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里巴巴
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外来说,都是非常出名的,至少短期内很难超越的公司。会员数量庞大,海量的数据,随便搜个什么东西,都到4~5百页了。
优点:用户多
弱点:正如他的优点一样,用户太多,有钱就能排前面,250页以内都是付费用户,你能排第几?
网络排名:很好,在百度搜索一个产品,很多时候他都能排第一。当然,第一的产品不是你的。
2. 慧聪
名气没有阿里大,所有的东西都访照阿里,阿里做个A,明天慧聪也做个A,今天阿里做个B,明天慧聪也跟着做。
优点:用户较多多
弱点:和阿里一样
网络排名:较好,还是阿里的毛病。
3. Made-In-China
中国制造网作风比较务实,优势主要集中在服装、工艺品、交通工具、机械等几个行业。中国制造网虽然在国内知名度远不及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但在海外买家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制造网的海外推广主要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及参加海外展会两种形势进行。
优点:价格适中,国外买家浏览率非常高
弱点:国内知名度目前还不是很高。
网络排名:差,在百度上搜一个产品,基本找不到这个网站。
4.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一个按效果付费的B2B网站,只有点击才付费,没有效果不要钱。在b2b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类似于百度竞价,感觉比会员制好多了。
优点:按效果付费,没效果不扣费用
弱点:名气比较小,近几年才发展起来,不过发展较快。
网络排名:较好,仅次于阿里慧聪
5. 环球资源
环球资源是老牌的B2B外贸网站,主要的优势行业是电子和礼品等行业。环球资源的高质量的买家资源也最为丰富,达到70万家之多。环球资源的收费会员价格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门槛非常高,通常小企业很难承受。当然,环球资源会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环球资源的优质且丰富的买家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环球资源会员的高门槛带来的供应商实力的保障。
优点:会员质量较高
弱点:太贵了,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承受不了
网络排名:差,搜了好多,真没找到
一. 比较优秀的B2B平台(ALibaba、Made-In-China、GlobalSources、manufacturers.com.tw、EC21、ECPlaza、EbigChina等)
二. 国际搜索引擎介绍(Google、Yahoo、MSN、AOl、Altavista、Ask、Lycos、Alltheweb、Overture等)
三. B2B平台之间的比较(ALibaba、Made-In-China、GlobalSources、EC21、ECPlaza、等)
1. Alibaba
优 点:全球最有实力的B2B平台:访问量高!
缺 点:
a.会员混杂,不仅有中国的供应商,还有国外的供应商;没有排名保障,谁花钱多谁排前面:当你用某一关键词去检索时,会看到N多个China Gold Suppliers的信息;可是买家没有耐心一页一页看过去的,一般看个3页,看到第5页就非常了不起了。试问哪些同样花了4-7万不等RMB的China Gold Suppliers排在很后面,那92%的Money是不是白花了呢?老阿有句话:只要你给钱,我就给你服务;想要有好的排名吗?那就给更多的Money吧;想一直都有好的排名吗?那就要不断的给更多的Money吧。
b.访cn.alibaba.com china.alibaba的居多,达75%以上;(可以参www.alexa.com,先打www.alexa.com,然后在搜索栏里输www.alibaba.com,点击搜索按钮,就可以看到排名,再点击See Traffic Details就可以看到非常具体的访问情况)
c.买家询盘是群发的:即某个买家发一个询盘,老阿的系统会给这个行业的所有的China Gold Suppliers发送,询盘没有针对性;举个例子:国外某买家发了一条关于采购服装的询盘,收到询盘的客户有做服装的、帽子、手套、围巾甚至于布料的China Suppliers,有时候乃至于风牛马不相及的行业也能收到采购服饰的询盘。
2. EC21、ECPlaza
是源自于韩国,不是中国本土化的B2B平台,效果是有的;但这样的平台不了解目前中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不适合中国外贸企业的需求。如果出现服务上的问题,电话打到韩国去有点不大现实。
3. GlobalSources
