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3:27
文档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摘要: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
推荐度:
导读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摘要: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从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从孙中山宣布中华临时的成立到人民占领南京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城市出现了大批的建筑。

关键词:文化遗产    建筑

1. 引言

一座城市的历史,是通过建筑来诠释的:南京现存建筑遗迹1000多处,犹如一部兴衰历史。一座座建筑,就是一张张城市名片。南京的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它是金陵春梦的留影,是中国历史隧道的近端。南京作为中华首都期间,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华宇佳构。这批优秀建筑,是南京有形和无形的财富,它构成了南京古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南京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保护好这些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一些建筑学家评论的:“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形成南京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建筑的‘西化’,南京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有南京文化的王家气度,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全国首屈一指,世界范围内亦有典型意义。”

著名社会学家、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也说到,南京建筑的重要地位和沧桑遗存,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无可比拟。梁白泉说,当时涌现的吕彦直、杨廷宝、赵深、梁思成等一批中国建筑师,在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方面作出了宝贵贡献,设计了中山陵等一批影响深远的建筑作品。南京名符其实地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博物馆”。

2. 南京建筑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2.1 南京建筑类型

作为之都,南京的建筑一支独秀,无与伦比。中山陵、美龄宫、音乐台、原大学大礼堂以及散布在今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两旁星罗棋布的建筑群,构成了南京独有的靓丽的风景线。

1.1 总统府

古城南京的城东,有一座经历六百多年沧桑的股建筑群。其间既有中式大屋顶建筑和四合院,又有西式譬方和楼房;既有中式传统的中轴线主建筑格局,又有逶迤弯曲的西式长廊。经历了几个朝代的风风雨雨,风云人物纷纷在此登场,角逐……这些建筑,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漩涡的中心,历史的见证。这就是总统府建筑群。它之所以称为总统府,因为一次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中华在此诞生了;另一次是蒋介石于1948年5月20日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此当选为中华总统,而有此名称。 总统府主要建筑包括大门,大堂,政务局大楼,总统府办公楼(子超楼),石舫,夕佳楼等。 

1.2 中山陵

中山陵,伟大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中茅山南坡,天然 景色秀丽,气势雄伟壮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临终前,提出要安葬在南京紫金山。按照其遗愿,开始了一系列选址,征求设计图等工作。最后选定吕彦直的作品,他的设计图,平面呈警钟形寓有“唤起民众”之意,祭堂外观形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观念,又糅合西方建筑精神,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1.3 国立美术陈列馆

它与国民大会堂同时设计建造。1935年11月29日,举行奠基典礼,居正、吴稚晖、褚民谊等数百人出席。1936年国立美术陈列馆竣工。陈列馆由曾经留学德国的公利工程司奚福泉建筑师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李宗侃建筑师负责监造。 它是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间,这里曾作为南京市人民院址。其后,改为江苏省美术馆。

1.4 美龄宫

美龄宫是南京东郊最美的建筑之一。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介石一起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间明孝陵四方城东边的小红山一带环境清幽,就要求蒋介石在这里建造别墅,可供两人去谒陵时搬到小憩。这个主张正合蒋介石心意。1930年秋,正式对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借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10月,由孙科主持,议决“照办”。于1931年冬正式开工。美龄宫是一座依山而筑的中西式合璧式建筑,四周花木扶疏,郁郁葱葱,由正屋,门楼,警卫室,花园及汽车间组成。于1934年才告竣工。美龄宫最早称“蒋小红山别墅”,后称“南京公邸”等,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又称“美龄宫”。

1.5 金陵女子大学

1913年,先后在中国浙江一带传教办学的美国八个教会组织决定将开办的女子大学校址设在南京,并在世取名“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11月13日,任命劳伦斯·徳本康夫人为第一任校长。1914年,正式定名为“金陵女子大学”,这样,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诞生了。在经历了社会和人世的沧桑,建筑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旧透露着纯粹的文化…… 

当然南京建筑不可能仅仅是这些,以上只是几处非常有名的景点,另外还有如位于中山东路313号原中国监察委员会,中山北路上的国民行政院(现政治学院),国民外交部大楼(现省常委会办公大楼),中山东路上的医院(现为南京军区总医院),体育场(现为南京体育学院), 国民军阵亡将士公墓(灵谷景区内),浦口火车站(现南京北站)、下关火车站(现南京西站),梅园新村、梅庵、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商场、军人监狱、首都监狱等…… 

2.2 南京建筑的特点

2.1等级高

南京作为首都,级建筑多,包括国民“五院八部”等行政建筑,以及“研究院”、“体育场”、“医院”、“博物院”等,其规模、等级均属当时全国(甚至东亚)之最。

 

