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 P= P/=5/60%=8.33 W P= P- P=8.33-5=3.33W
P= I× I= P / U=8.33/24=0.347A
= P/=5/80%=6.25W
=0.26A
3.2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24V,=53Ω,=5W,试求,和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P=1/2I R I==0.434A
因为在乙类工作时有= I+ It+Icos2t+…
=1/I+1/2 ×It+2/3cos2t+…
I=1/×I I=1/2 ×I
I=2/ I=0.276A P= I U=0.27624=6.63W
P= P- P=6.63-5=1.63W
= P/ P=5/6.63=75.4%
=V/= IR/=0.958
3.3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导通角分别、和时,都工作在临界状态,且三种情况下的,也都相同,试计算三种情况下效率的比值和输出功率的比值
甲类时:I I U U
= P/ P=1/2×(1/2 I U)/(1/ I U)=50%
乙类:I=1/×I I=1/2×I U U
乙=1/2×=/4=78。5%
丙类时: I= I(60)=0.391 (60)=0.218
丙=1/2×=。7%
:乙:丙=50%:78.5%:.7%=1:1.57:1.79
由(180)=(90)。甲I= I乙
P乙= P甲=1/2×IR=1/8×I R
P丙=1/2×IR=7.% I R
所以P甲:P乙:P丙=1:1:0.621
3.4 已知晶体管输出特性中饱和临界线跨导=0.8A/V,用此晶体管做成的谐振功放电路=24V =,=2.2A,并工作在临界状态,计算,,和(已知()=0.253,()=0.436。)
题图3.4
由图可知:g= I/(V- ) V= (g V- I)÷g=21.25V
P=1/2×2.2×0.436×21.25=10.19W
P=I×V= I(70)×24=13.36W
= P/ P=10.19/13.36=22.2
3.5 已知一谐振功放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将它调到临界状态,可以改变哪些参数?不同调整方法得到输出功率是否相同?
题图3.5
1,通过改变负载线的斜率,调整到临界状态此时V变化很小,几乎不变(P)可改变导通角
2,通过改变V,V增大,负载线平移到临界状态,R不变,V增加,P增加
3,减小,曲线平移到临界点,U不变,g不变,V不变,P不变
3.6 实测一谐振 ,发现P仅为设计植的20%,I却略大于设计植。试问功放工作在什么状态,如何调整才能使P和I接近设计植?
显然处于欠压状态,P低,I高,所以小,约为设计植的20%移动负载线R,R
题3.6图
3.7 已知两个谐振功放具有相同的回路元件参数,其输出功率风别是1W和0.6W。若增大两功放的V,发现前者的输出功率增大不明显,后者的输出功率增大明显。试分析其原因。若要明显增大前者的输出功率,还应同时采取什么措施?
(由过压欠压 功率增加快!)所以前者在欠压,后者为过压
由于两类谐振功放在进行功率放大的同时假设U,R,V固定,只增加V,处于欠压区的V随V变化很小,而处于过压的变化很大。参见集电极调制特性
题图3.7
若要明显增大输出,可改变静态工作点,使其处于欠压状态,同时增大U
3.8 已知一谐振功放原来工作在临界状态,后来其性能发生了变化:明显下降,反而增加,但、和不变。试问此时功放工作在什么状态?导通时间是增大还是减小?分析其性能变化的原因。
3.9 已知谐振功放V=2.4v,=60, V=1.6v, P=1w, R=50临界饱和线斜率g=0.4s,试计算I,和并判断放大器工作在什么状态,(60)=0.391,(60)=0.218
P=1/2×IR=0.2×50=10V I= I (60)
I= I/(60)=0.512A
P=I V=2.68W = P/ P=1/2.68=37.3%
若工作在临界状态则有 I= g(V-V)I=0。521A
V= V- I/ g=22。27V
VV 此时V 为欠压状态
3.10 指出题图3.10所示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题图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