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卷(一)新人教版课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6:41
文档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卷(一)新人教版课件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一)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改革制度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D.注重整治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
推荐度:
导读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一)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改革制度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D.注重整治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改革制度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注重整治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4.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A.

    《史记》    B.

 《贞观政要》    C.

   《三国演义》    D.

   《本草纲目》

5.隋朝时一位家住北京的学生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是(  )

A.步行    B.乘船    C.做汽车    D.做马车

6.“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7.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说明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

A.和同为一家    B.设立军事机构管辖

C.武力征服关系    D.战争对抗关系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0.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内的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其中坊的功能是(  )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11.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骆驼载乐俑    D.

        渔樵耕读碗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13.假如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准备实地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应该去的城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广州

14.《新唐书》的选举制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这表明(  )

A.唐朝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15.如图是2016年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节目中的选手李尚荣(7岁)抽签到的“从以下9个字中识别诗句题”的提示图.该题所涉及的诗句出自(  )

A.《春晓》    B.《绝句》    C.《登鹳雀楼》    D.《望庐山瀑布》

16.“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1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8.隋唐时期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欧阳询    ④吴道子    ⑤阎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9.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0.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一些重要人物为隋唐盛世做出贡献:

(1)他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开创繁荣局面:     。

(2)他先后进谏了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     。

(3)他和宋璟一起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     。

(4)唐太宗时她远嫁吐蕃,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

22.依据提示写出城市名称。

(1)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2)在     的沉重打击下,唐朝土崩瓦解。

(3)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4)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益导致     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23.列举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

 

三、辨析改错题(共8分)

24.隋朝一个繁荣而短暂的朝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 

辨析:     

(2)“尽道隋亡为此河”,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大运河的开通。 

辨析:     

(3)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辨析:     

(4)5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辨析:     。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3分、第26小题14分,共27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如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2)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 

(3)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他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4)上述图片中的这两个人有哪些共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这两种新农具和唐朝经济繁荣有何关系?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图三、图四

(2)材料二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实行怎样的? 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3)材料三图三中吐蕃使者为什么来求亲?求亲结果如何?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图四人物后来也嫁到吐蕃,这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唐朝的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

 

五、分析与探究

27.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七(1)班就盛世唐朝的开明君主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英明显】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是非功过。论女皇】材料三: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他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

(3)结合材料三谈谈武则天为唐朝全盛做出哪些贡献?

【治世清明。盛世兴】

材料四:开元初年,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4)开元初年,唐玄宗采取哪些“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措施?

【以古鉴今。谈感悟】

(5)大唐气象出现了哪两个著名治世?结合以上探究活动及唐朝几位帝王的治世良策,谈谈我们应该借鉴哪些方面的经验?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沙河中学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一)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改革制度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注重整治

【考点】52:开皇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统治.

【解答】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开凿运河是隋炀帝,不是隋文帝.

故选C.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解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使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读书进入各级任职.

故选C.

 

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考点】54: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的相关知识.

【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反映的就是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的史实.

故选D.

 

4.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A.

    《史记》    B.

 《贞观政要》    C.

   《三国演义》    D.

   《本草纲目》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以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太宗的年号“贞观”因此唐太宗的统治被誉为“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介绍的主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故选B.

 

5.隋朝时一位家住北京的学生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是(  )

A.步行    B.乘船    C.做汽车    D.做马车

【考点】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以隋朝时一位家住北京的学生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出行的方式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隋朝时一位家住北京的学生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是从涿郡(北京)沿大运河乘船到洛阳,再沿黄河乘船到长安.

故选B.

 

6.“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玄宗时期的情况.

【解答】“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A.

 

7.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以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可知,这是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8.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说明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

A.和同为一家    B.设立军事机构管辖

C.武力征服关系    D.战争对抗关系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解答】从题干中的关键:“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说明唐朝与吐蕃实行和亲,没有战争.“遂和同为一家”说明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和同为一家.

故选A.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J: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中外交往的准确识记.

【解答】“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的诗,写作此诗的目的是悼念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故选C.

 

10.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内的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其中坊的功能是(  )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长安城.

【解答】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故选C.

 

11.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骆驼载乐俑    D.

        渔樵耕读碗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即是著名的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圣杜甫及其代表作品.

【解答】题干中给出了“三吏”、“三别”和“诗圣”三个选项信息,对应人物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代的杜甫.

故选B.

 

13.假如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准备实地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应该去的城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广州

【考点】5H: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以准备实地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应该去的城市.

【解答】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位于宫城以南,是办公的地方;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是两大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如果准备实地考察唐朝都城的建筑艺术,应该去的城市是长安.

故选B.

 

14.《新唐书》的选举制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这表明(  )

A.唐朝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

【解答】据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直接表明了科举制起源于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故选B.

 

15.如图是2016年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节目中的选手李尚荣(7岁)抽签到的“从以下9个字中识别诗句题”的提示图.该题所涉及的诗句出自(  )

A.《春晓》    B.《绝句》    C.《登鹳雀楼》    D.《望庐山瀑布》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诗歌识记.

【解答】通过这首诗的关键词可以知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故选D.

 

16.“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代十国的考查.

【解答】题文的“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都出现在唐朝之前.辽宋夏金中最早的辽出现在916年,唐朝灭亡是907年,他们之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故选D.

 

1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衰亡的过程.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

【解答】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881年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了黄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选D.

 

18.隋唐时期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欧阳询    ④吴道子    ⑤阎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考点】5K: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本题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隋唐时期书法和绘画艺术.

