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满分5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
2.1-20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的机读卡和第Ⅱ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弘分)
1、的平方根是
A.±2 B.-2 C.±4 D.-4
2、下列说法正确是
A.-2没有立方根 B.8的立方根是±2
C.-27的立方根是-3 D.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和1
3、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与点关于点对称,两点对应的实数是和-1,则点所对应的实数是
A. B. C. D.
4、已知,,则
A. B. C. -22 D.-7
5、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6、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B. C. D.
7、若,,则
A. - B.-28 C. D.28
8、若,则
A.1 B.-1 C.5 D.-5
9、若,则
A. -2 B.0 C.2 D.4
10、要证明命题 “若,则”是假命题,下列、的值不能作为反例的是
A. B. C. D.
11、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若,则的周长是
A.8 B.11 C.13 D.15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A.70° B.55° C.35° D.55°或35°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14、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C. D.
15、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5 B. C. D.5或
16、如图在中,,平分,,则
A.1 B.2 C.3 D.4
17、一个长40cm、宽24cm、高18cm的长方体盒子可以装下的物体最大长度为
A.40cm B.45cm C.50cm D.55cm
18、如图在中,,点为中点。绕点旋转,分别与边交于两点。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可能相互垂直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96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9、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与,则这个正数是 ▲
20、若,,则 ▲
2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24,25则它的面积是 ▲
22、在等腰中,已知,则的周长为 ▲
23、在中,的长为 ▲
24、已知,,是内一定点,分别是射线上的点,当的周长最小时,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9个小题,共72分)
25、(8分)计算:
| ▲ |
| ▲ |
| ▲ |
(1)在直线上求一点,使;(2)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平分。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证明)
| ▲ |
| ▲ |
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其他”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 ;
(2)若2016年全市八年级学生共有24000名,请你估计视力在4.9以下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3)根据扇形统计图信息,你认为造成中学生视力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你觉得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视力?
| ▲ |
(1)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请利用侧面展开图计算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少?
(2)如果从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2圈到达点,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少?
| ▲ |
| ▲ |
(1)求证: ;
(2)当点分别在边上运动时,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上运动,直线交点为,则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