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反思
化学组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本人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代诗文引入,再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
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直接由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根据前一节内容以及模型,归纳出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在老师引导及演示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常见的古代诗篇,能自然让学生联想到酒,因而自然而然引出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锻炼学生能力。
通过视频课件,使乙醇与钠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而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效果图,使得学生对于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理解更透彻。
三、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的教学上大体完成,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老师作为新课程的主导者,应该将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多给学生表达与总结的机会。在进行总结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在总结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以上就是我对《乙醇》一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是一项“没用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年轻教师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此次活动中,又使我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听取本组教师的宝贵建议,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使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加快成熟和成长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