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5:43
文档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目:初中科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俊单位:南京四中教育集团一、教学内容分析选自初一年级七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是作为第三章的开篇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地球形状外观以及其内部结构的大致介绍,这将给予刚刚接触初中科学地理的学生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而且本章内容都是围着“地球”展开,所以在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的“地球”知识学习起到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的学习,初步
推荐度:
导读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目:初中科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俊单位:南京四中教育集团一、教学内容分析选自初一年级七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是作为第三章的开篇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地球形状外观以及其内部结构的大致介绍,这将给予刚刚接触初中科学地理的学生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而且本章内容都是围着“地球”展开,所以在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的“地球”知识学习起到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的学习,初步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科目:初中科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张俊单位:南京四中教育集团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选自初一年级七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是作为第三章的开篇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地球形状外观以及其内部结构的大致介绍,这将给予刚刚接触初中科学地理的学生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而且本章内容都是围着“地球”展开,所以在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的“地球”知识学习起到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的学习,初步了解这一过程的漫长,这一结论的来之不易。其次也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通过对于自己寻求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其科学素养的培养。此外,本节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我上课前通过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交谈,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只是知道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知道这个信息。他们兴趣广泛,乐于动手,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基于本课是初中科学教学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和现象,明确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在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请学生举例证明是地球的例子,模拟P83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学生讨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而月食时月球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弧形的,通过PPT上的月球和我手上的篮球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以及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内部的结构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交流古代人的地球观

 让学生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从错误开始的

 

 引导学生举例一些生活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并演示篮球的模拟实验。

 利用书本、直尺、铅笔模拟远去的帆船实验。

 PPT上呈现一个月球图片,用篮球模拟地球,让学生转动篮球,模拟月食过程。

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提问: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通过计算(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以实例去计算,让学生对4万千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和证据

三、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

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应该早有认识,怎么证明这个结论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从人类认识的过程说起,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简单的篮球实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形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谈到“香飘飘”奶茶的例子的时候,学生兴趣很浓厚,一个杯子的高度大约在10厘米,三亿杯不到地球的直径,这个广告是虚假的。对于地球圈层的讲解还不够通俗,不足的地方在模拟月食过程时还有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在下面看不清楚。学生对于地球为什么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篮球还有疑问,有些同学甚至还有疑惑,但我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

 

 

 

 

 

文档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目:初中科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俊单位:南京四中教育集团一、教学内容分析选自初一年级七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是作为第三章的开篇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地球形状外观以及其内部结构的大致介绍,这将给予刚刚接触初中科学地理的学生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而且本章内容都是围着“地球”展开,所以在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的“地球”知识学习起到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的学习,初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