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众传播学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4:49
文档

大众传播学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4、两种范式的不同点假设问题实证主释性(人文主义)本体论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单一的、客观的多重的、互为主体的认识论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的相互依赖的价值论在研究过程里,价值扮演什么角色?价值中立、无偏见有价值、有偏见方研究过程是什么?演绎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控制的环境静止的设计更多定量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工具分离脱离情境的概括化目的在于解释、预测、控制归纳整体式的理解行为模式自认环境灵活变化的设计更多定性方法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受到情境约束而发现结果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
推荐度:
导读4、两种范式的不同点假设问题实证主释性(人文主义)本体论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单一的、客观的多重的、互为主体的认识论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的相互依赖的价值论在研究过程里,价值扮演什么角色?价值中立、无偏见有价值、有偏见方研究过程是什么?演绎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控制的环境静止的设计更多定量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工具分离脱离情境的概括化目的在于解释、预测、控制归纳整体式的理解行为模式自认环境灵活变化的设计更多定性方法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受到情境约束而发现结果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
4、两种范式的不同点

假设问题实证主义解释性(人文主义)
本体论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单一的、客观的多重的、互为主体的
认识论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相互依赖的
价值论在研究过程里,价值扮演什么角色?价值中立、无偏见有价值、有偏见
研究过程是什么?演绎

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控制的环境

静止的设计

更多定量方法

研究者与研究工具分离

脱离情境的概括化

目的在于解释、预测、控制

归纳

整体式的理解行为模式

自认环境

灵活变化的设计

更多定性方法

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

受到情境约束而发现结果

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迁

修辞学研究报告的语言是什么?正式的、非个人化的语言非正式的、个人化的语言
5、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的区别

定量研究(是什么)定性研究(为什么)
"

理论基础

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主、客体分离,客体可以和能够通过工具而认识。

以解释主义和批判理论为认识论基础,主张主、客体互为主体,在互动中能被重新建构。

研究目的和适用范围以探求共同性、规律性为主,适用于判断性和宏观研究以深度描述和分析为主,适用于微观研究和过程研究
实施方法自上而下地提出理论和假设,通过数据统计验证假设,强调随机抽样,主张非参考性观察自下而上地提出理论和假设,假设可以不断修改,强调目的性抽样,主张参与性观察
数据分析进行定量的统计和分析,力求准确性和广度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力求深度
典型方法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内容分析观察法、访谈法、生命史方法和文本批评法
6、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理论传播研究应用传播研究
问题的本质寻求确立关于传播现象的普遍法则寻求理解传播实际问题
"

研究的目的

"

产生理论,能够简化和解释复杂或相关传播过程

提供能够被决策者(即传播问题的解决者)立即使用的知识,将令人不满的现状转变为更符合决策者需要的现实
指导性理论其他学者的理论观点任何观点,包括其他学者的理论或其他的应用研究
"

适用的手段

理式和模型、检验假设、抽样、收集资料(直接观察、访谈、问卷、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验证或推翻假设"

观察或向行动者询问现状,对决策者想得到的理想状况进行评价。

1、美国传播研究方法史

韦绋和格雷将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分析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第二时期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方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一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强调使用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三时期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在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介组织、媒介和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实证研究成为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之一时风尚,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

目前我国研究者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偏重于研究调查方法,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用统计手段简历传播模型。

(2)很少采用实验法,即使采用,也很少讨论标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是研发最擅长的。

(3)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方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手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我国实证研究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而且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很粗糙,研究的力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跟我国传统学科设置有关,许多现有的新闻传播学院从中文系中分离出来,受人文科影响较深,习惯用四边的研究的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另一方面,跟新闻界长期流行的“新闻无学”的观念有关,“新闻无学”使人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略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范式的定义及种类

定义:库恩在《科学的结构》(1970)一书中提出用范式这个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范式有着各种定义,一般来说,他可以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一整套系统,包括判断重要研究问题的标准,判断研究与社会关系的标准,以及判断好的研究的标准等;范式也可以指这一整套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即作为一种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式,包括基础假设、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

种类:实证主义的科学范式、人文主义的或解释性范式

7.研究种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8将研究领域缩小到具体研究问题的技巧

(1)参考文献

公开出版的学术文章可以提供启发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通常研究者可以:

A.稍有改动。复制以前的研究计划

B.对以前研究里出乎意料的结论进行考察

C.以前研究的结尾处,作者都会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按照这些建议来进行自己的研究

D.将现有理论或解释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课题

E.挑战现有研究的结论。

F.修补以前的研究缺陷

G.采用新方法研究以前的研究问题

(2)跟其他人讨论

A.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做出过贡献或者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的学者的意见

B.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内给你想法不同的人的意见,并跟他们讨论可能的研究问题。

(3)选择特定情境

A.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历史时期。

B.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社会或地理范围之内

C.考虑特定人群是否跟研究领域有关,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异

(4)定义研究的目的

A.研究问题是描述性、探索性的、还是解释性的?

