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道德经》上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表示微妙,“牝”是指雌性。老子用它来象征产生天地万物的道,老子认为,“道”就像微妙的母体,生殖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生命从这里开始,面对它,我们应该充满无限的敬意!是的,人类从这里繁衍而来,仙女岩正是生命根源的象征,是伟大母亲的写照,面对“大地之母”,万炅之源,我们能不深感她的神圣与崇高而肃然起敬吗?
现在我们再回顾丹崖绝壁上的崖墓,它与仙女岩一个是生命的起点,一个是生命的终结,大自然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在创建道教的龙虎山中,这里面蕴含着多少宇宙间的奥秘,由大家去深思和遐想吧。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龙虎山繁衍生息。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越族人就把这些洞穴当作自己死后的另一个世界。因而,创造了最为古老的悬棺墓葬,这就有了举世闻名的龙虎山春秋战国崖墓群。
这些向东的洞穴温暖、干燥,洞穴中的棺木得到非常好的保存。
散布在丹岩洞穴中的崖墓共有220多处,其数量之多,位置之险要,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它们证明龙虎山是东南亚崖墓葬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1978年11月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等单位对仙水岩崖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了18座墓葬,出土古文物235件,包括陶器、青瓷器、竹木器、古乐器、纺织工具和纺织品等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十三弦琴和斜织机,为我国古代音乐史和纺织史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史料。
大家请看,对面的那个大洞穴里安放着10几具棺木,最长的达3.94米,最小的不足1米,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家族群葬。
尽管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但是春秋战国崖墓群还是有许多难解之谜:
这里所有的崖墓为何都是在河西岸面向东方的岩洞里?除了向东的岩洞温暖、干燥之外,是否还有宗教观念的原因?生活在这里的古越人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了?这些洞穴距离水面10至60米,在这样的高度,悬棺是如何安放上去的?
针对悬棺如何安放之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了数百种猜想,但都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龙虎山管委会曾悬赏40万元破解此迷,至今尚无得主。欢迎各位朋友一起来破解这个千古之谜,也许40万元的大奖就被今天在坐的朋友领走。
大家请看,对面崖壁上放有几根绳子,这里就是升棺表演的现场。这里所进行的升棺表演,就是破解这一千古之谜的一种推测。它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织的悬棺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联合攻关所揭示出的一种解答。他们利用仿古木绞车木滑轮麻绳等工具成功地将棺木吊上了崖壁洞穴,重现了2600年前古越族人吊装悬棺的过程。进行升棺表演的是龙虎山镇李家村的五个药农兄弟。这一表演项目已获得了国家专利。等会我们回来再观赏吧。
3、飞云阁
前面升棺表演场地旁边的双层庙宇建筑叫“飞云阁”,它是龙虎山地区重要的佛教场所。几经兴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5年重建的。它面临泸溪碧水,背靠禾觚岩,悬崖为顶,主楼高16米。殿内塑有9米高的观音像。北侧沿坡度为70度的七层云梯而上,可达云居洞,云居洞内有梦床、卧佛等。
尽可能地利用天然洞穴等自然条件建造宫观庙宇,是佛道两教尊重自然、向往自然的一大特色,飞云阁就是这一特色的体现。
大家请看,飞云阁悬崖峭壁上,有许多气势磅礴的摩崖题刻:“玉壁凌空”、“半天仙迹”、“仙踪飘缈”等等。其中“玉壁凌空”四个正楷大字是明朝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夏言的手笔。夏言的家乡就在泸溪河上游的上清桂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