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可以启发同学:“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见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他们误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学生在自由的想象和创作的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自然得到提高。等到学生们的口头续编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尝试让其通过书写来表达,以留给他们更多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开展活动,丰富“写话”素材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好胜,他们的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写话兴趣。
例如,体育课上的游戏,美术课上的小制作,音乐课上的歌唱表演,“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各项活动……都是孩子们写话的好素材。学生的课外活动更是多姿多彩:学做饭、洗衣服、包饺子等家务劳动;下棋、打球等体育活动,孩子们都有许多的收获或感受需要倾诉。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给孩子们每周一次的交流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聊一聊,无拘无束地写一写,教师要及时的进行点拨、评议。这样,学生的说话、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打造“写话“基础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为学生挑选读物。在低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可以在班上设立图书角,挑选好的图书给他们看。比如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就可以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他们怎样读。另外,要勤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为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进行“亲子共读”,坚持阅读,学生就能逐渐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会不断浓厚。
2、诵读经典。利用早读前和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中华经典古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记日记等比赛活动,并采取多样的奖励方法。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摘抄好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学生们的词汇积累。
另外,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激励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评语要以表扬为主,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向成功的顶峰攀登,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时,写话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总之,低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重视低年级写话训练,寓写于乐,使学生从小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乐于写话,乐于表达,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