B.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9.文献综述的定义

在开始研究操作之前,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环节,即为了掌握关于研究课题和问题的研究现状而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和评价过程。一个研究不会存在于真空之中,为了准确理解研究课题,研究者需要回顾这个领域之前的研究。

10.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主要从两个方面

第一,总结跟自己所要进行的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即关于自己的研究主题,其他人都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有哪些缺陷?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第二,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研究主题值得进行,即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该改进这个研究主题?能够回答那些还没有回答的问题或者提供更有说服离得解释?这也市民却研究意义的过程。

11.文献综述的要求

一份完整的文献综述应该做到

(一)全面:即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最具价值的重要文献的结论都涉及了。

(二)逻辑清晰:可以按照前人研究发表的时间顺序,或研究主题“从普遍到特殊”顺序。或比较前人研究主题的,相似和差异,或研究问题的转移等来组织文献综述。

(三)简洁:文献综述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复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跟不需要陈述本研究主题或领域的历史,因此应该简明扼要的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展现它们的不足之处,力争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最大的信息。 

1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

美国学者克里朋夫给内容分析法的定义是:内容分析法是可重复地、有效地从数据理论其情境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个定义简介的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特点:(一)研究对象不受打扰

 (二)研究过程可重复

 (三)定量方法

 (四)非结构化程度高

13、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一)、描述某一段时间内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

(二)、推断传播者的态度和特征和态度

(三)、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和传播效果

14.内容分析法在实施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核心环节?

A.提出研究问题

B.抽样

C.编码(依据某种规则将媒介内容进行分类,且将其结果用定量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就是编码,这是内容分析法的核心过程,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步。)

D.分析数据

E.报告研究成果

15.三个公式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1、霍斯提(holsti)公式:

2、史考特(scott)公式

3、克里朋多夫(krippendorf)公式

16.定性田野研究

定义:定性田野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也译为定性实地研究)。“田野”不一定指土地、乡村或者野外,在社会研究方法中,它是“实验室(或研究者的工作室)”的反义词,指的是研究者不可控制或控制很少的、社会事实所发生的自然场所。

17.定性田野研究发展出现的三种主要价值取向?

针对受众研究,定性田野研究发展出现的三种主要价值取向:

(一)媒介的社会使用:受众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等这些活动,用学术化的术语来表述,就是媒介使用,不应该仅仅看成是一个在家庭内部进行活动,这些活动也体现出了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文化情境的特点。

(二)解码:受众对于特定媒介文本的解释就是解码活动。

(三)媒介与社会行为:接受了媒介内容以后,受众的日常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定性田野研究所关注的第三个研究取向。

18.民族志的定义

定义:民族志被认为是运用观察、访谈以及其他田野研究手段,深入细致地描述某一特定人群及其文化的一种方法。

19.西方重要学者对民族志研究的重要理论

博厄斯(提出文化相对论)和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人类学长期田野研究的先例)是两位重要的学者。

20.深描的定义:戈尔茨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戈尔茨借用他人观点,将深描(也称为深度描写、厚重描写、稠密描写)引入人类学。

21.芝加哥学派学术领袖

芝加哥学派领袖

帕克(城市社会学奠基人)

米德(社会心理学主要学者,他开创了象征互动论,也译为符号互动论,米德生前上课的讲义经过学生整理,于他逝世后出版,这就是象征性互动论的奠基之作《心灵、自我和社会》)托马斯(城市社会学领域,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位巨匠,出版《欧洲和美国的波兰移民在》通过对波兰移民家庭往来书信和日常生活的研究,描述了波兰移民在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上的变化,被称为美国经验社会学第一部伟大著作)

22.象征互动论巨匠的代表作

米德(社会心理学主要学者,他开创了象征互动论,也译为符号互动论,米德生前上课的讲义经过学生整理,于他逝世后出版,这就是象征性互动论的奠基之作《心灵、自我和社会》)

戈夫曼(象征性互动论开启了微观社会学里有关于人际互动的研究。《日常生活里的自我呈现》)

23.现象社会学

现象学有胡塞尔等人于20世纪创立的一只哲学流派

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一书将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研究

