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2.22 | |||
| 课题 | 1、二月二,龙抬头 | ||||||||
| 教材 分析 | 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星于全国各民族地区,因时间在农历的二月二,故称二月二。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 |||||||
| 过 程 与方法 |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
| 教学重点 |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
| 教学难点 |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
| 教学突破 |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 | ||||||||
| 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本日历,“二月初二”绘制成大日历。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1.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在日历上自由寻找) 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惊蛰是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 | " 可先让学生自己交流一下所知道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2.了解龙抬头的日子。老师出示大日历“二月初二”,让学生说出:这张日历的农历是几月几日?二月初 二属于哪个节气?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 3.老师讲故事,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讲完,提问: (1)传说中说了一件什么事?里边都有谁? (2)张娃和莹花在什么地方掏水?开始掏到水了吗? (3)最后是怎样掏到水的? (4)人们是怎样来纪念二月二这个日子的? | " 可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龙”的知识。 最后可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二月二的知识。 | ||||||||
| 板书 设计 | 二月二,龙抬头 二十四节气: 习俗:男子剃头、炒豆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能够了解有关二月二的一些习俗。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3.5 | |||
| 课题 | 2、重阳节 | ||||||||
| 教材 分析 | 重阳节——中国的又一传统节日。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当前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让儿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 |||||||
| 过 程 与方法 | 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给老人们捎上节日的问候,提高动手能力。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 ||||||||
| 教学重点 | 让儿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 ||||||||
| 教学难点 | 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给老人们捎上节日的问候,提高动手能力。 | ||||||||
| 教学突破 | 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给老人们捎上节日的问候,提高动手能力。 | ||||||||
|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1.介绍重阳节的意义:同学们,你们知道重阳节吗? 重阳节在哪一天? 重阳节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登高辟邪,祈福免祸) 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新的意义?(尊敬老人) 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利用这次活动,来体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增长我们的见识,加深我们对自己亲人特别是老人们的感情,这是很有意义的。 2.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 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 | 首先得让学生了解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3.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诗歌。 5.开展 “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的讨论。 (1)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2)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3)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4)陪伴老人一起游览一次海门的一些景区。 (5)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可以是水果拼盘)。 (6)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 " 最后可让学生办一期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 ||||||||
| 板书 设计 | 重阳节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习俗:登高、赏菊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3.16 | |||
| 课题 | 3、热热闹闹话端午 | ||||||||
| 教材 分析 |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端午节的来历和特有的习俗。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适当补充。 | |||||||
| 过 程 与方法 | 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风俗。 | ||||||||
| 教学重点 | 在练说的基础上,整理资料。 | ||||||||
| 教学难点 | 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 ||||||||
| 教学突破 | 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 ||||||||
| 教学(具)准备 | 让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是哪一天呢? 再过一个多月,就到端午节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好吗?板书:端午节 二、根据资料,小组交流 课前资料搜集了吗?你是从哪儿搜集的?看来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肯定很丰富。书中胡瑞芝同学也找来许多端午节的资料,那现在让我们赶紧先在四人小 | 可先了解学生谁吃过粽子?交流一下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食物?再引出端午节。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组内把你的资料共同分享一下,看看谁搜集的资料最多、最生动! 四人小组交流。 三、根据资料,全班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我们一起来宣布:“端午节日知多少”知识竞赛,现在——开始!(配激烈鼓点) 1、谁能给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吗?(板书:由来) 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呢? 指名交流。……(贴字条板书:屈原的传说、伍子胥的传说、曹娥的传说、田文的传说……) 教师小结:正因为不同地区端午节由来的传说各不相同,所以端午节就有了很多别称,比如:诗人节、女儿节、龙节…… 2、谁能介绍你们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有什么好吃的? 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呢? 指名交流。……(贴字条板书:吃粽子鸭蛋、插艾草菖蒲) (板书:习俗) 3、其实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还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呢!你搜集到了什么? 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呢? 指名交流。……(贴字条板书:赛龙舟、点雄黄、挂石榴花、悬钟馗像、挂五毒图……) 哪位同学也是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能补充吗? 4、小结:同学们交流得可真精彩,通过搜集资 | 可介绍一下端午节吃的粽子是怎样做的。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料,你们掌握了这么丰富的端午节知识。看来搜集资料这个方法还真不错! 四、选择资料,整理资料 1、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班要出一期以端午节为主题的黑板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需要同学们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还可以穿插介绍你们家过端午节的有哪些习俗。 2、那这么多资料,是不是全都要用进去呢? 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选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你最想写什么呢?(指名说)就可以以此为题。有没有谁想介绍几个方面的?那这两个方面怎么连接起来呢?(指名说) 3、有了材料,是不是原文照抄呢? 对了,第二个小窍门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
| 最后可告诉学生在黑板报上加上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谚语。 | ||||||||
| 板书 设计 | 热热闹闹话端午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点雄黄、挂石榴花、悬钟馗像、挂五毒图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3.28 | |||
| 课题 | 4、在这一天里 | ||||||||
| 教材 分析 |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有关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让孩子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 |||||||
| 过 程 与方法 | 让孩子知道七夕节的一些习俗习惯。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培养孩子对我国古文化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重点 | 让孩子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 ||||||||
