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葡萄病虫害防治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7:12
文档

葡萄病虫害防治下

葡萄粉蚧分类与为害葡萄粉蚧PseudocOCCUSmaritimusEhrh—om属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属。以成虫和若虫藏在老蔓的翘皮下及近地面的细根上刺吸为害,使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状突起。随着葡萄的生长,逐渐向新梢上转移,多停栖在嫩梢的节部、叶腋、穗轴、果梗、果蒂等部位进行为害。被害后的果粒变畸形、果蒂膨大,果梗、穗轴被害后,表面粗糙不平,并分泌一层粘质物,易招引蚂蚁和黑色霉菌,污染果穗,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发生严重时,使树势衰弱,造成大量减产。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4.8毫
推荐度:
导读葡萄粉蚧分类与为害葡萄粉蚧PseudocOCCUSmaritimusEhrh—om属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属。以成虫和若虫藏在老蔓的翘皮下及近地面的细根上刺吸为害,使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状突起。随着葡萄的生长,逐渐向新梢上转移,多停栖在嫩梢的节部、叶腋、穗轴、果梗、果蒂等部位进行为害。被害后的果粒变畸形、果蒂膨大,果梗、穗轴被害后,表面粗糙不平,并分泌一层粘质物,易招引蚂蚁和黑色霉菌,污染果穗,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发生严重时,使树势衰弱,造成大量减产。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4.8毫
葡萄粉蚧

    分类与为害葡萄粉蚧PseudocOCCUS maritimus Ehrh—

om属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属。以成虫和若虫藏在老蔓的翘皮下及近地面的细根上刺吸为害,使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

的丘状突起。随着葡萄的生长,逐渐向新梢上转移,多停栖在嫩梢的节部、叶腋、穗轴、果梗、果蒂等部位进行为害。被害后

的果粒变畸形、果蒂膨大,果梗、穗轴被害后,表面粗糙不平,并分泌一层粘质物,易招引蚂蚁和黑色霉菌,污染果穗,影响

果实外观和品质。发生严重时,使树势衰弱,造成大量减产。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4.5~4.8毫米,宽2.5~2.8毫米.椭圆形,淡紫色,身披白色蜡粉,体缘有l7对蜡毛,以腹部末端的1对最长。雄成虫体长1~1.2毫米,灰黄色,翅透明,

在阳光下有紫色光泽,腹部末端有1对较长的针状刚毛,约为虫体的l/3。卵为淡黄色、椭圆形,大小为0.32×0.17毫米。

    发生规律  l年发生3代。以包在棉絮状卵囊内的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卵孵化为第一代,在近地面的细根和萌蘖枝的地下幼嫩部分为害,被害处产生许多小瘤状突起,以后大部分若虫向结果母枝基部迁移,然后再迁移到正在发育的绿色新梢上。5月下旬至6月初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第二代。在叶腋、芽的周围及果穗上为害,并分泌白色蜡

粉和透明粘液。第三代若虫约在7月底8月上旬发生,并向根颈处及枝蔓翘皮下迁移,于lo月上中旬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同无蜡毛粉蚧。

    葡萄无蜡毛粉蚧分类与为害  无蜡毛粉蚧Pseudococcus sp.分类及为害

同葡萄粉蚧。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为4.5~5毫米,椭圆形颇软,暗

红色,背部隆起,身披较厚的蜡粉,分节处蜡粉少,故分节明

显。雄成虫体长为l.1~1.3毫米,翅展2毫米,翅白色透明,腹末有2条很长的针状刚毛。卵暗红色,椭圆形。初孵化出的若虫,体为椭圆形,暗红色。体分节不明显,背部无白色蜡粉,腹部末端突起,上有两根较长的刚毛。蜕皮后体上蜡粉逐渐增多,分节明显。雄蛹,体长0.3毫米,紫红色,裸蛹。

    发生规律  l年发生3~4代,以若虫在老蔓翘皮下和根颈部分的土壤内群集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出蜇活动。为害根颈、幼根及枝蔓的萌芽处、伤疤处,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小瘤。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可见到第二代若虫,8月底9月初可见到第三代若虫,直到lo月上旬仍可见到刚孵化出的若虫,可能为或第三代。整个生长期可见到葡萄粉蚧和无蜡毛粉蚧同时发生为害。为害习性和被害状与葡萄粉蚧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①根据以上两种粉蚧以卵和若虫在老蔓翘皮下和近地面的细根上越冬的特点,可进行刮老皮,消灭越冬卵和越冬若虫。②抓住粉蚧在地上部为害的时期,可喷布40%乐果、50%的马拉松和敌敌畏l000~l5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若在药液中加入粘着剂,能提高药效。

