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
方
开
挖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周口市游泳馆项目部
施工方案调整变更索引表
| " 序 号 | 页码 | 章节号 | 更改内容 | 更改人 | 日期 | 备注 |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5
三、施工准备 6
四、开挖总体部署 6
五、机械及人工安排: 9
六、主要施工方法: 10
七、基坑监测: 11
八、注意事项: 12
九、进度计划: 12
周口市游泳馆工程土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2、 本工程设计图纸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5、 现场勘察及周边环境情况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整体概况
周口市游泳馆工程,位于体育中心西侧,西邻周口大道,北为体育中心西入口主路兴旺路,建设单位为周口市体育局,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总承包施工。
本工程建筑高度22.8米,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局部屋面为钢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3940.39㎡,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552.61㎡,地上建筑面积:20387.78㎡。抗震设防六度,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一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地基基础概况
周口市游泳馆工程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基础形式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上的基础+抗水板,部分基底持力层为第2层粉质粘土层,部分基底持力层为第4层粉质粘土层。根据现场原始地形实测数据,原始地面标高在48.9米~47.6米左右,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基坑稳定,施工前拟沿基坑周将基坑一周地形整平至48.1米(±0.00相对高程为49.00m)左右,以保证施工安全。原始地形处理后,可保证开挖后基坑四周高度一致,土体密实,施工方便。
3、周围环境概况
本工程周边情况较好,场地开阔,全部为耕用土地,工程附近无紧邻的建筑物及构筑物。
4、地貌状况
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淮河冲积平原,周口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和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雨790mm,平均风速3.0m/s。
依据本工程勘查报告,该建筑场地内地层性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岩性上部以冲积成因的褐黄色、灰黄色粉土、粉质黏土为主,中部为细砂,下部为粉质黏土。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为:
①第一层:粉土、褐黄色、中密、土干强度中、韧性中,含少量杂填土,层厚1.8-3.0m,层底埋深1.8-3.0m。
②第二层:粉质黏土,上部呈黄褐色,可塑;下部灰黄色,可塑-硬塑。该层土干强度高及韧性好,本层分部稳定,层厚1.1-2.0m,层底埋深3.3-4.4m
③第三层:粉土,褐黄色,中密,干强度及韧性低,本层分部稳定,层厚0.8-1.3m,层底埋深4.4-5.4m。
④第四层: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本层分布稳定,厚度3.7-5.2m,层底埋深8.5-10.4m。
⑤第五层:细砂,黄褐色,湿,密实,本层分布稳定,厚度17.6-19.1m,层底埋深27.3-28.0m。
⑥第六层:粉质黏土,灰黄-灰绿,可塑-硬塑,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稳定,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2.5m,揭露最大深度40.3m。
5、地下水状况
场地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为潜水,场地地下水位埋深3.5m,历史最高水位埋深1.0m。本工程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因此基坑开挖时需要做好降水和支护工作,基坑降水和支护另行编制专项方案。
三、施工准备
1、完成现场三通一平。
2、探明场地内地下管线及电缆埋设情况,并已明确保护措施。
3、建筑物周边轴线已定位准确,开挖边线已洒出。
4、建筑物+0.00(49.00m)标高已由建设方确定完毕并已引至场地内固定点做好标记,现场场地高程与+0.000标高高差情况已实测完毕,并已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
四、开挖总体部署
1、本工程基坑开挖总体原则:适当放坡加支护开挖、分层分段开挖、机械人工配合开挖,机动翻斗车运土。
2、施工方法选择
根据图纸设计及现场原始地面标高,依据地质报告土质数据和地质报告中关于基坑开挖的建议,本工程拟采用适当放坡加土钉墙支护方案,开挖放坡坡度1:0.5,土钉墙支护另行方案计算。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确定开挖方如下:一、首先将基坑四周自然地坪整平至-0.6米(±0.00相对高程为49.00m),作为基坑起算及降水打井工作面。→二、以此标高计算并现场放出开挖边线,整体开挖至-3.00米,然后作第一层支护,CFG桩及抗拔锚杆施工及打井降水同时进行。→三、第一层支护完成,且地下水位将至基坑最低处以下0.5米,基桩检测完毕后,开始下层土方开挖,挖至基坑底部预留200mm人工清理,→四、作下层基坑支护,下层支护与下层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开挖一段支护一段,不得一次挖成后在进行支护。→五、人工清底并开挖电梯基坑集水坑等局部土方。
