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基础知识(31分)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zhō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qǔ)中规
B、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
C、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
D、锲(qì)而舍之,朽(qiǔ)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醒目 内涵 刮目相看 B、致敬 境界 光茫四射
C、突显 辞藻 细枝没节 D、欣赏 体悟 浓妆淡摸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事实俱在,证据确凿,无论他怎样 ,也是没有用的。
②心脏病患者常常有 脉搏,病人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③虽然工程浩大,涉及的问题众多,但只要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还是可以 清楚的。
A、辩白 问隙 考察 B、辩解 间隙 考查
C、辩白 间歇 考查 D、辩解 间歇 考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的习以为常。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D、思想是无所不在的,如果你愿意,甚至在石头缝里也会发现思想。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
6、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B、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C、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D、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7、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3分)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8、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
A、这不像你们写文章一样。
B、这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
C、这不和你们写文章一样。
D、这和你们写文章不一样。
9、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3分)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10、仿照下面的例句,造两个字数相同、句式一样、内容相关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例: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 ;
没有理想的人 。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他是 代的文学家,是“ ”。之首,其他七家是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每空1分,共4分)
2、解释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1)学者 (2)闻 (3)无
3、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2)择师的原则是什么?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题 (10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2、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2分)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不能朗照
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2分)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4、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 ) (2分)
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
C、荷塘上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
5、请找出本段中唯一处运用“通感”手法所写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3)(14分)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空白处。(每空1分,共2分)
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2分)
此时,车厢里 。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3分)
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三)写作(50分)
十几年来,你肯定有心里话想对某人诉说,今天就借此机会,尽情表达。请以“说说我的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叙事具体,文体不限。
| (600字) | |||||||||||||||||||
| (7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