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梳理: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勾践灭吴》即从中节选而来。
4.《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被选入教材。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被选入教材。
6.《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被选入教材。
孟子(前372—前2),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逍遥游》(节选)被选入教材。
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节选)被选入教材。
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被选入教材。
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其中的《过秦论》被选入教材。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部书在体列上分为本纪(帝王的传记,十二篇)、世家(世袭封国的诸侯传记,三十篇)、列传(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物传记,七十篇),以八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计一百三十篇。《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其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被选入教材。
《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汉代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报任安书》也被选入了教材。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被选入教材。
13.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作《短歌行》被选入教材。
14.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身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慧下民”、建国立业的大志。后受称帝的哥哥曹丕的嫉妒、陷害,忧愤而死。诗作《白马篇》(又名《游侠篇》)被选入教材。
15.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写有《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16.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散文《归去来兮辞》,诗作《归园田居》被选入教材。
17.《玉台新咏》,南朝宋代徐陵编,其中的《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选入教材。
18.魏征(580—3),字玄成,初唐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作品《谏太宗十思疏》被选入教材。
19.王勃(9—675),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作品结集《王子安集》,其中的《滕王阁序》被选入教材。
2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作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等被选入教材。
21.杜甫(712—770),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杜甫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诗作《登高》、《蜀相》、《兵车行》等被选入教材。
22.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家”之首。作品《师说》、《祭十二郎文》等被选入教材。
2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写了不少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诗作《琵琶行》被选入教材。
24.柳宗元(773—819),唐朝散文家,著有《柳河东集》。作品《愚溪诗序》、诗作《渔翁》被选入教材。
25.元稹(779—831),字微之,中唐诗人。诗作《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被选入教材。
26.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诗人。诗作《李凭箜篌引》被选入教材。
27.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任黄州(现在湖北黄冈)、池州(现在安徽贵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作品《阿房宫赋》、诗作《过华清宫》被选入教材。
28.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器生。诗作《锦瑟》被选入教材。他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29.李煜(937—978),史称南唐后主。词《虞美人》《浪淘沙》被选入教材。
30.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宋代词人,他是花间派的创始人。词《菩萨蛮》被选入教材。
31.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雨霖铃》被选入教材。
32.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六国论》选自《嘉祜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3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游褒禅山记》、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教材。
34.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有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其中的《伶官传序》被选入教材。
3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散文《石钟山记》、《赤壁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等被选入教材。
36.周邦彦(1057—1121),北宋词人。词《苏幕遮》被选入教材。
37.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著有《漱玉词》,其中的《一剪梅》《声声慢》被选入教材。
38.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作《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被选入教材。
39.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豪放派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其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选入教材。
40.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婉约派词人,词《扬州慢》被选入教材。
4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节选)被选入教材。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42.王实甫,名德信,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其中的《长亭送别》被选入教材。
43.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代表作《水浒传》,其中的《智取生辰纲》被选入教材。
44.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中的《失街亭》被选入教材。
45.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古文家。教材中的《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46.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画家。初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著有《四声猿》、《俏词叙录》、《徐文长全集》等。
4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55出。其中的《闺塾》被选入教材。
48.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现在湖北)人,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著有《袁中郎全集》。节选其中的《虎丘记》被选入教材。
49.冯梦龙(1574—16),字犹龙,明末小说家。《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被选入教材。《警世通言》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中有些篇是冯梦龙的作品。
50.张溥(1602—11),字天如,明末文学家。教材中的《五人墓碑记》选自《七录斋集》。
51.蒲松龄(1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其中的《促织》被选入教材。
52.洪昇(15—1704),字肪思,号稗畦。清代戏曲作家,著有传奇《长生殿》。
53.孔尚任(1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代表作为《桃花扇》,其中的《哀江南》被选入教材。
54.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被选入教材。
55.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教材中的《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56.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材中的《病梅馆记》选自《龚自珍全集》。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同时他也是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鲁迅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1923)《彷徨》(1926),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诗集《野草》(1927),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
鲁迅的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集》等15部。《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灯下漫笔》、《祝福》、《药》、《阿Q正传》等被选入教材。
2.朱自清(1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散文《荷塘月色》被选入教材。
3.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读和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同时,他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读〈伊索寓言〉》被选入教材。
4.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胡同文化》被选入教材。
5.徐志摩(1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诗作《再别康桥》被选入教材。
6.闻一多(1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作《水》被选入教材。
7.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教材。
8.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诗人,其诗作《赞美》被选入教材。
9.郁达夫(1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10.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散文《灯》被选入教材。
11.郭沫若(12—1978),原名郭开贞,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作品《〈鲁迅诗稿〉序》被选入教材。
12.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作品《边城》(节选)被选入教材。
13.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其剧作《雷雨》片段被选入教材。
14.老舍(1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其剧作《茶馆》被选入教材。
