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6:49
文档

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第4期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朱海燕龚志华*肖文军肖力争陈升毕王厅(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关键词:石门;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modelforTea-ZenCultureTourisminShimenCo
推荐度:
导读第4期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朱海燕龚志华*肖文军肖力争陈升毕王厅(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关键词:石门;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modelforTea-ZenCultureTourisminShimenCo
第4期

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朱海燕

龚志华*肖文军肖力争陈升毕王厅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

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关键词:石门;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ea-Zen Culture Tourism in

Shimen County

ZHU Hai-yan,GONG Zhi-hua *,XIAO Wen-Jun,XIAO Li-zheng,CHEN Sheng-bi,WANG T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

Abstract:InthispaperthefirsthandmaterialofShimenTea-Zenculturetourismresourceswerefurtherinvestigatedandorganized,throughfieldandliteraturecomprehensivesurveymethod,Andbasedonthetourismresourcefeatures,threedevelopmentmodessuchasTea-Zenthemepark,culturevillageandTea-Zencultureexperiencewereputforwardtoprovideimportantoriginalityandguidance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himenteaculturetourism.

Key words:Shimencounty,Tea-ZenCulture,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model

湖南省石门县凭借悠久的产茶历史、丰厚的茶禅文化以及境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相继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中国炒青茶发源地”、“湖南有机茶第一县”等美誉,在文化旅游兴起的今天,如能充分挖掘和合理规划,不仅能以其独特的茶禅文化内涵吸引海内外广大的茶文化爱好者、宗教信徒纷至沓来,拉动石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石门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促进石门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本文挖掘整理石门茶禅文化旅游资源,为石门县茶禅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1丰富的石门茶禅文化资源1.1茶史久远,名茶辈出

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可见,至少在西晋时期,石门就是茶叶主产地之一。唐、宋时期,茶禅文化兴盛,石门茶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和发展,夹山一带所产牛牜氐茶因品质上乘而被列为贡品。据

《中国茶经》载:“牛牜氐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牜

氐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1]

。清中后期,中国茶叶尤其是红茶生产和

出口一时达到鼎盛,广东茶商卢次伦在壶瓶山下的千年古镇里创办“泰和合”茶号,其所产“宜红”与祁红、滇红等列入“名品”红茶之一,出口欧洲各国,声名远播,高峰时,年出口红茶达450t ,仰其生息的茶农达数万[2,3],第一次掀起了山区农民大规模种茶制茶的高潮。时期,因战乱、匪患等多种原因,石门茶业渐趋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石门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1984年,县委、县出台《石门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南橘北茶”的思路,茶叶产业从此开始了稳步发展。1990年,石门东山峰成为全国第一个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0年,白云山茶场又成为全省第一批有机茶基地。继后,东山峰、壶瓶山、渫峰、泰山等茶叶生产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石门跃身为全国有机茶生产第

收稿日期:2013-07-22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3-10-31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ZK2020)。作者简介:朱海燕(1971-),女,副教授,湖南双峰人,主要从事茶学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gzh041211@163.com

第40卷第4期2013年12月Vol.40,No.4

December,2013

TEA COMMUNICATION

茶叶通讯

一县,先后被授予(认定)为“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并在发展历史名茶“牛牜氐茶”、“宜红”的基础上,相继创制出“东山秀峰”、“石门银峰”、“白云银毫”、“石门红茶”、“怡红”等新茶品。走入石门,尚存的百年老茶树、青石板茶马古道、茶号遗址见证着石门茶产业的久远历史;万亩葱郁翠绿的有机茶园、清洁化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谱写着新时代茶业的蓬勃与辉煌。

