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7.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能力。
8.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方式。
9.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1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课堂教学 资源和__课外学习__资源。
13、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_评价的甄别和选拔__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_促进学生发展___,_教师提高教学___,_改进教学实践__的功能。 3、(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 4、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平等对话 )的过程中进行。
15、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 占有真实 )、( 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需要重视( 写作材料 )的准备过程。
16、( 语文 )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8、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9、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简答题
1.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3、综合性学习中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哪几方面一、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二、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三、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五、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