葡萄斑衣蜡蝉

    分类与为害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 White属同翅目、蜡蝉科。山东省分布普遍。以若虫、成虫刺吸葡萄枝蔓、叶片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形成淡黄色斑点,严重时造成叶片穿孔、破裂。为害枝蔓,使枝条变黑。其排泄物落于枝叶和果实上后,易引起霉菌寄生而变黑,影响外观,降低果品质量和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5~22毫米,翅展40~56毫米,雄虫略小,虫体灰黑色,上面附有较厚的白色蜡粉层。前翅革质,基部2/3呈淡灰黄色,表面有黑色斑点20多个,端部1/3淡黑色,脉纹网状灰黄色;后翅膜质,基半部红色,上面散生黑点,中部白色,翅端黑蓝色。若虫头部呈突角状,l~3龄体黑色,上面有许多白色斑点,末龄体呈红色,体表有黑色和白色斑点,翅芽大而明露。后足发达。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l代,以卵块在寄主树干及枝蔓分叉的隐蔽处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葡萄枝蔓和叶的汁液,被害后,不仅影响枝条当年的成熟,且影响来年生长发育和产量。成虫8月下旬后交配产卵,即以此卵块越冬。若虫和成虫都有群集习性,弹跳能力很强,受惊扰后成虫借弹跳力而飞逃

转移。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和果园管理,刮去蔓上的越冬卵块。②生长期发生严重时,喷40%乐果或5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或90%敌百虫l500倍液。

葡萄根瘤蚜

    分类与为害葡萄根瘤蚜Phylloaera vitifolli(Fitch)属同翅目、根瘤蚜科。是国内外检疫对象。

    葡萄根瘤蚜分“根瘤”型和“叶瘿”型。在某些美洲种葡萄上两种型都能发生。在欧洲种葡萄上多发生“根瘤”型。根瘤型是在根的表面刺吸汁液进行为害。被害的粗根表面常形成木瘤,细根形成结节状根瘤,引起根部腐烂。“叶瘿”型在寄主叶片表面定居为害,受害处向叶背面凹陷,在叶背形成虫瘿将虫包在瘿内,被害植株发育不良,产量显著下降。

    形态特征  “根瘤”型蚜成虫体长l.2~1.5毫米,长卵形,鲜黄色至黄褐色,有时稍带绿色,腹面较平,体背有许多瘤状突起,各突起上有l~2条刚毛。“叶瘿”型蚜成虫体近圆形,体长约l毫米,黄色,体背高度隆起,各体节背面无小瘤,表面可见微细颗粒状突起。

    发生规律该虫在美洲种葡萄上具有完整的生活环即有“叶瘿”型,又有“根瘤”型。在欧洲种上,其生活周期是不完整的,只有“根瘤”型,极少发生“叶瘿”型。在烟台“根瘤”型每年发生8代,】龄若虫在2年生以上粗根根杈处及缝隙内越冬。翌年4月为害粗根,行孤雌生殖。被害部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不从有虫地区引进苗木。②施行沙地育苗,生产无根瘤蚜苗木。⑧对被根瘤蚜为害的植株,应刨除更新,刨后用l.5%乐果粉每株撒0.75~1公斤处理土壤。也可用50%抗蚜威2000倍液于5月上、中旬灌根,每株10~1 5公斤。

    豆蓝金龟子

    分类与为害  豆蓝金龟子Popillia indgigonaceaMotsch.又称豆蓝丽金龟岬,属鞘翅目、丽金龟科。以成虫为害葡萄的花穗、幼果和嫩叶,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嫩叶被害后形成若干孑L洞,为害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0~14毫米,宽6~8毫米,椭圆形,全体深蓝色,有绿色闪光。头小,复眼土黄色至黑色。鞘翅短,后部略有收狭,背面有6条略低陷的点刻沟,肩凸明显,在小盾片后方有深显横凹。臀板无白色毛斑。幼虫体长24~28毫米。肛腹片复毛区有两行纵向的刺毛列,其附近有斜向上方的长针状刺毛,上下方密生锥状短毛。

    发生规律  l年发生l代,以2~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初越冬幼虫转移至近地面的土层内活动为害。6月初至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2周左右。成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卵产在距地面5厘米下的土层内,成虫寿命1个月左右,最长达60天。成虫夜晚栖息于植物的花穗或叶上,白天活动,每天以9~11和16~19时活动最盛。成虫喜食葡萄花穗、幼果和嫩叶,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也为害玉米、棉花、高粱等。

    防治方法①在成虫每天上、下午的活动盛期,振落枝蔓捕杀成虫。②成虫为害期喷布50%马拉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③药剂处理土壤防治幼虫。于地面撒施1.5%对硫磷粉或2.5%敌百虫粉或5%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约30公斤,施后将药浅筢入土。

