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4:39
文档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最苦与最乐》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于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通过阅读这些课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最苦与最乐》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二篇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
推荐度:
导读《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最苦与最乐》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于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通过阅读这些课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最苦与最乐》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二篇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最苦与最乐》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于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通过阅读这些课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最苦与最乐》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二篇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己对人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二、说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2、领会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法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接触的议论文很少,我设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讨论、交流、语言品析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我设想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四、说学法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内涵丰富,有挖掘潜力、集思广益的学法。教学本文,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评价、启发、补充,通过学生间的小组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人生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痛苦和快乐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同学们,在你们13年的成长历程中,你认为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请最乐?(各抒己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同的人,对于苦乐,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今天让我们翻开书本92面,来看一看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对于“苦”与“乐”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培养学生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题质疑

   学生读题目,提出由题目而生发的问题。如:什么最苦?什么最乐?②为什么最苦?为什么最乐?③怎么不苦?怎么才乐

  2、学生自读,理清思路,完成填空,把握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应当____________责任,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责任.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这个环节,我将从一下两个方面入手:(1)谈“苦”(2)论“乐”

首先,梁启超先生认为:背负责任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作者把生、老、病、死与背负责任进行对比,得出背负责任最苦。为什么背负责任最苦呢?因生老病死都有法可解,而唯有背负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要逃躲也无处可逃躲,所以最苦。紧接着作者又用平实的语言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得罪人不赔礼  欠钱未还  承诺未完  受人恩惠不回报,而良心受责备的体验,让读者感同身受,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于他人,背负责任苦,除此之外,一个人通常还会背负哪些责任呢?(对个人、对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这些责任没尽,心里回事什么感觉呢?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再次得出结论:背负责任最苦。条理清晰,思维严密,层层推进,有说服力。

有人说:既然这责任是从负责任中来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从卸却一词的含义入手)

   卸却:逃避,推卸的意思。逃避责任,责任还在,没有消除,解决。那更是苦海无边,内心受到更大的折磨。

过渡句:负责任苦,卸却责任更苦,那怎么办才能真正摆脱苦而获得快乐呢?用文中原句子回答(尽责任)

(2)论“乐”

首先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子回答: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接着提问:那作者是怎么说明这个道理的呢?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名言、俗语、古语,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这些引用有什么好处?(引用:如释重负    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无入而不自在)这些引用准确的写出了尽责之后的喜悦、轻松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一次证明尽责最乐的观点。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尽大责任,变得大快乐  让学生列举历史上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大乐的名人事迹及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进一步证明:人生要勇于尽责,尽责为最乐,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为所用,尤其具有指导性意义。在本文中,梁启超先生用平实的语言,清晰透彻的论说了“背负责任最苦,尽责最乐”人生当用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的道理。这时我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你的生活对他人,或对自己,或对家庭,或对社会有哪些责任?你从尽责中获得过快乐吗?拿出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分享交流。交流完毕,请全体同学起立,诵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感受先贤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再次感悟自身肩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七)整体回顾,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作者以平实而又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旗帜鲜明的体吹“背负责任最苦,尽责最乐”的观点,让我们获益匪浅。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当代青少年的殷切期盼,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从小就应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勇于尽责,在尽责寻找人生的快乐,做一个有担当的追梦少年。大家愿意为之而努力吗?(愿意)结束新课。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内容,做到简明、概括、美观。

附板书设计:

最      负责任最苦  →卸却 →自投苦海

苦                                        人生当勇于尽责

与                                         不能逃避责任

最       

乐      尽责任最乐  →解除→苦尽甘来

文档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最苦与最乐》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于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通过阅读这些课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最苦与最乐》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二篇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