基坑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排水沟,开挖断面见下图,平面见附图:
3、开挖顺序确定
为保证工期及方便桩基施工和第二次开挖,优化资源配置,先整体开挖至-3.00米,然后进行桩基施工。
开挖前,应会同有关单位明确场地内地下管道及电缆的走向及布置情况。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地下管线及电缆的影响。如遇特殊情况,及时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为减少基坑开挖对已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做好事先防护工作,重点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办法。
五、机械及人工安排:
挖土机两台,自卸翻斗车12辆,手推车8辆,普工40人。
土方开挖施工采用两台液压反铲挖掘机,分层开挖。因开挖场地土层较软,大型自卸汽车行走困难,故采用小型自卸翻斗车进行土方外运。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对边坡进行人工清坡和人工清底,边挖土边用手推车进行土方外运。
六、主要施工方法:
1、定位测量
定位时根据建筑物定位测量控制点,利用CAD软件标出各个轴线交叉点坐标位置,用全站仪将建筑物外侧一周轴线点在场地内标出。然后以测出的轴线点分别考虑承台尺寸以及工作面及放坡尺寸向外侧测量出挖土边线,并撒白灰线标识。
2、土方施工开挖
①、首先将基坑四周自然地形进行开挖整平,整平后用20吨压路机将整平范围内的地面压实,以保证基坑周边稳定。
②、在整平后的地面重新放出开挖边线,本次开挖严基坑边线一侧必须严格按照灰线标识进行开挖,并按1:0.5修坡。
③、随开挖进度开始第一层支护,并组织降水施工。
④、第一层支护完成,且地下水位将至基坑最低点以下0.5米后,开始下层土方开挖,本次开挖至防水板垫层底标高,预留200mm人工清理。土方用机动翻斗车运至现场指定地点堆放,基坑回填用土备料足够后,多余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方指定弃土场地。
⑤、在开挖下层土方的同时开始第二层支护。
⑥、人工清理基坑底部预留土方和电梯坑、集水坑等局部土方,并用塔吊吊运至基坑上部,装入机动翻斗车运走。
⑦.基坑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然地基应不被扰动,地基要满足设计要求。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
基坑底部尺寸不得影响建筑物的施工并不小于设计和施工规定要求。
⑧土方运输。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现场回填备料土方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至场内合适位置存放,剩余土方由业主指定弃土场地,用自卸汽车运至场外指定弃土地点。
3、技术控制
1轴线控制:开挖前用全站仪将建筑物的四周边线的控制桩打出,按照基坑开挖立面要求放出开挖线,在开挖中将轴线引测至基坑中,以保证开挖位置。
2标高控制:用DS3水准仪由业主方提供的水准基点将工程±0.000引至施工现场,并做好标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引至基坑内,随开挖随观测,避免基坑超挖。
4、质量要求:
| 项 | 序 | 项目 | 允许偏差(MM0 | 检测方法 |
| 主控项目 | 1 | 标高 | -50 | 水准仪 |
| 2 | 长度、宽度 | +200,-50 | 经纬仪,用尺量 | |
| 一般项目 | 1 | 表面平整度 | 20 | 两米靠尺和塞尺 |
| 2 | 基底土性 | 设计要求 | 观察和土样分析 |
1、基坑周边位移观测
开挖前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开挖结束后每3天观测一次,开挖结束一个月后可停止观测。
2、周边建筑物道路沉降观测
在基坑开挖前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核查一次做为基准数,基坑开挖后每天观测一次,安全措施。
八、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挖土层次,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
2、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防护工作,保证施工安全。
3、基抗开挖到底后,立即进行钎探和地基承载力检测。基坑验收后,迅速作好垫层,并尽快浇注基础和底板,避免基土底暴露时间过长。
4、土方开挖后立即按照口边防护的要求进行基坑的临边防护。
5、保证施工期间水电供应正常。
5、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边坡滑塌,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6、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组负责组织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7、基坑边堆载应控制在距坑边1.5米以外,严禁在无可靠措施情况下随意在基坑边堆积架料或过重车等。
九、进度计划:
土方开挖计划于2016年5月1日开始,整体计划工期90天内完成,进度计划横道图如下:
| 日历工作内容 | 2016年6月 2016年7月 2016年8月 2016年9月 | |||||||||||||||||||||||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 第一次开挖(至-3.00米) | ||||||||||||||||||||||||
| 一层支护(随开挖至-3.00米) | ||||||||||||||||||||||||
| 桩基施工 | ||||||||||||||||||||||||
| 桩基检测 | ||||||||||||||||||||||||
| 第二次开挖(挖至防水板底) | ||||||||||||||||||||||||
| 第三次开挖(人工清土、局部电梯坑等) | ||||||||||||||||||||||||
| 第二层支护 | ||||||||||||||||||||||||
| 地基验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