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8:04
文档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课题声音的特性课标陈述了解乐音的特性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每个声音的特性都是从生活中的声现象引入,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较好的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教材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内容,因有了振动发声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声音的不同特性与振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乐音的三种特性,而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推荐度:
导读课题声音的特性课标陈述了解乐音的特性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每个声音的特性都是从生活中的声现象引入,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较好的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教材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内容,因有了振动发声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声音的不同特性与振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乐音的三种特性,而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课   题

声 音 的 特 性

课标陈述了解乐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每个声音的特性都是从生活中的声现象引入,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较好的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教材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内容,因有了振动发声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声音的不同特性与振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乐音的三种特性,而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但他们对音调与响度的描述往往是不准确的,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从探究意识与探究方法来看,本节的两个探究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初中学生进行的首次较为完整的探究,首次接触控制变量的思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有效的引导,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响度和音调,能对二者进行区别。通过探究,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辐的关系,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简单了解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的有关知识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感受声音世界的神奇与和谐。

评价设计1.通过“跟踪练习一”第1题、“跟踪练习二”、“当堂测试”第1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自主学习提纲的完成,“跟踪练习一”第2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跟踪练习三”、“当堂测试”第2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课前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梳子、硬纸片、鼓等

学生用具:钢尺、橡皮筋、小锤、音叉、乒乓球、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5min)

1.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①课件演示:弹钢琴,不同的音阶引出音调

②播放:不同音量的《春天在哪里》片段引出响度

③听声辨人,引出音色

回答:振动

感受并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

感受并描述声音大小的变化

感受声音的特色

既是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由学生的描述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

音调

(15min)

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猜想:通过用纸片刮梳子,引导学生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跟什么有关。

实验方案:

1. 如何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让学生用钢尺和橡皮筋动手体验。

2.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就只能改变振动的快慢,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实验步骤:①把钢尺____按在桌面上,使其一端伸出桌边。(注意手按住的位置)②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③改变钢尺_______,再次拨动钢尺。

3.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和声音的___。

4.操作过程中注意_______(控制变量法)

巡视指导:

对实验不成功、不规范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提醒与指导

组织交流:

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展示,给予评价

二.自主学习:频率

自学指导:

指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引出频率,提拱自学提纲,提出自主学习要求

组织交流

三.跟踪练习一

1.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2.“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太小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评价结果

明确问题

提出猜想,明确探究方向

明确通过改变发声体的长短、松紧等方法,都可以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明确方法:

感受控制变量的必要性。

阅读课本,找出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各小组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寻找适当方式改变物体振动的快慢,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展示交流: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

依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本相关部分,自主学习。

展示自学成果

对照检查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完整的探究,教师的引导十分必要。因此本探究活动,从问题的提出,到提出猜想,再到实验的设计,以及学生的操作过程都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其中如何改变物体振动的快慢,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往往感到困惑,老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强制变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精选两个小题,检测本模块学生的学习成果

探究主题二:

响度

(10min)

一.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猜想:通过鼓上撒些泡沫粒,不同的力度敲鼓,引导学生猜想

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①用小锤___敲音叉,使它振动,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②用小锤___敲音叉,使它振动,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

2.比较两次小球被弹开的___和声音的___。

3.注意问题:用____音叉,只改变发声体的振幅(控制变量法)。

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

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展示,给予评价

二.跟踪练习二

1.雷声“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评价结果

明确问题

提出猜想,明确探究方向

明确方法

阅读课本,找出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小组合作积极动手完成实验

展示交流: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

对照检查

本探究活动是对上一个探究活动的所经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强制变量的必要性。

精选两个小题,检测本模块学生的学习成果

探究主题三:

音色

(5min)

1.找出影响因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2.听声辨乐器

播放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乐曲《梁祝》

3.波形分析

展示音叉、钢琴、长笛对同一个音产生的波形图

4.跟踪练习三

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评价结果

阅读课本找出影响声音音色的因素。

欣赏的同时,感受尽管同一乐曲,但声音不同

认识尽管振幅、频率相同,但波形不同

对照检查

通过形象感知与理性分析,使学生强烈感受到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即让学生印象深刻,又使课堂妙趣横生。

回归目标(6min)

梳理知识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照进行知识回顾

对应目标,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当堂测试

 (3min)

出示测试题:

1.“男高音在引吭高歌”, 这句话里的两个“高”字,第一个指的是    ,第二个指的是    。

2. 声纹锁是一种神奇的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B、响度

C、音色D、声速 

评价结果

检测

对照检查 

精选两道习题,检查目标1、3的达成

拓展延伸

(1min)

布置作业

分层次布置作业

明确作业内容、要求,量力而为。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

        音调    高低   振动的快慢(频率)

        响度    强弱   振动的幅度(振幅) 

        音色    特色     材料 结构 

学生对声音的特性及其含义和影响因素一目了然。

文档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课题声音的特性课标陈述了解乐音的特性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每个声音的特性都是从生活中的声现象引入,并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较好的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教材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内容,因有了振动发声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声音的不同特性与振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乐音的三种特性,而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