1.2茶禅文化,影响深远

石门夹山地处古称“神仙窟宅”的澧阳平原,山水秀美,盛产佳茗,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重要中心地,尤以夹山寺因开山祖师善会在此悟出茶禅文化的真谛“茶禅一味”而誉满东亚,被誉为“茶禅祖庭”[4]。夹山茶禅文化发源于唐代,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僧人善会(805~881)于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居30余年,首倡“茶禅境味”之说,留下“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名偈。诚如《茶禅论》所言:“唐五代禅宗中的‘夹山境地’,是最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茶禅机缘,茶禅境界。”[5]善会大师所表述的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宋政和元年(111年),圆悟克勤禅师主持夹山灵泉禅院,他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20年余年,最终悟出“茶禅一味”的真谛。他在夹山说法的近十年间,门人根据其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编成《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又名《碧岩录》,其中融入了他对“茶禅一味”的深刻领悟。后圆悟奉诏迁金陵蒋山、镇江金山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誉大振。以圆悟克勤为代表的石门夹山茶禅文化,在孕育、形成和发展中,对茶禅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薰沐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东亚各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发展。

石门夹山寺因“茶禅一味”的源起而成为誉满东亚的“茶道源头”、“茶禅祖庭”,从而从各大名寺中脱颖而出,在国内和国际形成了夹山茶文化特殊的地位。当代秋月龙珉、王志远、潘桂明、丁文、滕军等国内外茶文化、禅文化专家学者对夹山和尚(善会)、圆悟《碧岩录》在中国和东亚特别是日本茶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夹山“茶禅祖庭”的地位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寻道问祖者络绎不绝。1992年3月,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侑史先生率团三十多人来到夹山,当他饮过碧岩泉清泉后直言:“今生可以瞑目了!”并用汉字写下“鸟衔花落碧岩前,猿抱子隐翠嶂后”,赞道:“在日本茶文化界,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就是石门夹山寺的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4]多田侑史先生此举折射夹山茶禅文化对日本茶道的深远影响,也足见“茶禅文化”是石门最宝贵的、最有魅力和最具挖掘力的文化资源。

1.3人文荟萃,风景秀美

石门,位于聚集了无数瑰丽风光、丰富物产和人间奇迹的神秘地带——

—北纬30°。这里人文早蔚,渫水、澧水河畔的燕尔洞猿人遗址、青狮岭遗址、皂市遗址、宝塔商代遗址以及澧县城头山遗址皆佐证了石门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这里风景秀美,自北向南分布着壶瓶山、仙阳湖、夹山寺、蒙泉湖等景区。壶瓶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潇湘八景之一,山中怪石岩磴嶙峋环叠,珍鸟奇兽稀世罕见,奇花异草千姿百态,瀑布飞流如诗如画。仙阳湖山水相映、百岛竞秀、碧湖藏幽的绝美风景胜地。夹山寺群峦叠翠、万木峥嵘,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以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成为江南名胜。蒙泉因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于亲笔题写“蒙泉”而得名。湖中岛屿星罗棋布,万木争荣,数万只白鹤、白鹭、鸬鹚栖息于此,誉为“花山鸟岛”。

表1石门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开发模式

茶禅主题公园模式茶禅文化村落模式茶禅养生园区模式将散布景点集中于主题公园内,融游览观景、品茶休闲、感悟文化于一体。

具有短时高效的特点,让旅客在2~3小时内初略了解夹山茶禅文化。

以旅客参与或半参与的活动模式为主体,在采茶、制茶、品茗等活动的过

程,感受茶禅文化。具有直观体验的特点,让旅客通过1~2天较为全面了

解夹山茶禅文化。

围绕茶禅养生生活建设系列园区,让对茶禅文化有一定理解,有深入体验

兴趣的旅客,通过3~5天亲历茶禅养生生活,获得心身愉悦与健康。

石门茶史展示;石门名茶

品评;碧岩泉等景观游览;

