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
教 案
授课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授课班级: 12应用3-6班
课程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
授课教师: 李建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 授课时间 | 9.2-9.6 | |||
| 授课题目(章节) | 情境一 综合布线系统入门 | 授课类型 | 理论实践一体化 | |
| 教学目标 与 教学要求 | 知识目标: | 综合布线基础知识 | ||
| 技能目标: | 认识综合布线各子系统 | |||
| 主 要 内 容 |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产生 二、计算机网络知识回顾 三、智能大厦 | |||
| 重点与 难点 | 重点:智能大厦的理解 难点:计算机网络知识 | |||
| 教学方法 或 教学手段(教具)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节课理论讲解,二节课的实践操作。 | |||
| 参考资料 | ||||
| 作 业 或 思考题 | 设计同一层楼的两个网络用户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图 | |||
| 教学后记 | 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产生较大兴趣,本课侧重于介绍性讲授,力争活泼生动。知识点比较大众化、实用化。让学生对综合布线系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 |||
| 教学过程 | 时间 分配 |
|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产生 1.产生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新一代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话音、传真、视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2.发展的历程 5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在大型高层建筑中采用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 60年代末,数字式自动化系统。 70年代,BA系统迅速发展。 1984年,首座智能大厦出现在美国,但仍采用传统布线,不足日益显露。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Bell实验室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该公司的办公楼和工厂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80年代末期在美国率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 国内的发展主要是从90年代开始。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 GCS)是一种模块化的、结构化的、高灵活性的、存在于建筑物内和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找一些实际的例子一起分析探讨。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回顾 1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2 OSI参考模型 3 TCP/IP 4局域网 5网络互连设备 ●应用软件 四、智能大厦 智能大厦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监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便利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建筑物。 六.学生动手实践,内容为课本章节的任务实施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用例:同栋宿舍楼的同一楼层的不同宿舍的两个同学需要理由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给出可行的实现方案。 七.小结及作业讲解 | 10分钟 10分钟 60分钟 10分钟 9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