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1、我们食用的番茄是植物的(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营养器官 D.生殖器官
2、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生物材料,能在细胞内看到叶绿体的是( )
A.成熟的西红柿果肉细胞 B.人的肌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菠菜的叶肉细胞
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4、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5、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向日葵 B.海马
C. 香菇 D. 烟草花叶病毒
6、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
7、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8、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9、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10、细胞最先开始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11、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
A.血液 B.脑 C.小肠 D.皮肤
12、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13、看以下图形表示的血管排序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14、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
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
D.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
15、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16、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17、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18、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19、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水 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 D.脂肪、蛋白质、糖类
20、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21、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22、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23、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身体分部 B.足和触角分节 C.具有外骨骼 D.具有足和翅
24、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25、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_______。
3、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与其____________的总和叫生物圈。
4、青春期是一生中_______发育和___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
5、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和_________; 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磷和__________的无机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图甲和图乙表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丙中,呼吸道的起点是[1]_________。
(2)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丙中的[2]_________。
(3)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_______。
A.外界→咽→喉→食道→肺 B.外界→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外界→鼻→气管→肺 D.外界→鼻→咽→喉→食道→气管→肺
(4)图甲表示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_。
(5)图乙表示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2、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______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2)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_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 和______;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3、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餐厅。同学们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同学们由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较暗的餐厅,瞳孔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以便进入更多的光线。
(2)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____的折射,在[ ]____上成像,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了视觉。
(3)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听觉。
(4)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_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银心”黄杨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氢氧化钠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实验装置处理好之后,放到阳光下4小时,同时摘下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指导菜农在大棚内适当增加_______含量以提高蔬菜产量
2、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选取5个干净的锥形瓶进行编号,在编号为甲、乙、丙、丁的瓶中,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玉米种子,戊瓶中放入20粒煮熟后并冷却的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下图),放置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种子能萌发的是______瓶。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和______(填编号)。
(3)丁瓶中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这一条件,戊瓶中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____。
(4)小组中有些同学认为,为节约起见,每个瓶中放一粒种子就够了,你同意这一做法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5)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共有______组对照实验。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模拟人体的_____,序号②模拟人体的_____。
(2)图_____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
(3)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3分析回答: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吹气/吸气,下同),向乙瓶_____。
(4)经过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瓶,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D
3、B
4、D
5、D
6、C
7、D
8、B
9、C
10、C
11、A
12、A
13、A
14、C
15、A
16、A
17、B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B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消化道 消化腺
2、自然保护区
3、 生物 生存环境
4、身体 智力
5、叶 氮 钾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鼻 咽 B 吸气 收缩 呼气 变小
2、生产 分解 呼吸 吃与被吃 竞争 温度 水分 自动调节
3、变大 4晶状体 7视网膜 8鼓膜 10耳蜗 大脑皮层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吸收二氧化碳 将盆栽的“银心”黄杨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2、乙 甲 乙 充足的空气 没有有生命力的胚 不同意 种子数量少(或每组实验只用一粒种子),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四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膈肌 胸廓 2 收缩 吹气 吸气 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