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总体概况
第二章:Status
第三章:System
第四章:Volumes
第五章:Quota
第六章:Shares
第七章:Services
第八章:Accounts
第九章 部分名词解释及缺陷列表
第一章 总体概况
此次分析的是openfiler的2.3版本。GUI Version: r1563-2-1
在地址栏输入:https://ip:446,就可以指向openfiler的web管理登陆界面。有的浏览器会因证书错误而阻止登录,安装证书即可。
输入用户名:openfiler 密码:password 就可以login。
图1.1是登录成功时显示的系统状态:
图1.1 openfiler状态图
可以看到右上角显示按钮的如图1.2所示:
图1.2
下面我们来分析Opefiler的主要功能结构如下图:
主要功能分为7部分,分别为:status(状态)、system(系统)、volumes(卷)、quota(配额)、shares(共享)、services(服务)、accounts(账号)
下面是2.3版本完整的功能结构图:
图1.3 openfiler功能结构图
第二章 Status(状态)
显示系统总体状态及target状态。包括System Overview(总体状态)和iSCSI Targets(iSCSI 目标)。
1.System Overview(总体状态):显示系统的总体状态,包括System Vital(系统必需)、Network Usage(网络使用)、Hardware Information(硬件信息)、Memory Usage(内存使用)、Mounted Filesystems(挂载的文件系统)这5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
2.iSCSI Targets(iSCSI 目标):显示iSCSI状态。可以查看tatget的会话状态。如图:
我们可以看到上图中两个target,点击view可以查看会话:如图:
第三章 System(系统)
System(系统):与系统有关的设置都在此进行设置。包括Network Setup(网络设置)、HA Cluster Setup(高可用集群设置)、Clock Setup(时钟设置)、UPS Management(UPS管理)、Shutdown/Reboot(关机/重启)、Notification(通知设置)、System Update(系统更新)、Backup/Restore(备份/恢复)及Secure Console(安全的控制台)。
1.Network Setup(网络设置):这部分功能分3部分:
Network Configuration,配置主机名、DNS和网关:
Network Interface Configuration,配置网卡、绑定ip、配置VLAN和虚拟接口 等信息:
点击configure就可以进行对网卡eth0进行ip设置,
可以选择静态ip或DHCP,这里选择static继续,
可以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及最大传输单元。
点击eth0可以查看网卡的物理地址及接收/发送的数据量:
而在此还可以创建VLAN和虚拟接口,
点击Create bonded interface就可以进行端口绑设置。
Network Access Configuration,网络访问配置。在此可以添加要访问此节点 的客户端ip地址,以授权访问。
此处可以对单个ip进行授权也可对某个网络授权,如192.168.22.1和 192.168.22.0。要注意:对单个ip授权时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255, 对C类网络授权子网掩码使用255.255.255.0。
2.HA Cluster Setup(高可用集群设置):当前显示不可用。
3. Clock Setup(时钟设置):在此可以进行Set system clock manually(手动设 置系统时间)、Keep system clock synchronized with NTP timeserver(设置系统 时间与NTP服务器同步)及时区设置。
Set system clock manually:
Keep system clock synchronized with NTP timeserver:
Timezone:选择System clock uses UTC则使用通用协调时。
4.UPS Management(UPS管理):不间断电源设备管理。
在此可以对使用的不同的UPS进行配置,以APC - Back-UPS CS 650为例:
可以设置状态、名称、设备端口、关闭顺序、电缆类型、关机类型等
5.Shutdown/Reboot(关机/重启):可以设定系统的关机及重启的时间。
6.Notification(通知设置):可以设置邮件通知和声音报警。
7.System Update(系统更新):可以对系统进行更新以及查看更新日志。
点击Launch system update即可更新。
8.Backup/Restore(备份/恢复):可以备份和恢复系统。点击download即可立 刻备份,选择保存位置即可。点击upload可以从备份所在位置恢复系统。
9.Secure Console(安全的控制台)
可以安全的连接到openfiler主机终端。
第三章 Volumes
包括Manage Volumes(卷管理)、Volume Groups(卷组)、Block Devices(块设备)、Add Volume(添加卷)、iSCSI Targets(iSCSI Targets)、Software RAID(软RAID)。
1.Manage Volumes(卷管理):卷管理上半部分可以选择查看不同卷组的卷信息。
而下半部分分别以图和表的形式显示此卷组下各卷的信息。在此可以删除空闲的卷,可 以更改卷的大小,可以为每个卷创建快照。
点击delete即可删除对应卷;点击edit可以更改对应卷的大小;点击creat 即进入创建快照页面,最下方的take a snapshot区域即可创建快照,创建快 照时尽量不要使用相同的snapshot name,否则删除时删除一个快照同名快照 都会被删除。某个卷只要创建了快照就不能更改大小了。
创建的快照可以在页面最上方List of existing snapshots区域看到。
创建的快照我们还可以更改大小。
中间的Schedule snapshots区域可以指定一个创建快照的频率。Interval in hours表示间隔时间,rotate count表示保留的快照数目,最新的快照将替换掉最老的快照。