| 教学难点 | 让孩子知道七夕节的一些习俗习惯。 | ||||||||
| 教学突破 | 让孩子知道七夕节的一些习俗习惯。 | ||||||||
| 教学(具)准备 | 视频,PPT,与七夕有关的资料。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一)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孩子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哪些知识面特广的孩子能跟老师说说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二)学习新知,探究七夕节 一、 简单介绍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首先老师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1、 学生观看视频----七夕节的来历。 2、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 | 可先让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二、七夕节的习俗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七夕节的习俗呢? 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七夕节的习俗。 提问: (1) 为什么要在七夕节拜七姐? (2)为什么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 (4) 为什么要在清明插柳呢? 三、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七夕节的资料。 1、讲一讲自己家乡是怎样过七夕节的? 2、聊一聊全国各地市怎样庆祝七夕节的?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这么多有关七夕节的知识,希望孩子们回去能和爸爸、妈妈或者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四)课堂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七夕节这一天里吃的食品。 | " 3、谈一谈你还知道七夕节的哪些活动? 4、节日花絮:了解有关七夕节的诗词。 | ||||||||
| 板书 设计 | 在这一天里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七夕节的来历及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4.13 | |||
| 课题 | 5、美丽的维吾尔服饰 | ||||||||
| 教材 分析 |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佩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的一些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让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 |||||||
| 过 程 与方法 | 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维吾尔族服装。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 ||||||||
| 教学难点 | 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维吾尔族服装。 | ||||||||
| 教学突破 | 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维吾尔族服装。 | ||||||||
| 教学(具)准备 | 服装图片、音乐、空白的服装、各种装饰材料。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1、播放民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引发学生兴趣。 这首曲子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音乐吗? 它是的民族音乐。 2、了解维吾尔族的生活。 出示维吾尔族的生活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对少数民族感兴趣。 (1)、水果丰富 (2)、能歌善舞 (3)、服饰艳丽 | 可让学生一起跟唱一下这首歌曲。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小结:维吾尔族人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和我们不同。 3、感知维吾尔族服饰 出示维吾尔族服饰的图片 他们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小结:维吾尔族人服饰,男子传统服装为条绒无领黑色或花条布袷袢,黑长裤。腰系质地不同的方形腰带,头戴小花帽。女子无论春夏秋冬,都喜欢穿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艾德丽斯绸宽袖连衣裙,外罩黑色金丝绒对襟绣花小坎肩。 4、装饰民族服装 这里有许多白色的维吾尔族服装,请你们为他们装饰上花边或者花纹,让它们变得更漂亮。 5、民族服装展示会 | 可分别找一找维吾尔服饰的男装和女装各有什么特点。 最后可让学生搜集一下维吾尔族的鞋靴有什么特点。 | ||||||||
| 板书 设计 | 美丽的维吾尔服饰 特点:与鲜花息息相关。 服饰与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宗教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5.23 | |||
| 课题 | 6、藏族服饰 | ||||||||
| 教材 分析 | 藏族广布、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配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藏族服饰的特点。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 |||||||
| 过 程 与方法 | 能了解藏族服饰的特点。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重点 | 能了解藏族服饰的特点。 | ||||||||
|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突破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同学们一定见过艳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装,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少数民族中的藏族服饰。 二、了解藏族的生活。 1、出示藏族的生活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人的生活,对少数民族感兴趣。 (1)、水果丰富 (2)、能歌善舞 (3)、服饰绚丽多彩。 | " 先回想一下维吾尔族服饰有什么特点。再引入藏族服饰。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2、绚丽多彩的服装 教师:藏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藏族人们的生活。 3、感知藏族服饰 展示藏族服饰的图片 他们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4、藏族服饰智多星: 藏族服饰的配饰有什么特点? 藏族服饰的配色特点是怎样的? 三、拓展 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研究一下。 | " 可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藏族的服饰图片,在通过图片交流一下藏族中的男装、女装各有什么特点。 | ||||||||
| 板书 设计 | 藏族服饰 地理位置: 服饰特点: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藏族服饰有了什么的了解。 | ||||||||
| 版本 | 学校课程 | 主备 教师 | 魏建 | 辅备 教师 | 时间 | 5.9 | |||
| 课题 | 7、苗族服饰 | ||||||||
| 教材 分析 | 苗族自古就有“好五色衣裳”之称。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盛赞苗族服饰可与天上云彩媲美。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苗族服饰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与技能 | 了解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歌舞和民间工艺。 | |||||||
| 过 程 与方法 | 理解苗族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 |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重点 | 了解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歌舞和民间工艺。 | ||||||||
| 教学难点 | 理解苗族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 | ||||||||
| 教学突破 |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 | ||||||||
|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 教 学 过 程 | 师生活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我国著名歌唱家在台北小巨蛋剧场举行演唱会的演出图片。 让学生观看图片后猜一猜: 画面中穿着民族服装的是谁?她穿着哪个民族的服饰?她是哪个民族?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苗族,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浓墨重 彩的民族——苗族。 | |||||||||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 二、讲授新课——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绚丽多姿的服饰 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苗族的服饰。具体分为两个小组: 第一组:女性服饰特点 第二组:男性服饰特点 1.女性服饰 (1)女装——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2)银饰——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2.男性服饰:简单 (二)独具匠心的工艺 苗族民间工艺丰富,有蜡染、刺绣、银饰、织锦、挑花等多种类型。苗族的蜡染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美丽花纹。 三、课堂小结 四、收获与体会 五、拓展课业 五指联动:上网查找苗族人的生活禁忌。 |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首先由学生根据主板书的内容,积极思维,大胆总结。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我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从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以便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 ||||||||
| 板书 设计 | 苗族服饰 特点: 银饰品: | ||||||||
| 教后 反思 | 学生对苗族服饰有了深刻的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