茶禅文化节目欣赏

观光茶园游览;采茶制茶

体验;品茗习艺休闲;寺院

茶礼观摩;禅茶文化节庆

吃斋礼佛;颂读经书;茶禅

养生;茶禅研修

产品活动

模式特点

30

第4期(下转第43页

)石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石门茶“香高味浓,尤耐冲泡”的品质。

2石门夹山茶禅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来分析,石门茶禅文化的核心资源主要有名茶文化、茶禅文化、自然风景,据此,围绕“茶禅文化”特色为中心,提出以下三种主要开发模式。2.1茶禅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模式即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旅游文化资源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能满足“短时、高效”的消费需求。近年来,随着茶文化旅游热的兴起,茶文化主题公园也受到高度关注,如云南的普洱茶文化主题公园、成都的茶店子公园、福州的茉莉花主题公园、湖南的中华茶祖印象主题公园等皆列入各地推动茶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之中。茶禅主题公园将充分体现石门典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借“茶禅祖庭”的光辉,打造茶禅旅游胜地。目前而言,这种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旅游相对来说缺乏载体,因此需要充分挖掘内在文化,并利用历史典故、传奇故事进行策划,以吸引游客。如以产茶历史为中心:石门早在唐代产牛牜

氐贡茶,还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成为中国炒青绿茶的最早记载,因此有专家认定常德(石门县雁池乡西山垭)为“中国炒青茶发源地”。清代时卢次伦创办“泰和合”茶号开创一代茶业辉煌等皆是可以挖掘的素材,通过展板介绍,再结合实景模拟的形式,让旅客了解牛牜氐茶的采制、宜红的加工、感受贡茶的礼仪。善会饮茶坐禅悟出“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衘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为唐、五代禅宗中最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茶禅境界,对后世影响深刻。策划“夹山禅境”、“花落碧岩”等景点;围绕善会、圆悟为中心:将“宗门第一书”——

—《碧岩录》、“茶禅一味”碑等结合景点集中展示,也可编排节目,或是影像资料,以故事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茶禅”文化的历史;以名茶品评为中心:石门名茶辈出,可以设立品茗馆,让旅客品味石门名茶:扁平的牛牜氐茶、紧直似峰的石门银峰、色绿香高的东山秀峰、秀丽甜润的石门红茶、花香味醇的怡红等,训练有素的茶艺员通过优美的演示,在游客小憩之时,即获得了对石门茶品的认识。

总之,茶禅主题公园模式不仅要具备休闲功

能,还要具有表现茶禅文化历史和内涵的功能。可通过开辟茶园、修建景点、茶禅文化走廊、茶禅影视宣传馆等,让人们在游玩、休闲的同时闻茶香、识茶趣,知历史、学知识。2.2茶禅文化村落模式

文化村落模式主要是以旅客参与或半参与特定环境中的活动,让游客在参与当地人劳作、饮食、游戏等活动的过程,观赏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当地的风俗。该模式适用于相应的旅游文化资源集中的景区开发,以文化资源和山水风光为依托进行开发,如杭州“龙井村”、“梅家坞度假村”等,将茶园、景点、农家乐融为一体,连片成村,让游客在赏中玩,在玩中乐,在乐中知,让旅游成为既好看又好玩的活动,这种参与体验的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成为一种旅游时尚,有效带动了旅游业、茶产业的发展。夹山风景区是茶禅文化资源集中区,交通便利,近几年来,夹山管理处在县委、县的重视下,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现已具备了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开发“茶禅文化村落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将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茗、参禅、农家休闲等活动融为一体,打造成既是周边城镇居民周末休闲场所,也是时间稍宽裕,或是对茶禅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提供一个能在吃住、劳作、赏乐中体验茶禅文化的旅游之所,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环境,通过采茶、制茶、品茶以及寺院茶礼的观摩较为全面地感受茶禅文化。2.3茶禅养生园区模式

茶禅养生园区模式是为了迎合对茶禅文化有较深了解,或对茶禅养生生活有着极大兴趣的旅客。一方面在当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大环境下,通过茶禅修身体验即可获得身心的调节,缓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向往更健康的高质量生活,以茶养生、以禅修身已成为共识,当代社会中,老年化人群比例的增长,他们有较宽裕的时间,且向往田园生活,利用三、五天的时间,来体验茶禅生活的清淡,领悟经书中的善德,必将受到众多旅客的青睐,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石门壶瓶山、仙阳湖等景区开设茶禅劳作养生园,于夹山寺开设吃斋礼佛堂、颂读经书堂;让禅修与茶园观光、采制茶叶、品

