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所以授课重点放在领悟牧羊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文章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及标注课文关键语句分析课文的能力,所以授课过程中应着重训练阅读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但七年级学生由于刚步入初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篇幅长的文章有畏难情绪,阅读速度较慢,因此,我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了充足的预习,准备用一课时把本课内容学完,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学会圈画标注关键词句,来把握牧羊人的形象,从而领悟牧羊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
领悟牧羊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难点
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废墟 干涸 坍塌 慷慨 酬劳 流淌 刨根问底 戳
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初读课文,认识牧羊人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请圈画文中关键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下表。
| 牧羊人的情况 | 高原的情况 | |
| 初遇牧羊人 | ||
| 再见牧羊人 | ||
| 最后一次相见 |
找出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我从“ ”句(段)中看到了他是一个“ ” 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五、拓展延伸:寻找“牧羊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种树的牧羊人”,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社会创造了美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请速读下列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仿照下面的示例,和他们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
刘禹锡, 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融入了我的心灵,给予我许多的温暖,谢谢你!
人物事迹简介
材料(一)大学生格桑德吉放弃大城市工作, 13年来扎根于山村小学教学,使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材料(二)出身清苦的张纪清27年来以“炎黄”的名义给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不间断捐款,奉献爱心。“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
六、课后练笔:再寻“牧羊人”
课外查阅搜寻其他“牧羊人”的资料,并记录其中一、二个人的事迹,整理好写在周记本上,字数不少于300。
【板书设计】
认真细致
心存善念
牧羊人 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坚持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