这个B2B的平台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它将网络的推广和展会相结合,并配备企业光盘、杂志和全球的展会,可惜价格太高了,入门的费用在$ 15000-20000,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做推广的。
4. Made-In-China
优 点:
a.是一个专业的B2B平台:上面所有的供应信息全部来自于China Suppliers;
b.访问www.made-in-china.com的高达75%以上,国外买家浏览率非常高;(可以参www.alexa.com,先打www.alexa.com,然后在搜索栏里输入www.made-in-china.com,点击搜索按钮,就可以看到排名,再点击See Traffic Details就可以看到非常具体的访问情况)
c.Made-in-china的Toprank服务,可以使你的产品信息随机排在前10名,因为每个关键词只卖前10名;当然也会根据你的需求,可以为你提供不同级别的高级会员服务,同时也会帮你的产品信息向国外买家推荐。
d.价格适中,效果不错,询盘邮件具有针对性,Made-In-China的询盘系统是一对一的发送方式:即国外买家看到你的产品信息后发的询盘邮件只会发到你的Mail里,不会再转发给你的同行或竞争对手。
缺 点:国内知名度目前还不是很高,投放的广告还不是很多。
四. B2B平台与国际搜索引擎相结合的优势
主要是说将公司的产品信息、网站信息在B2B平台和Google、Yahoo、MSN、AOl、Altavista、Ask、Lycos、Alltheweb、 Overture等引擎上做推广、链接。一般国外买家要采购商品的时候会通过两种方式:一、通过国外知名的搜索引擎如Google、MSN、Yahoo、AOL等输入关键词来搜索;二、通过大型的B2B商务网站(alibaba、GlobalSources、made-in-china.com)来搜索。其实这些(alibaba、GlobalSources、made-in-china.com)“.com”网站就是大型的数据库,国外买家通过这些“.com”网站的大型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来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供应商。
或许你们会说,我们自己也在引擎上做了些链接,也到一些B2B(包括国内外的)平台上发布些免费的信息,怎么就没有效果呢?其实你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只是技术和其他方面没有做好,要想在引擎和B2B平台上有效果,就必须在这些引擎和B2B平台上有好的排名,怎样才有排名呢?花钱是在所难免的,其次就是靠技术手段。主要是结合公司的网站,从网页设计、逻辑结构、内容表述、页面META代码编排、网站浏览品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处理,以保证网站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从而使得贵公司的网站在 Google、MSN、Yahoo、AOL等国外知名搜索引擎和B2B平台上有较好的排名;其次到哪些国内外的B2B平台上链接也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的去链接,那样只能是浪费更多的时间,效果不是很好,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要使你的产品信息和网站信息有好的排名和访问量,就要在引擎、B2B平台、国外行业网站、协会网站及其技术手段上都下功夫,才会有好的效果。
其实象所有做外贸的同仁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如果在低成本的投入中取得高额的回报。
这个也是B2B网站方兴未艾的原因。
相信下面的几个网站对各位同仁来说都不会陌生。
1,环球资源 www.globalsources.com
迄今为止,本人认为做的最好的B2B网站,其服务包括网站推广,杂志(electronics),展销会(china sourcing fair)。
A,网站推广效果优势明显,苦在价格太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推荐电子电器类厂家参加,理由是查询有针对性,比较适合做电子商务。
不推荐产品类型,工艺品类(本人经验,两年以前在黄岩一个工艺品厂家就职,当时的价格是USD6000多一年,不是goldsite,查询很多,但是做下来很少)
B,记得好象以前做工艺品的时候也有一个专门的杂志叫什么home&gift还是什么的,记不得了,文具的好象叫paper world现在电子电器的叫electronics,作为供应商是收到不少,不知道在国外发行量怎么样。
C,做为一个新的展览会,环球资源做的 china sourcing fair 确实做的很不错,去年秋交的时候,很多国外的客户都跟我讲说,我要去一个很有名的展览会,在上海,你有摊位吗?