【解答】继东汉末年之后,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继东晋“书圣”王羲之之后,最后成就的大书法家,唐朝著名的书法家还有欧阳询.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

故选C.

 

19.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知识.

【解答】B项鉴真东渡是从中国到日本,不符合题干;

C项玄奘西行是到天竺,也不是乘船;

D项倭寇是明朝开始的;

根据材料.可判断这些船是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时乘坐的.

故选A.

 

20.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鉴真主要事迹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容易选出D选项,因为鉴真是唐朝高僧,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后,不可能向日本人传授活字印刷术.

故选D.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一些重要人物为隋唐盛世做出贡献:

(1)他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开创繁荣局面: 隋文帝 。

(2)他先后进谏了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 魏征 。

(3)他和宋璟一起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 姚崇 。

(4)唐太宗时她远嫁吐蕃,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 。

【考点】51:隋朝的建立;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5B:开元盛世;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

【分析】(1)本题以“北周建立隋朝”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建立.

(2)本题以“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为切入点,考查唐太宗重视纳谏的史实.

(3)本题以“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

(4)本题以“唐朝增进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2)唐太宗注重的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

(3)武则天在位时期,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4)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基础.

故答案为:

(1)隋文帝.

(2)魏征.

(3)姚崇.

(4)文成公主.

 

22.依据提示写出城市名称。

(1)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安史之乱 

(2)在 黄巢 的沉重打击下,唐朝土崩瓦解。

(3)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唐朝藩镇割据 。

(4)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益导致 节度使 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62:五代十国.

【分析】本题以填空的形式切入考查了唐朝末年的社会状况与五代十国.

【解答】(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了黄巢.

(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4)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故答案为:

(1)安史之乱.

(2)黄巢.

(3)唐朝藩镇割据.

(4)节度使.

 

23.列举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51: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灭亡,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因而两个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秦朝修建了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隋朝开通了大运河,这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秦朝的导致了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最后灭亡.隋朝的导致了隋末农民不断,最后灭亡.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实现统一,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局面,实现统一,秦朝创立的集权制度和郡县制都被历代沿用,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也都被后来的王朝沿用,影响深远.

故答案为:

①都结束了,完成了国家统一.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③都经历二世而亡,都是短命王朝.④都修筑了伟大工程.⑤都被农民推翻.

 

三、辨析改错题(共8分)

24.隋朝一个繁荣而短暂的朝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 

辨析: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而不是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 

(2)“尽道隋亡为此河”,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大运河的开通。 

辨析: ×;辨析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有直接的关系,而不是由于大运河的开通 

(3)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辨析: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不是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4)5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辨析: √ 。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51:隋朝的建立;53:隋朝大运河;54: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以改错题的形式,考查科举制、大运河、隋朝的建立和灭亡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所学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而不是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

(2)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有直接的关系,而不是由于大运河的开通.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不是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4)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答案为:

(1)×;辨析: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而不是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

(2)×;辨析: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有直接的关系,而不是由于大运河的开通.

(3)×;辨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不是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4)√.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3分、第26小题14分,共27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如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2)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 

(3)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他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4)上述图片中的这两个人有哪些共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两幅图片切入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及玄奘和鉴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解答】(1)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的原因是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

(2)观察图片一可知,这是唐代高僧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到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佛家经典教义.归国后,他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他的主要贡献是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

(3)观察图片二可知,这是唐代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精心设计了一座寺庙,被视为艺术明珠,这座寺庙的名称是唐招提寺.他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的原因是东渡日本后,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玄奘和鉴真这两个人物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关于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等.

故答案为:

(1)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 

(2)玄奘.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

(3)鉴真.他东渡日本后,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共同之处:他们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这两种新农具和唐朝经济繁荣有何关系?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图三、图四

(2)材料二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实行怎样的? 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3)材料三图三中吐蕃使者为什么来求亲?求亲结果如何?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图四人物后来也嫁到吐蕃,这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唐朝的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生产力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工具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新农具节约了人力,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

(2)由材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可知,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是开明的民族.由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因此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3)由图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由图四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与唐“和同为一家”.

(4)依据课本知识,唐朝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故答案为:

(1)曲辕犁和筒车.节约了人力,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

(2)开明的民族;天可汗.

(3)原因: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结果: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

(4)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五、分析与探究

27.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七(1)班就盛世唐朝的开明君主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英明显】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是非功过。论女皇】材料三: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他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

(3)结合材料三谈谈武则天为唐朝全盛做出哪些贡献?

【治世清明。盛世兴】

材料四:开元初年,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4)开元初年,唐玄宗采取哪些“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措施?

【以古鉴今。谈感悟】

(5)大唐气象出现了哪两个著名治世?结合以上探究活动及唐朝几位帝王的治世良策,谈谈我们应该借鉴哪些方面的经验?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A:女皇武则天;5B:开元盛世;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盛世唐朝的开明君主展开探究活动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从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根据所学知识可从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加以概括.

(3)据材料三“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他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可知.武则天为唐朝全盛做出的贡献有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用人才,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从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的重要措施是大力整顿吏治.除此之外,唐玄宗时期的重要统治措施还有改革税制;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漕运制度,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等.

(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时期,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贞观遗风”.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值得我们借鉴经验言之成理即可,如要坚持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关注民生,重视发展生产.(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措施: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发展生产.

(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3)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用人才,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借鉴:要坚持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关注民生,重视发展生产.(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卷(一)新人教版课件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一)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改革制度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D.注重整治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