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7:05
文档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孙燕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总结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置管时间7-40天,平均置管时间23.5天。发生静脉炎1例、渗出3例、外渗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2例、感染1例。结论:应重视并发症的发生及提前护理干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中长导管;输液治疗;并发症;护理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化、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病人对于输液种类和输液量的要求,
推荐度:
导读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孙燕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总结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置管时间7-40天,平均置管时间23.5天。发生静脉炎1例、渗出3例、外渗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2例、感染1例。结论:应重视并发症的发生及提前护理干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中长导管;输液治疗;并发症;护理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化、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病人对于输液种类和输液量的要求,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

 孙燕妮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总结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置管时间7-40天,平均置管时间23.5天。发生静脉炎1例、渗出3例、外渗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2例、感染1例。结论:应重视并发症的发生及提前护理干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长导管;输液治疗;并发症;护理

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化、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病人对于输液种类和输液量的要求,普通输液针和留置针已经不能满足静脉输液治疗的需求。静脉导管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而又要保证治疗和营养的反复输液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途径。静脉导管分为短导管(各种套管针)和中长导管(如PICC导管和深静脉导管)。其中,中长导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血管的有效通道器材。通常所用的外周静脉穿刺频繁的位置改变,一方面增加了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增加了血肿及感染的发病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中长导管比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低,比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1】,因此在临床上被更多的接纳。我科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100例病人使用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疗效良好,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岁;脑出血46例,垂体瘤12例,颅内占位 17例,颅脑损伤15例,其他神经外科疾病10例。

1.2置管方法

1.2.1用物准备:选用PB-3Fr-1-A型号的中长导管,可撕裂穿刺鞘,穿刺包,碘伏液,75%酒精,利多卡因注射液,正压输液接头,无菌手套,弹力绷带,生理盐水,压脉带,软尺,20 mL 注射器,无菌纱布1 包,3M 透明贴膜。

1.2.2操作步骤【2】:需 2 人配合。患者仰卧位,手臂外展 90°,B超下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上10cm处测量臂围;助手负责消毒穿刺侧肢体(消毒整臂),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用等渗盐水预冲管道,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 15~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 1~2cm,松止血带,将导丝沿静脉方向推进,左手压住针尖前血管,拔出穿刺针,在穿刺部位皮下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从穿刺点处破皮,食指和拇指扶住导丝,沿着导丝送入导入鞘,右手退出导丝,将导管送入导入鞘,缓缓送入血管至所测长度,撤出并撕裂导入鞘,拔出导管内导丝,用注射器抽回血,确定导管在血管内后,放置肝素帽。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明胶海绵吸收渗血,用 3M 半透明贴膜及胶带固定;用等渗盐水冲管后连接输液。

1.3结果:本组置管时间7-40天,平均置管时间23.5天。发生静脉炎1例、渗出3例、外渗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2例、感染1例。

2.护理

2.1置管前护理 向患者讲解普通留置针不能满足病人快速静脉补液的需求,而且长期大量输液、药物的刺激可增加对患者静脉的损害,使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易发生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引起疼痛【3】,同时应该向患者告知使用中长导管的并发症。

2.2置管中护理 置管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递送导管遇到阻力时不可用力强送,可以适当调整患者体位,让患者肌肉放松,稍作停顿后再次尝试递送导管。

2.3置管后护理 观察置管处的皮肤有无红肿及渗出,每日测量穿刺处臂围,定期换药(贴膜每7天更换一次,肝素帽每周更换2次),同时记录换药时间及伤口情况。其次,静脉输液量少以及输血制品的患者应及时冲管,避免导管堵塞及残留物储存。

3.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

3.1穿刺点渗血或渗液

患者进行置管后,穿刺部位容易出现渗液或者渗血,大多数是由于穿刺针较粗,少部分是因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问题,若出现上述现象,需每日更换贴膜,贴膜下放置藻酸盐辅料,直到穿刺处不再渗血渗液;拔出导管时应立即局部加压止血,部分可适当延长加压时间。

3.2感染

目前认为,引起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与患者抵抗力低下、操作者未严格无菌操作、紧急情况下穿刺、贴膜不透气或敷料潮湿未及时更换等有关【4】,穿刺前后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连接输液及推注药物时均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管路每24h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2次【5】。若发现皮肤周围红肿,应警惕感染的发生,加强伤口换药或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感染都是预防的办法。

3.3导管堵塞

对患者进行置管后,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现象。其原因诸多,现总结如下:①对患者所使用的治疗药物间存在着配伍禁忌,未用生理盐水冲管;②输液的速度过慢,导致血液反流现象的出现【6】;③采血或输注血液制品后未彻底冲管;④静脉内膜损伤;⑤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导管堵塞处理在确保导管没有打折、患者体位恰当时进行,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缓回抽,尝试抽出血凝块或回血(不可用暴力,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或用 5000 U/ml的尿激酶通管,如1~4h通管不成功,尿激酶浓度加至10000 U/ml。

3.4静脉炎

留置中长静脉导管,液体经导管于肢体近端靠近腋窝水平处进入外周血液循环,输入高浓度刺激药物时,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有报道指出,化疗者在留置针应用中出现化学性静脉炎。穿刺后热敷、降低静脉输注速度以及用生理盐水冲管均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小结及展望

中长静脉导管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而又要保证治疗和营养的反复输液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途径。但是因为中长导管并发症一旦发生会比较难处理,所以在置管前后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置管后定期更换敷料、冲管、封管,预防并发症发生。这些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不仅因为中长导管可以快速满足补液的需求,而且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所以在各个科室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M ermel LA,Pareteaus S,Tow S M .T he risk of midline catheteriz 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 ts a p ros pective study[J] .Ann Intern M ed,1995,123:841-844.

[2]李艳,夏静雯.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在消化科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77-879.

[3]许晶芳.化疗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评估及护理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635-2636.

[4]李变娥,张蓉.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部位感染的护理方法[J] .家庭护士,2007,5(11):30.

[5]赖美红,刘忠梅,刘春艳,等.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帽更换时间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07,6(8):555-556.

[6]王亚琳.中长导管静脉置管在急诊临床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家庭护士.2008,6(5A):1139-1141.

作者简介:孙燕妮,女,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师。

文档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

中长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和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孙燕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总结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置管时间7-40天,平均置管时间23.5天。发生静脉炎1例、渗出3例、外渗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2例、感染1例。结论:应重视并发症的发生及提前护理干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中长导管;输液治疗;并发症;护理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化、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病人对于输液种类和输液量的要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