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中班美术活动西游记教学设计】
中班美术活动:西游记教学反思
徐海芳 这个活动是让幼儿从动画片《西游记》中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状、颜色、图案,并学会制作芭蕉扇和紧箍咒,初步感受印第安风格,以此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体验制作的快乐。
在课前通过观看《西游记》视频动画,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外形特点和花纹图案。运用油画棒结合多种图案装饰芭蕉扇,幼儿园用毛根制作紧箍咒,感受轻松愉快的制作气氛,体验“三借芭蕉扇”的游戏乐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末,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状、颜色、图案,并学会制作芭蕉扇和紧箍咒,以此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体验制作的快乐。整节课幼儿玩的很开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导入部分过长
导入部分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紧箍咒和芭蕉扇,并通过提问,让幼儿回想起紧箍咒和芭蕉扇的样子和特征,同时做了小结。紧箍咒的形状像个圆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状像一个葫芦,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纹图案。
二、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
由于要制作紧箍咒和芭蕉扇两个内容整合放到一节课里,首先孩子操作时不够,在介绍示范的时间也缩短了,没能够很详细的给幼儿做讲解示范。在出示芭蕉扇的纸模和毛根时,同时提问了两个问题,这个提问方式是不对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一次提一个问题,给孩子更加清晰的方向。其次,在介绍材料时,没有很重视先后顺序。在引导幼儿如何在纸模上涂色、画花纹时,自己示范的顺序也是不够合理,应该先画扇面再画扇柄。
三、评价和交流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最后一个环节,展示欣赏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这个环节的评价很单一,没有请幼儿互评,自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一点,美术课的评价更加重要,要做到让幼儿欣赏美的同时,又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其他幼儿的优点,同时也能在此环节给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荣誉感。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九日
1
【篇二:美术课教案 西游记木偶】
美工:西游记木偶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剪、挖孔,连接等技能制作西游记木偶,学习新材料——钦扣的使用方法。
2、在制作西游记玩偶的过程中积累剪纸经验,感受自制表演玩具的乐趣。
3、感受认真、细心的操作态度带来的成功体验。
活动准备:
孙悟空玩偶范例,视频仪
西游记玩偶操作材料(剪刀,钦扣,笔芯、)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出示孙悟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头戴金钢圈,身穿百彩裙,手拿金箍棒,是谁呀?(孙悟空)俺老孙来也!
2、观察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这个孙悟空会怎样?(会动)哪里会动呢?(头、胳膊、腿)那这个会动的孙悟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试用先……,然后……,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3、重点观察玩偶的连接方法,学习新材料钦扣的使用方法。 上次,我们把西游记里的人物图上了颜色,今天我们要剪下来,再固定。那你们想一想怎样让它动起来呢?(钦扣连接)看视频仪,介绍钦扣,有两片,一个是大帽子,一个是小帽子,大帽子中间是一个洞洞,小帽子上面有个小钉钉,小钉钉对准小洞一压就连接起来了。
、示范讲解人物中钦扣连接的方法
先把有小钉钉的放在下面,然后对准孙悟空膀子上的小洞压上去,再把它的身体放上去,最后用有洞的大帽子一压就连接好了。依次类推。
5、师生共同讨论操作要求
(1)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不要对着别人。
(2)要细致、认真的作业。
6、评价总结
对好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小结。
大二班
许洋洋
【篇三:大班美术《孙悟空》】
大班综合:金猴降妖
设计 吴佳瑛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比较中了解脸谱形状的含义,试用对称绘画经验表现唐僧师徒四人的主要特征。
2、 对《西游记》故事感兴趣,积极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对象。
活动准备:脸谱、西游记人物图片、对应的脸谱、笔、背景音乐。幼儿有画脸谱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故事中的角色
1、听音乐回忆故事《金猴降妖》,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
2、这4人是著名的故事《西游记》里的人物。
二、观察脸谱,了解特征并尝试绘画
1、出示一组猴子脸谱,找出孙悟空。说出理由。
2、观察人物不同特征后再找共有的特征,对应相关文字放脸谱。
3、小结:京剧脸谱会把人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4、你喜欢里面的谁?怎样画,才能让人家一看就看出来你画的是谁?
5、介绍辅助材料,能自己画的孩子自己画,需要材料帮助的请自己选择,记住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共有的地方。
6、幼儿制作。教师观察、引导
7、交流展示作品:请相关幼儿的作品带上来一起展示。教师讲评
三、出示妖怪,引发表演故事的兴趣
取经的4人齐了,如果要表演这个故事还缺谁?一起边表演边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