    白斑金龟子

    分类与为害  白斑金龟子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属鞘翅目、花金龟岬亚科。又称白星潜花金龟岬。成虫常儿个群集为害成熟的葡萄果实,把果实食成“空壳”,也为害副梢的花序,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8~25毫米,体宽l3~】5毫米,全体古铜色带有紫色金属光泽,体壁特别厚硬。前胸背板有斑点状、翅鞘表面有云片状由灰白色鳞片组成的斑纹。幼虫体长约50毫米,黄白色或乳白色,头较小,褐色。胸足短小,无爬行能力。肛门缝呈“一”字形。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l代,以中龄或近老熟幼虫越冬。成虫于6月份出现,以7月初至8月中旬发生数量最多。成虫产卵于腐殖质多的土壤中或鸡粪里,每处产卵多粒,幼虫群生。老熟幼虫5~7月化蛹,在椭圆形的土质蛹室中。成虫昼夜出现,日间飞翔,活动力极强。常几个聚集在成熟的果穗上二取食。受惊后迅速飞脱。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不用足

行走.靠体节的蠕动翻转向前行进,不为害植物根部。

    防治方法①消灭粪肥中的幼虫和蛹。幼虫多隐藏在粪肥中(特别是在鸡粪中)。结合掏粪,捡净粪肥中的幼虫和蛹。②用果醋、烂果诱杀。取小口瓶、内装烂果和果醋,并加入0.2~0.3%的有效成分为90%的敌百虫,悬挂于葡萄架上可诱杀成虫。③人工捕杀。成虫聚集为害时,可进行人工捕杀。(4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喷50%马拉松或地亚农l000倍液,或

50%对硫磷2000倍液,或90%敌百虫l 500倍液。

    葡萄虎蛾

    分类与为害葡萄虎蛾Seudyrsubflava Moore属鳞翅目、虎娥科。幼虫咬食嫩芽和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8420毫米,翅展45毫米左右,头胸及前翅紫褐色,体翅上密生黑色鳞片,前翅有肾形纹和环形纹各一个。后翅澄黄色,外缘黑色,臀角有一桔黄色斑,中室有一黑点。腹部杏黄色,背面有一列紫棕色毛簇。老熟幼虫体长约40毫米,头部黄色,上面有黑点。胸、腹背面淡绿色,每节有大小黑色斑点,疏生白色长毛。蛹红褐色,体长l8~20毫米,尾端齐,左右有突起。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葡萄根部附近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6月中下旬幼虫发生,取食嫩叶。7月上中旬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当年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成虫白天隐蔽在叶背或杂草丛内,夜间交尾产卵。有趋光性。幼虫具有白天静伏叶背的习性,受惊扰时常吐黄水。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蛹:在北方埋土防寒的地区,于秋末和早春结合葡萄的埋土和出土上架,拣拾越冬蛹进行消灭。②结合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白天静伏叶背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幼虫。③幼虫发生量大时,可喷50%敌敌畏乳油l500倍液或90%敌百虫l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l000倍液,或50%久效磷l5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葡萄十星叶岬

    分类与为害  十星叶虫甲0ides decempunctata Bill ber9属、鞘翅目、叶岬科。又叫葡萄金花虫。以成虫及幼虫啮食葡萄叶片或芽。造成叶片穿孔、残缺。此虫在山东局部葡萄产区发生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 2毫米,宽8毫米左右,黄褐色,椭圆形。头小,大半缩入前胸内.。鞘翅宽大,上布细密刻点,每个翅鞘上各有圆形黑色斑点5个,两个翅鞘共1 0个,故名十星叶岬。卵长约l毫米,椭圆形,初为草绿色,后变为黄褐色。幼虫体长约8毫米,略扁平,近梭形,土黄色;胸部背面有褐色突起2行,每行4个,胸足3对,黄色(;蛹金黄色,裸蛹。

    发生规律  l年发生1代,以卵在枯枝落叶下或根部附近土中越冬。翌年4~5月份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先集中在近地面的叶上为害,3龄以后分散到上部叶片上。6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7月上、中旬蛹陆续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叶片,8月上旬交尾产卵,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并以此卵越冬。成虫有假死性,在叶背静止,一触动即分泌黄色具有恶臭的液体。成虫及幼虫咬食芽和叶片,叶片常被咬成孔洞,严重时叶肉全被食尽,仅留一层薄薄的绒毛及叶脉。

    防治方法  ①幼虫期喷5 0%敌敌畏乳油l 5 0 0倍液或4 0%乐果乳油1 0 0 0倍液。②利用该虫的假死性,清晨震动葡萄架,使成虫和幼虫落下集中消灭。⑧摘除接近地面且幼虫密集的叶片,集中处理。