确实后来的效果当然也不错,不象广交会象菜市场,什么都有,也不会都是地摊货。主要我认为可取的还包括他一年两届,费用大概在五万块左右,推荐度比做他那死贵的网站要高多了。
2,阿里 www.alibaba.com
做的最好的中国B2B了吧,马云整天吹嘘自己的网站有多好,一年有多少赢利,据说阿里巴巴的员工都以见到那个小个子为荣,我觉得很搞笑。
马云的成功在于他的眼光独到,做的早。他们中文版会员的费用一年只要三千块钱,这么低的费用为其争取了无数的廉价供应商,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廉价供应商成就了阿里巴巴。他们不单问供应商收取费用,还问买家收取费用,以前注册发布消息不要钱的,后来我就把我一个日本客户的地址和公司名字改了一下去注册,想继续用免费的服务,想不要那么叫什么monica的还是什么老是发EMAIL给我要我交钱注册,要不就威胁我取消我的帐号,呵呵!
他们的服务也不少,现在都会在各大展销会上自己有摊位然后用供应商的钱免费发印着ALIBABA标志的推广杂志,当然也有展览会,不过好象没有上面那个名气那么大
A, 无数的供应商在为ALIBABA争取到更多的买家,当然也为我们带来了血与火的洗礼,一个ENQUIRY会让我们的供应商打的头破血流,到后面仅仅是为了一个几千美金的小单子
B, 目前好象除了ALIBABA的业务员来推广带来的杂志,没有其他的专业介绍供应商的杂志(不包括那些展销会的推广杂志),略过
C, 缺!期待其他同仁补充
3,中国制造 www.made-in-china.com
在人气和规模都无法跟上面的两家B2B巨擘相比,他来自一个有不大喧嚣却有着很厚的人文气息的城市的产物,总部在南京,他的开始也并不高调,我们都很幸运的注册了免费的会员。可能高速增长的供应商库也助长了这个网站的野心,如果他们可以再坚持几年的免费服务,那么我敢说中国制造的效果不会比上面的两家差。
没有杂志和展销会,专注与电子商务,由官方链接而来。
不过鱼龙混杂的查询也许是他最大的弊端吧。
4, EC www.ec21.com
这个网站应该是韩国人办的,总部在韩国。
有别与其他B2B的网站的是,他更倾向于向我们这些注册的供应商推销产品,呵呵。
我在上面注册了一个用户,因为是注册的是一个贸易商,我就经常收到一些韩国厂商发来的推销产品的EMAIL,而且推销产品的EMAIL比查询产品的EMAIL要多得多。
其实如果读者有心情,并且有时间的话,不妨花点精力去上传图片啊,写点公司资料啊,他里面提供的服务其实跟MADE-IN-CHINA差不多,作者实在是懒的去做,不知道效果怎么样,读者不妨一试。
5,Ta www.tpage.com
可以叫做全球黄页了吧!
他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很广泛的网络,基本上一些象样的国家都有TAGE的分站。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他的网站的人气不是太旺,效果一般。
最近好象国内的服务有点起色。
另外,读者要注意的一点是TPAGE有着其他B2B网站不可比拟的巨大trade lead,如果你有心思,那么可以每天留意上面出来的新的trade lead,日积月累,肯定会有收获,比较起来那么在贸易公司工作的朋友,工厂的读者可以不必太在意这些贸易信息。
介绍了以上几个B2B网站,希望大家对B2B能有一个方向性和选择性,与其大海捞针,不如集中力量,找到一个认真对待,集中火力攻下一个你比较有优势而查询又比较严肃的客户。
不过made-in-china也有缺点,就是它的国外访问量只有1100左右(国外访问量占总量的85%),阿里的2100左右(我看到他的国外访问量只占其访问总量的17%左右),环球的500左右(100%国外访问量),只有阿里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