2.Volume Groups(卷组):也分为两个区域,上部为Volume Group Management(卷组管理),列出了当前存在的卷组,点击View member PVs可以查看卷组中包含的卷信息(PV)。点击VG contains volumes即进入卷管理页面进行卷管理。
下部区域为Create a new volume group(创建新卷组),创建新卷组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必须有空闲的没有备份组的卷(PV),否则不能创建新卷组。创建新卷组时选择要将哪些卷包含进去。卷组不允许重名。
3.Block Devices(块设备):管理裸磁盘和创建分区(PV),在Block Device Management区域可以看到系统可用的磁盘设备。点击view可以查看已存在的物理卷。
点击Edit Disk相应磁盘的分区情况。上半区以图表形式显示分区状态;
下半区可以创建磁盘分区。默认的模式是Primary,只能创建2个模式的分区。分区类型有Extended Partition、Physical Volume、RAID array member3种。创建分区时先把所有的磁盘空间都创建为Extended Partition类型,此时mode变成logical,创建分区没有数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创建类型为Physical Volume和RAID array member的分区。
4.Add Volume(添加卷):可以在某个卷组上创建iSCSI类型卷和Ext3、XFS 类型的文件系统。
上部Select Volume Group区域可以选择不同的卷组来操作,中间Block storage statistics for volume group区域则显示相应卷组的空间使用/空闲情况。
5.iSCSI Targets:按功能分成了4部分,分别是Target Configuration、LUN Mapping、Network ACL和CHAP Authentication。
1) Target Configuration:在这里可以添加新的target,转换target以及设置target属性。
Add new iSCSI Target:添加新的target,名称可以是iqn.***的形式也可以是 容易记住的字符串。
Select iSCSI Target:可以选择不同的target来进行配置。
Settings for target:针对某个tatget来设置其属性包括最大连接数等信息。也可以点击delete删除此target。
2) LUN Mapping:映射。可以把某些卷映射到某个tatget上,使用户可以通过target访问卷。此处也有两部分信息,上半部分是已经映射到target的卷信息,下半部分是没有映射的卷信息,我们可以选择还没有映射的卷映射到target上。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读写模式和不同的传输模式。
3) Network ACL:网络访问控制列表,可以对网络上的客户端进行访问控制。
要授权那个客户端访问的权限,只要在其ip地址的后面access属性由deny 改为allow即可实现。注意:这只是对一个target操作,对其他的target不起作用。
4)CHAP Authentication:CHAP 鉴定。Chap是挑战握手认证协议,比协议密码认证安全。在这里可以以用户方式对target做访问认证。
5.Software RAID(软RAID):openfiler可以创建RAID0,RAID1,RAID10,RAID5和RAID6,支持的块大小为4K—4M。创建的软RAID以一块分区的形式呈现,可以添加到卷组里或者为它新建一个卷组。
第五章 Quota
在这里主要是对文件系统的share做quota管理。分为Group Quota、User Quota、Guest Quota。可以针对不同卷上的共享分别分配,可分配的资源包括可用空间及总共文件数。
1.Group Quota:组的磁盘配额。
在Select Volume区域选择卷组,
然后在Edit group quota区域进行配额调整:选中一个组,就可以对这个组的配额进行调整了。
2.User Quota:用户配额调整,操作同组配额调整。
3.Guest Quota:临时用户配额调整,操作同组配额调整。
第六章 Shares
Openfiler的share是针对文件系统的。应该是nas的一种实现。我们在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卷后就可以提供share服务了,否则是无法实现的。在volume—>add volume 下选择一个卷组创建一个XFS或Ext3文件系统卷。
1.Existing Shares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卷组dg,以及他下面的文件系统卷sh
点击sh,我们可以在sh上创建一个文件夹,
创建后如图所示:
点击我们新建的doc,我们可以在他下面创建子文件夹,可以删除此文件夹,可以更改名字和描述。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它设为共享,如图我们可以以两种方式共享
1)Make Share:点击docmake share,我们可以看到如图所示:
首先我们在Edit share /mnt/dg/share/doc/区域我们可以设置共享的名称、描述及SMB/Rsync的共享名。
然后在Share Access Control Mode区域我们可以设置访问模式,是Public guest access还是Controlled access方式。
如果我们选择Public guest access方式,将不会有Group access configuration的配置。而直接看下一区域Host access configuration (/mnt/dg/share/doc/)主机访问配置: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openfiler可以提供SMB/CIFS、NFS、HTTP(S)/WebDAV、FTP 、Rsync等访问。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端分别授权。
而且对于SMB/CIFS、NFS和还可以进行设置:
点击SMB/CIF Options,可以对安全模式等配置,如图,
其中CSC Policy的可选项有manual、programs、documents和disable.