2.2类型全

按建筑原有性质可分十大类型,即行政办公建筑、纪念性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宗教建筑、使馆建筑、公共性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民居建筑。 

2.3历史及艺术价值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建筑。 

2.4内涵丰富

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 

3.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现状

4.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5.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原则和对策

南京建筑是南京的独特资源,是南京的一张个性城市名片,是艺术结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极具建筑、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然而在参访过程中,我发现南京建筑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建筑已经消失,部分建筑的完整性、建设性景观遭到破坏,乱改滥建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建筑的历史价值。建筑的命运让人倍加关注。旅游活动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各地特有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支撑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南京作为十代古都和江苏省省会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现代都市文化全方位展现,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近代建筑已经成为凝固的历史音符,中国近代史的象征,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优秀建筑作为南京城旧形象的名片已经成为南京城市特色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3.1  通过开辟以品味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旅游线路

可以开辟建筑的旅游线路,除了传统的中山陵——总统府外,以颐和路公馆区、外国使领馆区为核心的公馆游,还有文化游线路,共同打造“历史文化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南京领略建筑的风采,欣赏南京建筑文化,体验风情。 让游客在欣赏建筑艺术美、历史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六朝古都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魅力。例如,开辟南京历史街巷游,举办文化节,营造旅游氛围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服务。

3.2  通过以建筑为环境氛围的消费旅游线路

让游客在享受服务消费服务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的文化气息,就像回到了那段令人着迷的历史。1912酒吧街经营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建筑的商业价值 。这样的规划设计还可以继续开发,越来越多的旅游商业利用不仅可以创造商业价值,也可以让这些建筑得到合理的开发性保护。

3.3  通过与城市的建筑进行组合

作为对旅游产品的包装,南京还可以与国内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武汉、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联合,共同推出全国性的“文化游”。

3.4  以怀旧回忆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尽管年间的风云人物相继作古,但他们的后代或居住在,或寄居在,或侨居在欧美,他们都有强烈的怀旧情节,都有叶落归根的愿望。而南京作为昔日的首都,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甚至是他们自身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对于他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南京的建筑是历史的物质载体,也是启发民族意识、唤醒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对于同胞和海外侨胞来说,一座座建筑不仅能够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而且能够加强他们回归祖国的信念,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以一首《乡愁》名闻海峡两岸的诗人余光中先生,前曾经在 南京生活了将近10年,并曾就读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

4.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原则

4.1特色性

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4.2共生性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4.3网络化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南京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历史名城的观念,要发挥南京历史和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建筑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5.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南京作为中华的首都,风云际会,华盖云集,都城内各类建筑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在为人类提供活动舞台的同时,又因人类的活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前活跃在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大多已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而当年的建筑,历经时代的变迁和人世的兴废,或多或少有一些保存下来。在今天的南京城内,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城市的躯体,是城市的灵魂,是有形的资产,是无形的财富,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会使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绵延不断的历史,同时也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魅力和光彩。

其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本身是一部无言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物,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它的资治、教化功能上。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关注所在城市环境质量,特别是其中与人们生活、交往休戚相关的建筑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建筑史,就是一套完整的建筑档案。其中某些建筑物就是历史的见证人,经历了社会和人世间的沧桑。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透视城市的建筑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的变迁历程。如时期南京的商业中心由城南的夫子庙一带逐渐向北分离和转移,发展起新街口、鼓楼、山西路一带新型商业区。从建筑的数量上看,当时的开发力度很大。今天的人们了解这些,可以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良性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其实如果能够整合的名人故居,和一些独具特色、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共同打造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那么一方面可以引来大量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这笔收入来维修、保护老宅,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进一步挖掘南京建筑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南京领略建筑的风采。欣赏南京建筑文化,体验风情,除了传统的中山陵—总统府—梅园新村一线外,还可以发掘其它线路,如总统府-钟岚里-医院-励志社-军区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博物院等线路。 

6.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还是有很多方向和点子的,当然在开发的同时,绝对不能忘了保护的重要性。旅游开发创造的商业性和影响不言而喻,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我们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其开发后的成果一定要对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要符合城市发展趋势和定位。综合规划优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将来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是使南京旅游业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也是建筑得以足够的保护和保留下去,让未来的人们仍能够看到这些。人们认为南京建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确实,南京建筑不但是这一个城市的历史,也是这一个国家的沧桑史,虽然只有三十七年,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当然他的其他价值也很重要,我们希望开发能够把建筑的价值都挖掘出来。 

7.参考文献

1.闵成文,成升魁.发展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的新纪元.中国生态学学会编,2000:104 ;

2.《旅游研究学》2007年第00期;闫妮;万全友;

3.崔风军. 旅游景区的保护与管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文档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摘要: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