葡萄虎天牛

    分类与为害  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pvrrhoderus Bates属鞘翅目、天牛科。幼虫为害一年生枝,因横向切蛀,形成了一极易折断的地方,每年5~6月间会大量出现新梢凋萎的断蔓现象。对葡萄生产影响较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28毫米,体黑色。前胸红褐色,略呈球形;翅鞘黑色,两翅鞘合并时,基部有X形黄色斑纹。近翅末端又有一条黄色横纹。幼虫末龄体长约l7毫米,淡黄

白色。前胸背板淡褐色。头甚小,无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l代,以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翌年5~6月间开始活动,继续在枝内为害,有时幼虫将枝横行啮切,使枝条折断。7月间幼虫老熟在枝条的咬折处化蛹。8月间羽化为成虫,将卵产于新梢基部芽腋问或芽的附近。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新梢木质部内纵向为害,虫粪充满蛀道,不排出枝外,故从外表看不到堆粪情况,这是与葡萄透翅娥的主要区

别。落叶后,被害处的表皮变为黑色,易于辨别。虎天牛以为害1年生结果母枝为主,有时也为害多年生枝蔓。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时,将为害变黑的枝蔓剪除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②成虫发生期,注意捕杀成虫。③生长期,根据出现的枯萎新梢,在折断处附近寻杀幼虫。④发生量大时,在成虫盛发期喷布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3000倍液。或用棉花蘸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堵塞虫孔。⑤成虫产卵期喷500倍的90%敌百虫或1000倍的50%敌敌畏乳油。

    葡萄白粉虱

    分类与为害  葡萄白粉虱Aleurolobus shantungi Tang属同翅目、粉虱科。以若虫定居在葡萄、山楂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有时密度很大,能布满叶片,致使被害叶片呈红褐色,造成早期脱落,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3毫米,全体粉白色,翅不透明。卵长椭圆形、淡黄色,有短柄附着在叶片上。若虫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背部稍隆起,体周缘有刺毛。蛹椭圆形、漆黑色,长约1.5毫米,宽约1.0毫米。体缘有短而密且等长的白色蜡毛,体背有规则的绉纹。“上”形羽化裂纹清楚。

    发生规律  每年山东发生代数不详。该虫以蛹附着在落叶背面(原来寄生处)越冬,翌年5~6月份为成虫羽化期,羽化出的成虫再飞向新长出的葡萄叶上为害。该虫的为害除刺吸叶片汁液,造成早期落叶外,对葡萄果实的为害主要是分泌出的粘性排泄物污染果实。黑霉菌在粘性排泄物上生长发育,引起严重的污斑。粉虱群体大时,被害果实和叶片完全变黑,影响食用,使果实失去经济价值。

    防治方法①因成、若虫的体表有蜡粉,施药不易粘着,因此应喷内吸剂或油乳剂。如20%地亚农或40%乐果10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l500倍液,或50%马拉松l000倍液。②因该虫是随落叶越冬的,所以应从彻底清除田间落叶着手。清除出的落叶要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绿盲蝽

    分类与为害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tir属半

翅目、盲蝽科。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嫩叶和花序。幼叶受害,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随叶片的伸展长大,以小点为中心,拉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孔洞。花蕾、花梗受害后则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5毫米,绿色。前胸背板深绿色,上有刻点,前翅革质大部为绿色,膜质部分为淡褐色。卵约l毫米,长口袋形,黄绿色,卵盖乳黄色,无附着物。若虫体为绿色,有黑色细毛,触角淡黄色,足淡绿色,附节末端与爪黑褐色。翅芽末端黑色。

    发生规律在山东每年发生4~5代,以卵在园边蓖麻残茬内或附近苹果、海棠、桃树等果树的断枝上越冬。在烟台、平度等地,每年四月上、中旬温度达20+C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以成虫或若虫为害葡萄嫩芽、幼叶,随着芽的生长,为害逐渐加重。5月底6月初成虫从树上迁飞到园内外杂草或其它果树及棉花上为害繁殖,8月下旬出现或第五代成虫,lo月上旬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①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消灭虫源。②葡萄展叶后,发现若虫为害,要立即喷药防治,一般喷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三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

1500倍液。

文档

葡萄病虫害防治下

葡萄粉蚧分类与为害葡萄粉蚧PseudocOCCUSmaritimusEhrh—om属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属。以成虫和若虫藏在老蔓的翘皮下及近地面的细根上刺吸为害,使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状突起。随着葡萄的生长,逐渐向新梢上转移,多停栖在嫩梢的节部、叶腋、穗轴、果梗、果蒂等部位进行为害。被害后的果粒变畸形、果蒂膨大,果梗、穗轴被害后,表面粗糙不平,并分泌一层粘质物,易招引蚂蚁和黑色霉菌,污染果穗,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发生严重时,使树势衰弱,造成大量减产。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4.8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