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历史
注: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16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身份 | 使用乐器 | 乐舞的规模 |
| 天子 |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 人 |
| 诸侯 |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 48人 |
| 卿,大夫 | 判悬:悬挂的乐器二面排列 | 32人 |
| 士 |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 16人 |
C.血缘色彩浓厚 D.音乐发展迅速
2.汉高祖刘邦颁布“贱商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及子孙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汉武帝与汉高祖的商业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A.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 B.禁止民间商业的发展
C.对商业实行干预 D.对商业实行放任
3.“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下列这一“哲学智慧”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老思想使儒学注重宇宙本体和个人修养相结合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统治
4.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5.如图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启超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仅是亲历者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B.与政治相关的史料价值有限
C.掺杂了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 D.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
6.1870年代和1880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 B.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
C.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 D.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动干部,并利用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国民运动的开展
8.1941年,决定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依法追缴之权”。这一举措的实施
A.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巩固了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C.彰显了边区的合法性 D.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
9.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1953年 | 1957年 | |
| 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 | 112种 | 231种 |
| 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 | 115种 | 301种 |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 D.计划经济逐步建立
10.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C.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11.有学者认为,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代议制的确立 D.工业
12.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B.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 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13.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不属于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因素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B.对宗教改革的支持
C.印刷术的发展 D.缓解天主教面临的危机
14.1920年底,苏维埃的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的苏维埃
A.决定在分配领域实施实物配给制 B.试图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准备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15.1949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与1948年相比,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制造业产出总额1949年增加13%,1952年则增加3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战后欧洲局面尚未出现 B.马歇尔计划成功实施
C.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 D.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启
16.2017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时警告说:特朗普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说明欧盟已经成为了的政治实体 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体现了欧洲彻底地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满分52分。17、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9、20题为选做题,考生选中一题作答。)
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文艺复兴晚期的思想家们对于的思考和探讨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但是相对于文艺复兴前期来说,还是前进了一大步。他们对于人性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人的发现和存在而是发现了人的能力,智慧和聪明才智,相信人可以同命运抗争;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利;可以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甚至可以参与到政治领域中去。不仅如此,这个时期由于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努力,人们把财产权也看成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摘编自何松《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探析》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将标志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上,将近代民主思潮引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的宣传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为蓝本的。同时,这种思想建立在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基础之上,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状况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和揭示,对改善状况如妇女的途径也未作过多的探讨。随着时局的发展和“劳工神圣”这一新启蒙口号的日渐流行,思想有了新的内涵。有了向更广层次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编自张代春《试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变化。(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的特点及其原因。(1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对民主的影响。(7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据亨廷顿(美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9世纪西方冲击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9.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4年清军入关,清朝从偏处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权,并定都北京。清代在继承明代“治河保清”国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黄河、运河的综合治理。明代的河工为清代所继承,但随着国家的安定以及河道形势与治河目的的变化,清廷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对河工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清逐渐通过管河分司的裁并归道改革,实现了管河的划一;通过将治河权责从工部转移到总河衙门,大大减少了河道衙门系统在治河中所受到的掣肘。此外,随着国家河工从黄、运两河扩展到直隶诸河,河工治理方式也由以河为纲转变为划区分治。这些变革,使得清代河工得到良性发展,这一在乾隆初期基本定型,并在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之前保持了大致的稳定。
——摘编自江晓成《前清河工变革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河工改革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河工改革的意义。(9分)
2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同治四年(1865)初,中亚的浩罕汗官阿古柏勾结英国和,入侵中国南部地区,并建立反动政权。李鸿章提出“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的谬论。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英国以“调停”为名强调阿古柏“作为属国,只隶版图,不必朝贡”。 他义正词严地向总理衙门表示:阿古柏“为我必讨之贼”,“非他人所参与”,亦“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针对用不平等条约交换伊犁的企图,左宗棠也接连上书,痛陈此约的危害。并于光绪六年(1880)二月,武力收复了伊犁。虽然迫于朝命调回北京,但他在伊犁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曾纪泽的谈判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迫使贪婪成性的不得不将部分领土归还中国。在进军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清廷陈述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批准建省。在期间,左宗棠还重视屯田开荒,安置难民;推广蚕桑事业,发展地方经济;修筑道路,便利交通。此外,他还在光绪六年(1880)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希望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收复和管理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历史意义。(7分)
第四次月考历史参
1-16 BCBAC ADBDC ACBDB D
17.
(1)变化:由局限于对人的发现和存在认识到人可以通过抗争争取并掌握自己的命运;人人都可以参与政治活动;同时意识到财产权对于人们的重要性。(6分)
(2)特点:将提升到较为显著的地位;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为蓝本;思想向更深更广层次扩展,内涵逐渐丰富。(6分)
原因:初年,政治,不被重视甚至被践踏;辛亥推翻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知识分子与队伍壮大。(6分,任意三点即可)
(3)影响:对新兴阶级起到启蒙作用,为民主起到宣传动员作用;为民主争取到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民主成功后,思想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调动人们进行政权建设的积极性。(7分,其他合理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18.示例一:
观点:19世纪西方的冲击,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表态:我同意这个观点
经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政治:从晚清到北洋军阀统治再到蒋介石国民,无一不是统治,政治民主化进程一波三折;
思想:尽管戊戌变法、辛亥等政治运动,宣传西方启蒙思想,但封建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民众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
示例二:
观点:19世纪西方的冲击,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表态:我反对这个观点
经济: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暂春天; 政治: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爆发,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思想的传播,实业救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
(1)明朝以来河工的弊端;(2分)稳定新生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2分)服务于农耕文明,保护小农经济;(2分)
(2)促进了河工的良性发展(2分);有利于黄、运两河水患治理;(2分)保障小农经济的生产安全(2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2分);为后世治河提供借鉴(1分)
20.
(1)措施:(8分)批判李鸿章重视海防轻视塞防的谬论,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挫败英国图谋的企图;揭露霸占伊犁的野心;武力收复;挽回一些领土主权;为建省提出规划;发展地方经济、屯田开荒、便利交通、创办近代工业等。
(2)意义:(7分)维护了国家统一,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它大大加强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