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题,每题2分,计24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答案 |
A.第一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个设想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个设想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3.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过一会儿白雾又消失了.在这个过
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干冰升华,再液化,后又汽化 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
C.干冰熔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 D.干冰熔化,再汽化,后又液化
4.在一次舞蹈表演中,红色灯光照在台上舞蹈演员身上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是红色的;当灯光变成绿色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也变成了绿色.则台上舞蹈演员所穿服装的实际颜色是
A.红色 B.绿色 C.白色 D.无法判断
5.在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将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7.如图3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AB或CD)
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玻璃在
A.AB的左方
B.AB的右方
C.CD的上方
D.CD的下方
8.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时,一般要测量三 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对结果的影响 B.减小由于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C.避免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错误 D.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9.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3m/s D.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10.在市区的一些大厦里都建有观光电梯,电梯里的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可欣赏到电梯外
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B.以大厦的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 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路面上的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1.下列物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B.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
C.从阳台上掉下来的花盆 D.在环形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玩具汽车
12.某课外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m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
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
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
时间的s—t图象如图6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t图象所在
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在Ⅲ区域,乙在I区域 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
C.丙在Ⅱ区域,丁在Ⅲ区域 D.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6分)
13.深夜,电视音量大会影响他人休息.为此,小明建议,电视台在深夜播放的电视节目中,屏
幕上应有如下提示语:“夜深了,请您把音量关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从 处
减弱噪声;从声音的特征看,这是减小声音的 .
14.下表县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 固态水银 | 铜 | 固态酒精 | 锡 | 铝 | 钢 | 纯铁 |
| -39 | 1083 | -117 | 232 | 660 | 1515 | 1535 |
(3) (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4)在气温为-30℃的地方 (选填“能’’或“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15.在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窗,开启室内的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窗玻璃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其形成原因是 .
16.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外的太空极感兴趣,盼望有朝一日对太阳系外的太空进行实地探测.设想将来,宇宙飞船的速度能达到真空中光速的O.9倍,人类的梦想将有望实现.那时,宇宙飞船的速度将达 m/s.
17.早晨,当太阳实际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太阳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
而形成的 像.冬天,人站在太阳下感到很暖和,这主要是因为太阳光内有人眼看不见的 .发生“日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三者中在中间的是 .
18.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 _、缩小、 _____像。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 _些。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近视眼镜/远视眼镜),下图中___ (甲/乙)为远视眼镜。
| 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 | |||
| 参赛者 | 甲 | 乙 | 丙 |
| 成绩(秒) | 14.2 | 13.7 | 13.9 |
20.为了维护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车辆限速为80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_______车(选填“A”、“B”或“C”)在超速行驶,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远.
三、作图题(共4题,每图2分,计8分)
21.在图10中,平面镜水平放置,有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射向平面镜,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2.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直光束,如图11所示.在图中根据这 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保留作图的痕迹).
23.如图12所示,Sˊ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确定平面镜MN的位置,并完成SA的反射光路;(请保留作图痕迹)
24.在图13中,根据光路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的名称。
四、探究与实验题(每空1分,计30分)
25.在学习“声现象”时,某物理活动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在不通风的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时,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铃声也逐渐减弱.在这些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是实验 .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实验 .(本题均填写序号).
26.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
| 时间/min | O | O.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5.5 | 6 | … | 20 | 20.5 | 21 | |
| 温度/℃ | 70 | 59 | 48 | 52 | 49 | 48 | 48 | 48 | 48 | 47 | 45 | 43 | … | 21 | 21 | 21 | ||
的室温是 ℃. 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 态,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 .
(2)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14所示,在容器A内装水,在容 器B内装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 O℃(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相
同的两个蜡烛A和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白卡片等器材进
行实验,如图15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的特 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 (选填“镜前”或“镜后”)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实验过程中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的距离.
(2)实验过程中,用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发现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该小组同学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又进行了以下探究:①如图16所示,小明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是 (选填“白纸”或“平面镜”)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 的缘故.②如图17所示,小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某物体的像照射时, 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28.在学习“透镜”的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依次置于图18中的a、b、c、d、e五点进行探究.当蜡烛置于 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它清晰放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制成 ;当蜡烛置于 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与它等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测量凸透镜的 .
(2)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烛焰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应该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蜡烛的位置.
(3)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时,小红在实验室用同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经过材料、直径都相同的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19所示的光路图.根据此实验现象,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的是透镜 (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凸透镜的 .
29.小明要测量自己lOOm跑的平均速度和其中后60m跑的平均速度,他请来三位同学,按以下
步骤进行了测量.
a、选出二个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距起点 m和 m处;
b、在操场上量出lOOm的路程;
c、选一位同学做发令员,站在起点处发令.发令员大声喊:“预备——跑”,同时迅速向下挥动小红旗表示开始;
d、小明跑完全程,计时员从听到“跑”声开始记时,分别记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时的时间.
(1)你认为以上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2)在步骤a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3)步骤 的内容需要改进,应改为
五、计算题(共2题,每题6分,计12分)
30.一辆轿车正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
(1)当该轿车在经过如图20所示的标志牌时,速度已
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
反了交通规则,为什么?
(2)如果要求这辆轿车从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南京的时间为24 min,该轿车的速度是多大?
使 用 说 明 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
31.右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765,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