点击Rsync Options,可以对最大连接数及读写权限等配置。
在NFS下对某个客户端点击edit,可以对此客户端的访问做配置:包括UID、GID、I/O mode、write delay,端口等设置。
如果选择Controlled access访问方式,还需要配置Group access configuration。
2)Make Homes Share
仅有一个目录可以设置为Make Homes Share。
此时的设置比较简单,仅仅有Host access configuration设置,可以参照Make Share
进行设置。
2.Snapshot Shares 为share创建快照。
这部分功能还没发现怎么体现,快照无法创建,可能需要某种条件。
第七章:Services
这里主要是启动/关闭某个服务,也可以设置服务。
1.Services:关闭和启动某个服务。不用详细说,关闭某个服务点击disable,开启则点击enable即可。
2.SMB/CIFS Setup:SMB/CIFS 服务的设置。
3.LDAP Setup:在这里做的就是LDAP的备份、还原、重建和清除LDAP目录。
4.UPS Setup:这里是UPS的配置。
1)Configure Service Mode (Client/Server):配置为服务模式。
2)Configure Access Control:配置访问控制。
3)Add UPSD User:添加用户。
4)Delete UPSD User:删除用户。
5)Add UPS System Monitoring Entry:添加UPS系统监督程序入口
6)Delete UPS System Monitoring Entry删除UPS系统监督程序入口
5.Rsync Setup:Rsync设置。可以设置端口号,ip地址及每日通报消息。
6.iSCSI Target Setup:iSCSI Target配置。可以添加CHAP认证用户以及iSNS服务器。
7.FTP Setup:FTP设置。可以设置服务器名,端口号,延迟时间等详细设置。如图:
第八章:Accounts
这里要做的是认证管理,认证管理与授权结合来保证openfiler的安全访问。
1.Authentication:认证。这里有标准视图和专门视图,一般选择标准视图即可完成基本操作,除非十分了解本内容才使用专门视图。Openfiler中可以配置LDAP和Windows domain两种授权,组合起来就有三种方式:LDAP、Domain和混合模式
选中Use LDAP,如果没有其他服务器,可用本地机做LDAP服务,选中Use Local LDAP Server,server:10.10.170.51,Base DN:dc=example,dc=com,root bind DN:cn=root,dc=example,dc=com,Root bind password:111111
Windows domain验证没有试验,把别人的经验留下。首先是Security model,如果是2003的服务器,就选Active directory;2000的话选RPC(这个没有实际验证,因为我的Domian controller是2003的)。Domain下最关键的是Domain controller和ADS realm,前者填写服务器IP,后者填写服务器的完整域名,至于Domain/Workgroup项,添不添无所谓,当然,最好是填上。在第一次使用该域时,必须选中Join domain,因为Openfiler需要从Domain controller上读取所有的用户和组信息,当然,下面的用户名和密码也必须是Domain controller授权过的。如果一切无误,就可以在List of users和List of groups下面看到信息了。
3.Administration:管理,只有正确配置了认证管理才能够进行此项管理。可以添加用户和组。
4.User List:用户列表。显示系统可用的用户列表。
5.Group List:组列表。显示系统可用的组列表。
6.Admin Password:管理员密码。可以修改管理员密码。
第九章 部分名词解释及缺陷列表
1.名词解释:
UTC:通用协调时
MTU:最大传输单元
ACL:访问控制列表
CHAP:挑战握手认证协议
MOTD:每日消息
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控制协议
2.已知缺陷列表:
1) 添加VLAN时,配置VLAN后会出现两个vlan,且只有一个能删除。
2)创建快照。删除快照后,对应的卷显示可以被删除,而此卷此时被使用。
3)可以创建两个同名快照,但删除一个,另一个也被删除。
4)Shares的快照功能还未能找到实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