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2:26
文档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13】(板书:十五
推荐度:
导读《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13】(板书:十五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13】(板书:十五夜望月)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出示课件14】(板书:王建)

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二、注释。【出示课件15】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4.栖: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三、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出示课件16】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出示课件17】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提示: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板书: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板书: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在基本了解诗歌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的美,用心朗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可以采用分组比赛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选出班级里的“朗读之星”。)

五、读出“望月”之情。

1.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出示课件18】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初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走近作者,感受其中的特点和情绪。

 

 

 

 

 

 

 

通过诗歌注释的了解,为进一步感受诗歌,做知识的铺垫。

 

 

 

 

 

 

 

 

 

 

 

 

 

 

 

通过对于诗歌中的字词句的思考、揣摩,感受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感,体会诗歌中字词句的巧妙之处。体会诗歌的意蕴美、遣词造句的小技巧等。

 

在不同的诗歌中,月亮所在的情景和感受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人们寄情于月亮的习惯源远流长,让人喜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感情。

 

 

 

 

从字词句的解读到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我是个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写诗的技巧,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欣赏的能力。

 

 

 

 

 

 

 

 

 

 

 

 

 

 

 

 

通过月亮诗歌的积累和搜集工作,体会不同作者、不同诗歌中,月亮所代表的情感的不同。仔细揣摩其中的不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感受诗歌中的美丽传说和令人向往的故事。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文档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13】(板书:十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