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三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古诗三首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 ||
| 预习字词 | 1.将生字和读音连线,再读一读。 昼 耘 稚 漪 桑 晓 zhì zhòu yún xiǎo sānɡ yī 2.描一描,把下面的生字写正确。 “捺”变“点”: 不能多一“点”: 3.查字典,给多音字组词语。 供:gōng( )( ) gòng( )( ) 4.写出加点的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 稚子金盆脱晓冰。 稚子:____________ 草满池塘水满陂。 陂:____________ 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____________ 信口:__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了儿童在桑树下( )。 A.斗蟋蟀 B.捉迷藏 C.学种瓜 2.《稚子弄冰》中的孩子把( )用线穿起来敲打玩耍。 A.铜盆 B.冰 C.银钲 3.《村晚》中描写了一个悠闲自在的____________形象。 | |||
| 资料搜集 | 搜集诗人范成大、杨万里、雷震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中的这几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什么感情?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祖父的园子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祖父的园子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wō B.kěn C.dū D.bàng E.gē 啃( ) 蚌( ) 割( ) 嘟( ) 倭( )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明晃晃(huǎng huàng) 摇晃(huǎng huàng) 晃眼(huǎng huàng)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圆滚滚 明晃晃 马马虎虎 存心 随意 阴凉 (1)李小闹( )要捉弄小豆豆,把她的作业本偷偷地藏了起来。 (2)马小虎总是把自己的东西( )乱放。 | |||
| 内容感知 | 课文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___的。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__________、种小白菜、__________……园中的一切动物、植物都是__________地生长着。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萧红的资料。 2.搜集图片,比较谷穗和狗尾草。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月是故乡明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月是故乡明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篝火( ) 萌动( ) 澄澈( )( ) 燕园( ) 徘徊( ) 旖旎( )( )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浩(渺 缈) (瑞 端)士 (莱 菜)芒湖 万(顷 倾) 巍(峩 峨) 点(缀 辍) 3.根据课文,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顶( )立( ) 恍然( )( ) 相映( )( ) 离( )背( ) ( )( )万顷 良( )美(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陪衬 烟波浩渺 风光旖旎 巍峨 茂林修竹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 2.“我”的故乡群山连绵起伏,可以很好地观赏“月出于东山之上”的景象。( ) 3.“我”认为那些广阔世界里的大月亮,都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 ) 4.“我”至今无法忘记故乡的小月亮。( ) | |||
| 资料搜集 | 季羡林,中国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译著《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
| 阅读质疑 | 1.故乡的小月亮有什么含义?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梅花魂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梅花魂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 ||
| 预习字词 | 1.给下面的生字补全音节。 ____àng ____āi ____iú ____àn ____ènɡ b______ ____ōu 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m____ l____ j____ q____ j____ 码 撩 绢 侨 眷 2.根据本课的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玷”是多音字,读音是zhàn和diàn。( ) (2)“腮边、撩乱、誊恋”书写都正确。( ) (3)“秉”在“秉公”这个词语中是“掌握,主持”的意思。( )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漂泊 颇负盛名 玷污 欺凌 低头折节 境遇 秉性 眷恋 (1)无论在外( )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乡情。 (2)无论处在怎样的( ),奶奶总是心平气和,积极乐观。 | |||
| 内容感知 | 本文通过写“我”的__________,作为一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__________的挚爱,表现了他对__________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是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的花。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__________的秉性。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陈慧瑛的资料。 2.搜集梅花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为什么外祖父特别爱惜墨梅图?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草船借箭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草船借箭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A.nǔ B.chéng C.màn D.nà E.léi F.dū G.cáo H.yú 周瑜( ) 幔子( ) 曹军( ) 丞相( ) 都督( ) 擂鼓( ) 呐喊( ) 弓弩( ) 2.描一描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尽量把字写正确、工整。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妒忌 推却 委托 预计 军令状 疑惑 调度 神机妙算 (1)周瑜十分( )比自己有才干的人。 (2)诸葛亮( ),顺利地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 |||
| 内容感知 | 1.课文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 A.周瑜妒忌诸葛亮 B.鲁肃帮助诸葛亮 C.诸葛亮草船借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周瑜的特点是( ),曹操的特点是( ),诸葛亮的特点是( )。 A.生性多疑 B.神机妙算 C.嫉贤妒能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诸葛亮的资料。 2.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为什么鲁肃会帮助诸葛亮?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景阳冈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景阳冈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踉跄( )( ) 霹雳( ) 榜文( ) 景阳冈( ) 咆哮( )( ) 铁锤( ) 擒拿( ) 一双箸( ) 2.根据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ó pō 湖泊( ) 停泊( ) 血泊( ) chāo chuò 绰约( ) 绰梢棒( ) 绰绰有余(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筛酒 请勿自误 诡诈 败落 耻笑 踉踉跄跄 咆哮 疏软 (1)他因为不懂节俭,家境渐渐( )了。 (2)马小虎怕被大家( ),只好硬着头皮走上讲台。 | |||
