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农夫一次偶尔得到兔子,就想每天都得到兔子,放下农具不再干活,结果在没有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送过人耻笑的故事。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三、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难点:
1.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四、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年龄特点,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讲解寓言故事,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六、总结
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七、作业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