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刺激与反应》说课稿(含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5:50
文档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刺激与反应》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从刺激到反应》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的《从刺激到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从刺激到反应》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的组成,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四部分展开探究活动。第一部分,以玩“抢椅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
推荐度:
导读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从刺激到反应》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的《从刺激到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从刺激到反应》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的组成,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四部分展开探究活动。第一部分,以玩“抢椅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从刺激到反应》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的《从刺激到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从刺激到反应》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的组成,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四部分展开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以玩“抢椅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来。通过游戏与画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部分,分析并完善人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过程。

活动一:分析游戏中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明析大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信号的传递过程,为学生建立形象化的神经系统概况做好铺垫。

活动二:以生活或比赛中的常见例子巩固并丰富人体轮廓图中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分析人体神经系统可能的结构分布。

第三部分,感受神经系统的各项差异以及大脑错觉。

活动一:探究人体不同部位皮肤敏感性和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通过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和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来说明人身体神经分布的不均匀。再次补充完善增加人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图。

活动二:通过目测比较两幅图中线段、图形,让学生明白我们大脑有时也会产生“错觉”。

第四部分,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本能的应急反应,分析脊髓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通过阅读脊髓和保护脊髓注意事项的资料,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他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人体司令部》单元的第二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并感受了刺激与反应。但对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即本课新的新知——神经,知之甚少。神经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科学的认识与实践,导致学生对神经认识很模糊。部分学生可能对神经有所认识,但都是停留在知识性的问题上,缺乏系统性,缺少实际的活动体验和感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以游戏、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在活动中感受信息的传递,拉近学生与抽象神经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知道一些有关脊髓的知识以及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

能模仿例子,针对具体情况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

通过测试活动,感受到身体不同部位在反应速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以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出错。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用箭头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2.人的身体又是如何接受刺激?又是怎样作出反应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18.从刺激到反应

环节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官兵们是怎么进行抢险救灾的

1.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在这幅图中官兵们是怎样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

预设:

官兵们是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气象报告员和情况。

报告员收集并报告信息。

司令员接受信息,进行思考,做出决策,下达命令。

传令兵传达指令。

2.教师小结:官兵们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工作。那么人体又是怎样完成从刺激到反应这一过程的?

活动二:了解神经系统

1.出示课本51页人的神经系统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初步了解人的神经系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

2.全班交流,预设: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官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作出反应。

3.教师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神经系统的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协同工作的,他们共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人体的从刺激到反应的整个过程。

活动三:了解人体的信息传递过程

1.教师引导:人体中的信息究竟是如何传递的呢?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出示课本52页小女孩收发短信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注意小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想一想在这幅图中小女孩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3.全班交流,预设:

小女孩通过眼睛看到收到的短信内容,眼睛会将这个信号通过周围神经传到脊髓和大脑,大脑存储和加工信息,然后发出回复短信的指令,并通过脊髓传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又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手指的肌肉,使其作出回复短信的反应。

4.教师引导:通过小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分析,我们发现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人体的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共同协作,分工完成整个信息传递过程的。

5.出示课本52页守门员扑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然后在图中画出来,并且用语言文字描述。

6.全班交流

出示学生画出的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图。

指生说一说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

预设:

守门员的眼睛看到球飞过来,迅速的通过周围神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脊髓和大脑,大脑通过分析信息,下达指令,这个指令又通过脊髓传递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命令守门员做出扑球的动作。

活动四: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

1.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作出反应。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皮肤的敏感性是否都一样?是否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

2.出示课本52页下面4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测试的方法。

3.测试要求:

把眼睛闭起来,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身体的不同部位。体会哪些部位可以感觉到有两个笔尖,哪些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4.学生动手使用铅笔测试我们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

5.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使用铅笔测试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的皮肤敏感性?这些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如何?

预设:

人的皮肤各部分触觉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按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皮肤。其中,只有指尖皮肤能感受到两个笔尖触点,其他三个部位的皮肤只能感受到一个触点。

6.为什么人的指尖和手背的皮肤敏感性最强?

预设:

人体各部位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原因是各个部位的感觉刺激的神经分布密度不同。因为人的指尖和手背神经分布密度最大,因此指尖和手背对外部刺激最为敏感。

活动五: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1.刚刚我们测试了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那么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一样吗?下面我们继续来测试。

2.出示课本53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初步了解测试的方法。

3.提出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避让从相同高度落下的橡皮,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看看身体哪个部位的反应最快,哪个部位的反应最慢。

4.学生两人一组,按照要求进行测试。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试的部位以及结果。

预设:

反应快的部位先做出动作。

手的反应比脚的反应快,因为手到大脑的距离比较近。

人体的不同部位反应有快有慢。一般来讲,眼部肌肉是整个身体中反应最快的肌肉,收缩时间不到1%秒,眨眼睛通常只需要100-150毫秒,通常聊天时人们会更多地眨眼睛,但是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会减少眨眼睛的频率。

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个测试活动,我们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是不一样的,而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应也有快有慢。因此我们身体各部位在应对外界刺激的时候。反应也各不相同。

活动六:大脑的判断

1.教师引导:我们知道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大脑主要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发出指令。大脑加工信息、作出判断发出的指令是否都是正确的呢?

2.出示课本53页的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观察一下在这两幅插图中,两条线段是不是一样长?

3.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预设:

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样长。

4.究竟是不是一样长?我们可以借助尺子来量一量。

5.学生动手借助尺子量一量这两幅图中的两条线段,看看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段是不是都是一样长?

预设:这两幅图中的两条线段都是一样长的。

6.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段都是一样长,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却是不一样长呢?

预设:

这是一个视觉上的差异。因为这两幅图片能够造成视觉上信号的模糊错觉,这样导致大脑判断出错。

7.教师再出示一些视觉上的错误信号而导致大脑判断失误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体会视觉上的错觉导致大脑判断的失误。

活动七:了解我们的脊髓

1.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那么脊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脊髓呢?

2.出示课本53页“我们的脊髓”文字资料,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有关脊髓的知识。

全班交流

3.脊髓在人的神经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

预设:

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有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

4.为什么要保护脊髓?

预设:因为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柱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

5.怎样保护脊髓呢?

预设: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环节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神经系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脑、脊髓、周围神经这三个部位是协同工作的,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作出反应,是整个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整个神经系统。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八、教学反思:

结合游戏活动的分析,深入浅出,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神经传递过程逐渐明析。再用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司令部的概念,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和作用。通过两次对信息传递过程的绘图,将抽象的信息传递过程直观化。同时借助机房内杂乱与规范两种线路的对比,使学生自主分析人体神经系统可能的结构分布,并不断接近真实的神经系统结构。从人脑处理信息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脑也会错误的处理信息,即错觉为例,让学生发现看起来长度不等的两根线段其实一样长,感受到脑在处理信息时有时也会出错,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脑的工作。让学生进行皮肤敏感比较性测试,使学生认识到各部位皮肤的敏感性存在一些客观差异。促发学生从人体自身感受器分布密度差异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第三次补充完善人体神经网络图。通过了解脊髓作用,学生第四次理解、建构人体神经网络图,其次从保护神经系统,避免外伤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脊髓的特点和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知识,意识到保护大脑、脊髓、神经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文档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刺激与反应》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从刺激到反应》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的《从刺激到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从刺激到反应》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的组成,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四部分展开探究活动。第一部分,以玩“抢椅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