| 内容感知 | 武松一日来到________地面,又饥又渴,在一家酒店连吃了十几碗______。店家告诉他景阳冈上有________,劝他不要过冈,可酒壮英雄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________,果然遇到了__________,武松与老虎展开了较量,最终______________。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武松的资料。 2.搜集《水浒传》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店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老虎,武松为什么还要过冈?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7* 猴王出世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猴王出世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芝兰(zī zhī) 獐鹿(zāng zhāng) 迸裂(bèng bìng) 带挈(qì qiè) 山涧(jiān jiàn) 镌刻(juān juàn)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填序号。 A.遂 B.逐 A.冥 B.瞑 A.饶 B.挠 未( ) ( )目 阻( )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迸裂 顽耍 赶闲 耍子 喜不自胜 造化 天造地设 顽劣 上面的词语中,表示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是__________;表示事物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的是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石猴出生后与猴群和其他动物相处得不好。( ) 2.石猴非常勇敢,也非常无私。( ) 3.众猴进入山洞后反悔了,不想拜石猴为王。( )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西游记》的资料。 2.搜集其他《西游记》的片段,读一读。 | |||
| 阅读质疑 | 1.众猴为什么肯拜石猴为王?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红楼春趣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再把词语读一读。 A.qià B.chāi C.tì D.dūn E.chǎnɡ F.wén 窗屉子( )晴雯( )恰似( )宝钗( )敞地( )高墩( ) 2.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A.讳 B.伟 A.晦 B.悔 A.钗 B.杈 忌( ) 后( ) 树( ) ( )大 ( )气 金( ) 3.给多音字标注恰当的读音。 豁喇喇( ) 喇( )叭 哈喇( )子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未了 齐整 小器 忌讳 晦气 巴不得 兴头 登时 | |||
| 内容感知 |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课文主要写了大观园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这件事。( ) (2)宝玉等人并没有亲自放风筝,而是看小丫头们放。( ) (3)大家都有自己的风筝,唯独宝玉没有。( ) 2.大家把自己的风筝放走是为了( )。 A.放晦气 B.看着有趣 C.再做新的风筝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红楼梦》的资料。 2.搜集《红楼梦》的其他片段,读一读。 | |||
| 阅读质疑 | 1.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风筝放走?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古诗三首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 ||
| 预习字词 | 1.补全加点字的音节。 ____èn 五千仞 m____ 摩天 ____ì 蓟北 ____ì 涕泪 ____ánɡ 满衣裳 x____ 襄阳 2.根据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解释下列词语。 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仞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从军行》中,表现了战争的持久和将士们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描写生活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诗人计划行程、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资料搜集 | 1.王昌龄,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陆游,字______,号______,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
| 阅读质疑 |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gé B.chú C.shū D.àn E.nǐ F.sǔn 损( ) 拟( ) 殊( ) 躇( ) 黯( ) 革( ) 2.根据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完成填空。 拟定 锻炼 慰问 眷恋 奔赴 特殊 下意识 (1)听了妈妈的话,我( )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衣兜。 (2)老师告诉我们,要加强体育( )。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内容排序。 (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运回岸英遗骨,而朝鲜方面提出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 )毛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毛接到毛岸英在战场牺牲的电报后悲痛万分。 ( )毛做出将爱子的遗骨安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毛的资料。 2.搜集毛岸英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军 神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 ||
| 预习字词 | 1.补全加点字的音节,再把词语读两遍。 q____ ____ěn b____ sh____ k____ ____í 重庆 诊所 绷带 审视 一声不吭 慈祥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熟练 惊疑 审视 一针见血 一声不吭 由衷 慈祥 肃然起敬 (1)妈妈( )地指出了马小虎经常迟到的原因。 (2)邻居家住着一位( )的老奶奶。 | |||
| 内容感知 | ________在一次战斗中________负伤后,乔装去一个德国医生开设的诊所求治,他为了__________________,手术中坚决不用__________,忍痛接受________刀。德国医生称他为“________”。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关于刘伯承将军的资料。 2.搜集关于麻醉剂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德国医生开始时为什么态度很冷漠?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清贫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或补全本课生字的音节。 ____óu j____ ____uó d____ b____ ______ 筹 矜 镯 裆 彼 坞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筹 酬)集 被(俘 殍) 金(蜀 镯) (矜 衿)持 裤(档 裆) 裤(褂 卦) 3.查字典,选择加点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hè xià 威吓( ) 惊吓( ) 恐吓(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朴素 奢侈 矜持不苟 热望 惊异 齿冷 (1)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是爷爷一直保持着( )的生活习惯。 (2)人们向他投去( )的目光。 | |||