15.丁西林(1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剧作家,物理学家。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剧作《三块钱国币》被选入教材。
三、外国作家作品
1.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被选入教材。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作品《冬天之美》被选入教材。
4.普希金(1799—1837),伟大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诗作《致大海》被选入教材。
5.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这些诗人在英国西北部山地的湖畔聚居,其诗作又多描写湖区,因而得此称号。诗作《孤独的收割人》被选入教材。
6.狄金森(1830—1886),美国女诗人。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多是短诗,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诗作《篱笆那边》被选入教材。
7.裴多菲(1823—1849),19世纪匈牙利诗人。诗作《我愿意是急流》被选入教材。
8.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作品《巴尔扎克葬词》被选入教材。
9.博马舍(1732—1799),法国喜剧作家。代表作有《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等。
10.拉伯雷(约1493—1553),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巨人传》。
11.莫里哀(1622—1673),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代表作有《达尔杜弗》、《吝啬鬼》等。
12.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爱弥尔》、《忏悔录》等。
13.屠格涅夫(1818—1883),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等,作品《门槛》被选入教材。
14.契诃夫(1680—1904),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被选入教材。
15.莫泊桑(1850—1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为《羊脂球》,他也写过《一生》、《俊友》等长篇。《项链》被选入教材。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
16.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守财奴》被选入教材。
17.莎士比亚(15—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为《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被选入教材。
18.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作品的情节荒诞不经,却蕴含深意。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身后获得殊荣,被尊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的创作对他以后的现代主义各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变形记》。
19.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也是著名的评论家和杂文家。代表作《墙上的斑点》。
20.萨缪尔•贝克特(1906—19),生于爱尔兰,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等待戈多》。
21.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百年孤独》。
四、文学体裁常识
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我国古代的每个时期或朝代的主要文学样式大致如下:
(1)远古时期——原始诗歌(二言形式)、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原始歌舞。
(2)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尚书》文告。
(3)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四言形式)。
(4)春秋战国(东周)——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另有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5)战国后期——楚辞。
(6)秦代——李斯的刻石文。
(7)汉代——汉赋、汉代乐府诗、五言诗、杂体散文。
(8)魏晋南北朝——骈文、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9)唐代——格律诗(近体诗)、古体诗、古文、传奇。
(10)宋代——词、话本、古文。
(11)元代——曲。 (12)明代——拟话本、小说。 (13)清代——小说。
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民歌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4.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传统承继脉络:
现实主义:《诗经》“国风”(源头)——汉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继承发展)——“诗史”杜甫的诗(高峰)——唐代白居易的诗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发扬光大)。
浪漫主义:屈原(离骚)(源头)——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继承发展)——唐代李白的诗(高峰)——唐代李贺,宋代苏轼、辛弃疾,清代龚自珍(发扬光大)。
5.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陶渊明的诗,都是对“风”、“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孔雀东南飞》,也是描绘现实和抒写理想相结合的。
6.我国古代诗歌在创作上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 7.我国古代诗歌创造了不同
诗:古体(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近体[ 绝句(五言、七言)]
[律诗(五言、七言)]
词:小令 中调 长调
散曲:小令 套数
8.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和演变的情况如下:
殷商卜辞和西周钟鼎铭文(原始形态)——西周时的《尚书》(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散文创作发达)——汉代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体为班固等所仿效,论辩体散文“议”、“论”、“疏”、“策”、“表”有很大发展(对诸子散文的继承与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散文更趋文学化,体裁增加了“序”、“记”、“书”、“注”、“表”等(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唐宋时代出现了“家”,体裁更多,如“论”、“议”、“说”、“辩”、“解”、“原”等论辩体式,还出现了“赠序”和游记(全面丰收)——元代散文衰落,明代中叶复兴——清代使散文受扼杀,产生了适应统治者要求的桐城派古文。
9.我国古代戏曲,是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用在开头作为开端,用在两折间是过渡)。角色有正末、正旦、净等。
10.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出现了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是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亦称作笔记小说),是小说初具规模时期。
(3)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叫传奇,标志着小说的成熟。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小说有了新的发展。
(5)明清时代,文人创作了章回演义小说,出现一批不朽名著,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 11.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四大特点:
(1)重人物刻画;(2)重故事情节;(3)重语言生动;(4)有说书印记。
12.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现代诗人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也是现代诗歌。新诗采用白话,形式自由。13.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形”是指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等;“神”,是指蕴涵于“形”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大致可分为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三类。
14.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语言、肖像和心理的描写,来塑造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还能展示世态风情。小说的情节就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15.戏剧是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这种冲突通过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和内心动作来表现。戏剧冲突往往是集中的,而且是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到高潮的戏剧运动。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必须富于动作性、个性化和表现力,必须言简意丰,动听易懂。戏剧按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悲喜剧(正剧);按表现手法分,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按结构形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常见文学流派或团体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子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诱思 实例点拨
【例1】(2006山东高考,15)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答案:陶渊明(或陶潜) 云无心以出岫
【例2】(2006湖北高考,15)填空。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__________》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___________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答案:(1)变形记 (2)沈从文
【例3】(2005重庆高考,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所列作家都在考纲范围之内。汤显祖是明代戏曲作家。
答案:B
【例4】(2005辽宁高考,18)填空。(任选两小题。)
(1)中唐诗人____________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2)南宋词人________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____________(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_______》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答案:(1)韩愈 青霭入看无 (2)姜夔 尽荠麦青青 (3)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四、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五、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六、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七、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八、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九、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岁。
总角: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一、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二、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