茗参禅等活动结合起来,让人们朱海燕等: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31

第4期置身于石门好山好水好茶之中,在雅静的禅堂里,于阵阵佛乐和袅袅茶香中,感受“茶禅一味”的宗教哲学理念和人文美学精神。还可以开设茶禅研修班,让茶禅文化爱好者通过旅游式的研修,了解并推广茶禅文化。此外,可举办“茶禅文化”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禅茶大师前来讲学,提高夹山茶禅文化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三种模式,既可根据景点、文化遗址、茶园开辟来选择性开发,也可以相互结合开发,还可与张家界、凤凰古城、芙蓉镇、红石林等湘西北

精品旅游线串连,共同推动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2林柏胜,谭立.石门茶文化与石门茶叶[J].茶叶通讯.2007(4):42~44.

3唐纯华.石门宜红茶[J].石门文史,2003,(2):431.4雷建生.石门夹山———中国茶禅文化的源头[J].石门文史,

2003,(2):20~28.

5蔡镇楚.茶禅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7(1):19~23.

石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获肯定

日前,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组来我县考核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考核组一行实地查看了白云山林场、农资大市场等地,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资料、现场提问,对我县建立健全的“一个机制,七大体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我县创新推出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农产品出口备案登记制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就下一步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提出要求。要求全县上下要继续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管理,确保所有农资经营部门规范经营、诚信经营;要加快业务指导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要加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真正达到食品安全大家共享。

自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狠抓丘岗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形成了中南部乡镇以柑橘生产为主、西北部乡镇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目前全县柑橘面积达到44万亩,年产鲜果40万吨;茶园面积12.5万亩,年产干茶1.6万吨,是“中国柑橘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特别从去年起我县组建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质量安全管理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一个机制,七大体系”,即建立“主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诚信体系、预警应急体系和多元化市场体系”,并加强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和食品农产品的综合管理,去年以来还创新推出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出口备案登记制度,从源头控制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

(石门县农业局许爱国)

公司、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等近百家企业。2.3示范户培训,提高茶农技能

在各地农业部门的协助和组织下,我所科技人员对茶农的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专家采用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让茶农能够容易掌握,轻松领会,培训内容主要围绕茶苗良种化、茶机自动化、夏秋茶高效化、种植集约化、生态有机化等方面。通过培训,使茶农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开阔了茶农的视野,增强了对茶叶生产的信心。培训结束后,部分地区还对茶农进行了简单的课堂测试,通过测试促使茶农深度思考,加强记忆,增强对科技成果更好的了解,提高茶农的种植加工水平,效果颇好。期间,我所共组织企业和茶农培训50余次,培训茶农

5000余人,发放《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开发报告(2012版)》、《茶叶市场谋略》、《茶农之友》和《爱茶人》等相关资料1万余册。3“新五个一工程”下一步计划

科技兴茶“新五个一工程”在最近两年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更好地做好科技服务创新和支撑湖南茶产业发展,我所拟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借助“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在茶叶领域试点实施技术推广体系信息化新模式;二是充分整合“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员”平台的人才优势;三是加快最新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四是增强专家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上接第31页)!!!!!!!!!!!!!!!!!!!!!!!!!!!!!!!!!!!!!!!!!!!!!

!!!!!!!!!!!!!!!!!!!!!!!!!!!!!!!!!!!!!!!!!!!!!陈江涛等:步推进“新五个一工程”为湘茶提质升级提供科技支撑43

文档

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第4期试论石门茶禅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朱海燕龚志华*肖文军肖力争陈升毕王厅(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关键词:石门;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modelforTea-ZenCultureTourisminShimenCo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