| 内容感知 | 课文叙述了________被俘时,两个国方兵士反复搜身、恐吓,想从他身上得到__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事,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关于方志敏烈士的资料。 2.搜集方志敏烈士的其他文章,并读一读。 | |||
| 阅读质疑 | 1.为什么两个国方兵士对没有从“我”的身上搜到钱感到十分怀疑和惊异?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人物描写一组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本课生字的读音,再正确地读两遍。 嘎( ) 绊( ) 揪( ) 扳( ) 腕( ) 铸( ) 颧( ) 疤( ) 侄( ) 痰( ) 揩( ) 2.根据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查字典,给多音字“监”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ān jiàn 监生( ) 监督( ) 监狱(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虎势儿 下冷绊子 破绽 格局 挺脱 硬棒 | |||
| 内容感知 | 《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比赛__________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通过对__________的__________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身体结实、硬棒的人力车夫的形象;《两茎灯草》记述了__________临死时因__________________,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登时就没了气”的故事。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骆驼祥子》的资料。 2.搜集吴敬梓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中对祥子的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刷子李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tǒng B.niē C.zhà D.zhèng E.zhàn 怔( ) 蘸( ) 桶( ) 诈( ) 捏( )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只有……才…… 只要……就…… 他( )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绝活 半信半疑 派头 衔接 屏障 神圣 侵犯 露馅 轰然 难堪 (1)大家对刷子李的手艺感到( )。 (2)曹小三不敢告诉师傅裤子上有白点,害怕师傅( )。 | |||
| 内容感知 | 刷子李有高超的__________技艺。一天,他带着徒弟__________去刷屋子,徒弟非常关心师傅________________。忽然,徒弟发现师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敢说,后来才知道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印证了刷子李确实身怀绝技。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冯骥才的资料。 2.搜集小说集《俗世奇人》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自相矛盾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根据“夫”在字典中的解释,写出正确的读音。 夫:fū ①成年男子的通称。②旧时尊称老师或学者。③丈夫,跟“妻”“妇”相对。 fú ①文言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②文言助词。 夫妇( ) 夫子( ) 夫天地者( ) 农夫( ) 3.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陷: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夫: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1.楚国人夸耀自己的盾( )。 A.物莫能陷也 B.于物无不陷也 2.有人向卖矛和盾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面对别人的提问,卖矛和盾的人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填原文)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韩非的资料。 2.搜集其他成语故事,并读一读。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田忌赛马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写出读音并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 )成竹 摩( )擦( ) 跃跃( )( ) 兴致( )( ) ( )( )声色 出( )划( )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赏识 脚力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引荐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双方赛马的出场顺序。 场次 | 田忌 | 齐威王 | |
| 第一场比赛 | ||||
| 第二场比赛 | ||||
| 第三场比赛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孙膑的资料。 2.搜集田忌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田忌第一场比赛输了,为什么一点儿都不着急?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跳水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加点的生字的读音。 放肆( ) 桅杆( ) 撕咬( ) 吓唬( ) 扭身( ) 龇牙( ) 咧嘴( ) 船舱( ) 2.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尽量把字写得正确、工整。 3.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肆 肄)意 铁(勾 钩) 海(殴 鸥)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放肆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吓唬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1)猴子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所以十分( )。 (2)眼前的情景让船上的人们全都( )。 | |||
| 内容感知 | 在一艘环游世界的________上,水手们拿一只________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__________,并挂到________上。孩子____________,陷入危险的境地。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孩子得救了。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2.搜集帆船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船长为什么要用逼着孩子跳水,而不用其他办法?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威尼斯的小艇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或补全本课生字的音节,再读一读。 n____ ______ ____ònɡ ____āo ____ián ____ǎ ____ǒnɡ 尼 斯 纵 艄 帘 码 笼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A.沉寂 B.静寂 (1)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2)(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纵横 手忙脚乱 哗笑 簇拥 沉寂 笼罩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驾驶小艇的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 2.小艇是老年人喜欢的出行工具,年轻人喜欢坐车。( ) 3.小艇只适合在白天使用,晚上人们不乘坐小艇。( )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马克·吐温的资料。 2.搜集威尼斯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牧场之国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荷兰风光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 ||
