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现状与问题
1、教师讲授的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学,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要怎样教?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学生被动学习,各种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2、 课堂教学注重于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考虑得很少,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只关注知识而不关注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 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极少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讲解,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校本研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效益。集体备课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集体智慧没有施教于课堂,总是自我为中心,各种教研活动研究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没有潜心研究解决办法,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堂教学时间投入和产出不相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这两个主阵地,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目标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总体模式——高效课堂模式。
1、教学模式特点:
教学环节“三环”:课前、课中、课后。
教学内容“三级”:A级为学生自学、互学能达到的基础目标;B级教师点拨的深层教学目标;C级与本课知识相相连的拓展与应用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五元”:预习,完成预习生成单;高效热情的小组学习;巩固拓展的综合知识;即时把控的课末检测;下步的预习链接。
2、模式渗透:
“三全”立体式课堂:全员参与、全过程体现、全面发展。
3、遵循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2)自主的原则;(3)合作的原则;(4)开放的原则;(5)高效的原则;(6)激励的原则;
4、模式支点:
两主体:教师和学生
三大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大环节
五要素:(1)学生主角;(2)小组形式;(3)宗旨明确:①增强学习主动性;②挖掘学生无限潜能;③培养综合素质;(4)高效核心:
①快节奏;②大信息;③及时测;④效果好(5)团队互动(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家与校)
5、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前——
教师:
(1)认真解读教材。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晰教学任务,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一节课中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长。
(2)根据学生、班级的实际备课,找出教学的需求点。
(3)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精心设计“三案”(即: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
学生:
(1)预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先进行学习)
(2)完成问题生成单(可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在预习环节中进行思考,尝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习方法。
课中——
教师:关注、服务、激趣、引导、点拨、归纳、激励、检测、拓展
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评价
课后——
教师:(1)反思。(2)跟踪辅导。(3)布置新学的习任务。
学生:巩固。
6、“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品质要求:
教师: 勤于钻研,关注学情,积极组织,适时点拨,真心赏识,博学善思,团队协作。
学生: 主动求知,勤于思考,学会倾听,善于吸纳,敢于质疑,自信展示,善于合作,真心赏识,积极分享。
7、氛围营造:
课堂上老师始终站在学生队伍的后面或小组中,把课堂空间让给学生。
小组的组成上,每个组安排4—6人,组长由各小组成员竞争上岗,让他们轮流当一次组长,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激活思维,释放潜能。
8、教学流程:
| 教学流程 | 教师 活动 | 学生 活动 | 操作要点 |
| 课前 | ①解读教材 ②拟定课案 ③下发“问题生成单” | ①明确任务 ②自主预习 ③完成问题生成单 | 一元: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 教师认真设计预习作业―― “问题生成单”;学生在“问题生成单”指导下,限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初会初步把握教材,初步建立知识和方法体系。 |
| 课中 | ①了解学情,搜集信息 ②筛选问题,引导探究 ③参与研讨,合作交流 ④质疑问难,总结提升 ⑤目标检测,巩固拓展 ⑥教师评价,情感升华 | ①汇报预情,提出问题 ②自主探究,尝试体验 ③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④提出质疑,完善提高 ⑤即课检测,思维冲浪 ⑥学生评价,丰富内涵 | 二元:高效热情的小组学习 学:小组对预学验收,交流答疑难(群学); 学生通过读、写、算、记……巩固预习自学课的全部任务。 师:对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尚未弄懂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以读教材为主线,教材知识化。 三元:巩固所学的综合知识 学:群学 学会。联系巩固,迁移应用。 师:精讲,矫正,点拨,拓展。 四元:即时把控的课末检测 生:①独学。学生完成即课检测单;②群学。相关拓展的知识。 师:①精讲要题,矫正点拨;②知识和思想方法梳理构建。 |
| 课后 | ①教学思考:正思与反思 ②作业反馈:关注学困生 ③新知链接:下发预习单 | ①完成作业,组内互评 ②查漏补缺,互帮互学 ③预热新知,习惯养成 | 五元:下步预习链接 生:①错题集反思。②新课预习。 师:教师认真设计预习作业―― “问题生成单”。 |
(一)研究阶段(2012年2月至3月)
1、成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曹必雄校长
副组长:杨用春副校长
成员:教导处、教研组长。
2、分析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四月份,学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全体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培训。
4、召开教代会。
(1)选择学校推广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2)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年终考核、评优推先、履职晋级挂钩。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起)
1、试点范围:
2、试点科目:语文、数学学科
3、具体要求:
(1)组织成员设计教学案、预习案、巩固案模本。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
| 时 间 | 语文组 | 时 间 | 数学组 | 时间 | 综合组 |
| 4月22日 | 董必霞 | 4月23日 | 平作浩 | 4月24日 | 周继华 |
| 4月24日 | 韩有贤 | 4月26日 | 王冬梅 | 4月25日 | 刘克焱 |
| 5月6日 | 杨用春 | 5月7日 | 李海洲 | 4月25日 | 范琳 |
| 5月8日 | 李成信 | 5月9日 | 温婷霞 | 5月9日 | 李叶军 |
(4)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撰写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
4、具体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评小组,组长:杨用春 副组长:李成信
组员:范琳 平作浩 刘克焱 韩有贤 董必霞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2)让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
(3)实行“三段五环”课堂模式。
(4)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及时诊断教学弊病。
(5)对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的教师,及时给予整改意见,督促其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6)每位教师每学期推出一节“交流课”,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足。
(7)各教研组定期推出示范课,突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动课堂改革。
(8)每位教师在2013年6月前推出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改革成果。
(9)每年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比赛,探索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六、管理机制
堂堂清:扫清每节课学生的疑惑。
周周评:根据各学科“一周学习情况反馈表”,评选优秀小组和组员。
月月核:每月根据各班学生对各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考核、监控、评价、动态调整教师的教学质量。
年年奖:学期末、年度末对师生平时积淀的考核状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表彰。
2013 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