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冰灯 | 课时 | 一课时 | 课型 | 讲授 | 教者 | 卢燕春 | ||
| 教材分析 | 《冰灯》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儿子那深沉的爱及儿子对父亲的爱。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 2.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 |||||||
| 过程与方法 | 体会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 ||||||||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子情深。 | ||||||||
| 教学难点 | 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 ||||||||
| 教学方法 | 情景教学法 | ||||||||
| 课前准备 | 课件 | ||||||||
| 教 学 过 程 | 调整与思考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 师:《冰灯》一课讲的是什么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接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4名学生接读,随机正音) 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领悟品味 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导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自学,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记上自己的想法。 四、交流、指导,解决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父子情深: (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为了给我做灯笼,父亲起的很早) (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3)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父亲很不容易,太辛苦。) 五、朗读训练,积淀语感 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第5-10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分别扮父与子。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别扮父与子。(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想像情境,升华感情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想像小伙伴见了“我”会怎么说呢? “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七、综合实践设计 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做呢? | |||||||||
| 板书设计 | 作业设计 | ||||||||
| 教 学 反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