| 预习字词 | 1.写出加点的生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毛毡( ) 牛犊( ) 远眺( ) 膘肥体壮( ) 公爵( ) 吆喝( ) 牲畜( ) 哞哞声( )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画“ ”。 (眺 跳)望 (骏 俊)马 飞(驰 弛) (绵 棉)羊 (玲 铃)铛 一(罐 灌)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注 仪态 端庄 威严 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舒缓 (1)爸爸工作时十分( )。 (2)小豆豆很想去看一看( )的大草原。 | |||
| 内容感知 | 课文描绘了________一天之中的景象:白日里原野辽阔无垠,宁静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在牧场里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牧场一片__________。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卡雷尔·恰佩克的资料。 2.搜集荷兰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金字塔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将生字和对应的读音连线。 愧 熠 遐 黏 刃 淤 湛 xiá kuì yì rèn nián zhàn yū 2.选一选,给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 翻(驿 译) 不(愧 傀) (挨 埃)及 泛(滥 烂)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雄浑 激荡 熠熠发光 情趣 遐想 幽思 不可思议 精湛 (1)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 (2)古代人建造出了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让我们感到( )。 | |||
| 内容感知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金字塔的外形像一个汉字的“金”字。( ) 2.金字塔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 3.古埃及人在掌握的科学知识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建成了金字塔。( )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金字塔的资料。 2.搜集埃及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这两篇小短文分别有什么特点?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杨氏之子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本课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梁(niánɡ liánɡ) 诣(yì zhǐ) 禽(qín qínɡ)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3.解释下面的词语。 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1.孔君平叫出杨氏之子的原因是( )。 A.孔君平很喜欢逗小孩儿 B.孩子的父亲不在家 C.他很想吃杨梅 2.杨氏之子和孔君平在对话中都拿对方的( )做文章。 A.水果 B.家禽 C.姓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很有礼貌,懂得招待客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反应敏捷;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很善于应对。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世说新语》的资料。 2.搜集其他关于儿童善于应对的小古文,并读一读。 | |||
| 阅读质疑 | 1.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手指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琴弦(xián xuán) 揿电铃(xiān qìn) 搔痒(sāo shāo) 窈窕(tiáo tiǎo) 污秽(suì huì) 憎恨(zēnɡ zènɡ) 2.描一描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尽量把字写正确、工整。 3.查字典,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áo bó bò 薄弱( ) 薄饼( ) 薄荷( ) 单薄(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窈窕 强硬 机敏 堂皇 养尊处优 渺小 附庸 (1)她从小过惯了( )的生活,所以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2)和宇宙相比,地球显得很( )。 | ||
| 内容感知 | 课文写了五根手指的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各有________,各有________,但如果能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是根根________,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之分。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丰子恺的资料。 2.搜集关于团结的名言。 | ||
| 阅读质疑 | 1.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生预学案设计
| 课题 | 童年的发现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 预习字词 | 1.把加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再把词语读两遍。 胚胎( ) 祸患( )( ) 痴迷( ) 困窘( ) 2.根据本课的生字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娜”的读音是nà,多用于女子的名字。( ) (2)“伊”和“依”“漪”的读音相同。( ) (3)“赋”可以组词为天赋、赋予。( )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完成填空。 祸患 迷恋 天赋 痴迷 绞尽脑汁 驱逐 上面的词语中,表示入迷到呆傻的程度的是____________;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的是____________。 | |||
| 内容感知 |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缘于( )。 A.“我”在书上看到的故事 B.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C.梦中飞行 2.“我”的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为此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认为“我”( ),当众把“我”赶出课堂。 A.不怀好意 B.嘲笑老师 | |||
| 资料搜集 | 1.搜集作者费奥多罗夫的资料。 2.搜集细胞的资料。 | |||
| 阅读质疑 | 1.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