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7:12
文档

2015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信息窗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
推荐度:
导读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信息窗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信息窗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伯伯家接待游客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谈话: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让学生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就是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算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540-480)÷480

     =60÷480= =0.125=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3)谈话: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540 ÷480-1 

     =112.5%-1

     =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6)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能力。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深化认知,掌握方法

出求绿点例题: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1)谈话:“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

(2)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鼓励学生迁移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解决吧。

(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

方法1:(540-480)÷540

       =60÷540

       ≈0.111

       =11.1%

答: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11.1%。

  (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强调计算、结果保留问题,追问:根据上题经验,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80÷540 

  (6)讨论交流:想一想,以上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类型的题目上,你觉得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谁比较)

随机练习:

(1)4是5的( )%       5是4的( )%

(2)5比4多( )%      4比5少( )%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自主练习1:重点让学生说说“一大盒冰淇淋比一小盒冰淇淋的容量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自主练习2)文化路小学六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本题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基本练习。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因为“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而“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所以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与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结果不相同。

4.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5.自主练习第4题:辨对错。完成——组内交流——集体展示。留有思考空间,目的是深入理解“多(少)百分之几”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540-480)÷480

     =60÷480

         =0.125

     =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540÷480-1

     =112.5%-1

     =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第  2  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灵活、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列式计算。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

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自主练习第3题:红星农场农作物产量情况统计表如下:

 2012年产量

(万吨) 2013年产量

(万吨) 2013年比2012年增长的百分比

粮食 200 240 

棉花 50 65 

油料 80 100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5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2.对比练习:王爷爷家养了60只公羊,75只母羊

(1)公羊只数比母羊只数少百分之几?

(2)母羊只数比公羊只数多百分之几?

设疑:都是求相差只数的对应分率,为什么母羊比公羊多25%,而公羊比母羊少20%呢?

3.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光明小学最近装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1)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4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2)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3)实际投资4万元,比原计划节约1万元,节约百分之几?( )

A 1÷(4+1)  B(5-4)÷5   C 4÷5  D 1÷5

4.自主练习第7~12题。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第  3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信息窗2: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进一步正确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进一步正确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每年“采摘节”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富饶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青岛特产的印象,旅游时的感受等,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

(1)到苹果园采摘的有多少人?

(2)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

(3)去年产石榴多少吨?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苹果园采摘的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单位“1”。

(2)学生分析并自己试做:求到苹果园采摘的人数,就是求980人的75%是多少,这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一样,用乘法计算。

980×75%=735(人)

答:到苹果园采摘的有735人。

2、解决第2个问题: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

师:你能结合学习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经验,自主解决吗?可以画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揭露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信息,画线段图帮助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自主完成,集体交流展示时重点让学生说清两种方法的思路:

方法一:先算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万元,再算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

4×5%=0.2(万元)  4+0.2=4.2(万元)

答:梨园今年收入4.2万元。

方法二:先算今年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再算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

4×(1+5%)

让学生说清“1+5%”是把谁看做单位“1”.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练习

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

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第2题:完成,再说说思路即可。

第3题:针对单位“1”、风景邮票相当于人物邮票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

第13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还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百分数实际问题

980×75%=735(人)

答:到苹果园采摘的有735人。

4×5%=0.2(万元)

4+0.2=4.2(万元)

答:梨园今年收入4.2万元。

第  4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再次出示情境图,出示题目:今年产石榴30吨,比去年增产二成五。去年产石榴多少吨?

2.师: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是10%。二成五就是25%。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这里的25%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2个问题

  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去年产石榴的吨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25%是今年比去年增产的吨数相当去年的25%。

(3)去年产石榴的吨数的25%也就是增产的吨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找到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X+25%X=30

1.25X=30

     X=24

也可以这样想:

去年的产量×(1+25%)=今年的产量

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1+25%)x=30

1.25X=30

         X=24

答:去年产石榴24吨。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自主练习第5题

(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

(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3.自主练习第8、9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几类问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X+25%X=30

1.25X=30

     X=24

也可以这样想:

去年的产量×(1+25%)=今年的产量

解:设去年生产石榴x吨。

(1+25%)x=30

1.25X=30

         X=24

答:去年产石榴24吨。

 

第  5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3页,信息窗3——税率与折扣。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具: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采摘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0×85%×23

=60×0.85×23

=1173(元)

答:买门票需要1173元。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它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就能够的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有关折扣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含义,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2、自主练习第10题

稍复杂的折扣问题,先让学生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解法。各有两种解法。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你对税率和折扣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哪些问题吗?

板书设计:税率与折扣

税额=营业额×税率

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八五折就是85%

60×85%×23

=60×0.85×23 

=1173(元)

答:买门票需要1173元。

 

第  6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相关链接——利息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具:课件、存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扩充,激发兴趣

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交流共享

谈话:(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帮爸爸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4.25%,到期时可取出多少元钱呢?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利率× 时间。

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小丽算一算吧。

8000 × 4.25% ×3 =1020(元)

8000+1020=9020(元)

答:到期时可以取回9020元。

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强化认知

自主练习1~2题:先说一说思路,然后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利息

利息 = 本金 × 利率× 时间 

第  7  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解答百分数实际问题。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00%、15% 、 136%、71%……

师谈话: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百分率、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分成哪几部分?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

1.说一说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总结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自我检测:课本第15页练习

板书设计:我学会了吗?

文档

2015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信息窗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