24.多重真实

由舒茨提出,舒茨认为日常生活是由多重真实所构成的互为主体性的世界,这些真实包括日常真实、梦的世界、幻想的世界、自然地态度的存而不论等。1984年,阿尔多尼和曼恩将这个概念引入了媒介研究中,首次区分了社会真实、媒介真实(媒介对于社会真实的再现)和主观真实(受众接触媒介信息以后形成的对于社会真实的观点)这三个层面,认为大众媒介的作用在于构建真实、影响受众的主观真实。

25.常人方法学定义及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现象学社会学的另一代表人物加芬克尔,他出版了《常人方法学研究》一书从舒茨的理论发展出一种经验研究方法,即常人方法学,也译为本土方、民俗方、俗民方法学方等。常人方法学是“对普通人的所使用的方法的研究”,这种方法关注个人在日常生活世界里作出社会行为是采用的那一套隐含的、看似自然的、个人不加反思的、理所当然的行为规则、以及个人在推理和解释社会行为时所采取的那一套规则。

核心观点:

26.定性田野研究方法中怎么处理研究者者与参与者的关系

田野工作可以看成是一个建立并维持关系的过程,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研究这对滋生的反思和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者对自身的反省

(二)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信任

 对于参与者(被研究者)来说,研究者是进入自己生活范围的陌生人,能否获得参与者(被研究者)的信任,对田野研究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崩溃

 有时候参与者(被研究者)的经验跟研究者所能理解的经验出现较大差距,从而使得研究者迷惑不解,乃至崩溃。但这种感觉对于田野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崩溃时刻意味着研究者的经验不符合田野实际情况。它推动着研究者去寻找新的,更符合实际的,跟深入的理解。

第三:局内人和局外人    

27.访谈的类型

封闭式(或结构式)、半开放式(半结构式)、开放式(非结构式)

28.焦点群体访谈

也译为焦点小组访谈,是一对多的群体访谈形式,即一名研究者(主持人)引导和组织多名受访者就特定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29.文本分析法

①传统的文学批评将文本视为被写出的语言

②更宽泛的定义认为,文本是被写出或是被说出的语言

③在文化研究里,文本不一定事语言性的,任何文化现实都可以被当做文本

定义:媒介文本指的是大众媒介的产品,包括语言、图形、声音以及其他形式,以集合而非原子式个体的形式来表示特定意义。

30.刻板印象

在《学》一书中,李普曼首次将刻板印象引入媒介领域研究,认为刻板印象是我们脑海里的画面,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而大众媒介(在李普曼的那个时期,主要是报刊)的功能就在于形成和维护一个社会的刻板印象。

31.索绪尔将符号分为哪两个方面

索绪尔认为符号本身没有意义,而取决与它与整体符号的结构关系

(一)符号=能指+所指

(二)直轴综合和横轴综合

(三)隐喻和转喻

32、皮尔士将符号分为哪三个表现形态

33、罗兰巴特将符号分为哪两个层面?

将符号学概念放入文化之中来考察,认为符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即明示意义和隐含意义前者是符号外在明显意义,后者是符号在其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引申意义。

34、框架分析定义?框架分析受哪些因素影响?

社会学家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一书,使得“框架”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而进入社会科学领域,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是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标签那些看来舞裙多的具体事实。在他看来,框架并非有意被制作出来,而是无意识地贯穿与个人的社会经验之中,换而言之,框架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35、媒介框架的策略

选择和重组

选择即对社会事件的意义范围的,媒介框架好像探照灯射出来的光束一样,落在光束之外的现象就是被排斥的意义和解释,他们不会引起公众的注意,因此,各种社会群体都力图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意义和解释进入媒介框架之中。

重组指的是重新安排排列的新闻素材的报道顺序以及赋予他新的含义.

36、怎么撰写研究报告的内容?

每一份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总体来看,研究报告的结构遵循着一个宽—窄—宽的形式,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研究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

(二)作者

(三)摘要

(四)关键字

(五)正文

A.导言

B.文献综述

C.研究设计方法

D.研究结果

E.讨论

(六)注释

A.脚注(当页注)

B.尾注(文后注)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文档

大众传播学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4、两种范式的不同点假设问题实证主释性(人文主义)本体论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单一的、客观的多重的、互为主体的认识论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的相互依赖的价值论在研究过程里,价值扮演什么角色?价值中立、无偏见有价值、有偏见方研究过程是什么?演绎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控制的环境静止的设计更多定量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工具分离脱离情境的概括化目的在于解释、预测、控制归纳整体式的理解行为模式自认环境灵活变化的设计更多定性方法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受到情境约束而发现结果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